马常青,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2018年3月,他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主动请缨参战,派驻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白其夭村,任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近三年来,马常青同志时刻不忘第一书记的职责,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在脱贫攻坚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抓班子、带队伍,增强组织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马常青同志常说,“党组织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火车头”。2018年,马常青驻村不久就赶上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面对这个往年有名的“告状村”,作为第一书记又担任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组长,他着实感到肩上的压力和责任的沉重。他从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开始,走村串户,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科学制定预案,稳妥组织实施,成功地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支部班子。近三年来,他注重抓班子、强队伍、找差距、促整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身率先垂范,担当脱贫责任,形成了书记委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全民投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格局。
出思路、定规划,着眼长远利益
带着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马常青来到白其夭行政村,他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从内心想为父老乡亲办点好事实事。在短短的10多天里,他走遍了所辖的5个自然村,了解了全村144户常住户323口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精准识别贫困户28户47人。对2018年初尚未脱贫的15户23人逐一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掌握了脱贫攻坚第一手资料。他对村“两委”班子说:“思路决定出路,规划要有蓝图,脱贫攻坚必须顾大局、想长远、谋未来”。他多次组织召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席会议,立足村情,理清思路,分析原因,精准施策,编制出了《白其夭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分类制定了产业扶持、社保兜底、危房改造、健康救助、就业扶持等帮扶措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村贫困户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顺利实现了脱贫。
出实招、办实事,着力改善民生
近三年来,马常青带领村“两委”积极谋划项目,协调落实资金,着实为全村办了一些好事实事。与内蒙古正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生猪代养协议,贫困户全部享受了每年1600元的生猪代养补贴;为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申报低保,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排查了所有贫困户的住房情况,为7户贫困户和4户低保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为慢性病贫困户侯果女筹集了帮扶资金2000元,为王根威申报发放了玉米种植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000元,为侯计小引进了改良种羊杜伯,享受了农牧部门补贴4300元;开发了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了3户弱劳动力贫困户。2018年,马常青协调筹集了2.7万元学费将贫困户孩子段瑞清送到了呼和浩特市新东方烹饪职业学校学习厨师技能,个人资助段瑞清生活费500元,协调工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捐助了1000元,直到2019年6月该生毕业后,马常青还帮助他在呼市一家饭店就了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着力改善民生的同时,马常青带领支部一班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筹资38.6万元新建了200吨混凝土结构水塔,完成了自来水管道入户工程,使22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全村人畜饮水难题得到了解决;筹资6.1万元建设了浑河接水灌溉工程,解决了村民浇地难题;筹资10万元为面铺夭自然村维修了沙石路,协调市园林局帮扶了7个品种的690株树苗,建成了小公园;协调市就业服务中心帮扶资金5000元建设了村文化站,举办了二人台戏曲文化和广场舞活动,参加了全县文化大院民俗文艺汇演;建成了电商扶贫平台——金耕网白其夭服务站。2019年,因地制宜栽植了123果、海红果、人参果苗木,建成50亩村集体经济林。今年,他主动对接帮扶企业工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共同商定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预计投资10万元,新建10座垃圾池和改造泄洪渠。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奋进者的脚步。白其夭村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完全脱贫,现今正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稳步前进。然而,马常青却没有丝毫放松,依然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马常青坚定地对我们说:“组织任命我来当驻村第一书记,既然来了就要为老百姓多做些实事,这不仅是为完成任务,也是我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马常青说,要立足村情,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结合本村资源实际,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子强起来、村民富起来。(班雪峰)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