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郑绢山 黄振霖)“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破案关键看命案。”但命案积案因时空变迁、疑踪难觅而侦破难度极大,面对如此艰难的任务、面对早已发黄的卷宗、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北海警方创新侦查思路,使出“五大杀手锏”,拿出不破不收兵的决心,在新冠疫情期间,连破10起命案积案,命案积案破案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翻番,命案积案侦破成绩显著,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周成方的批示点赞。
27年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身负命案漂白身份“假死”潜逃27年、将工友勒死逃亡22年、17年抢劫杀人潜逃的犯罪嫌疑人……今年上半年纷纷落网。今年以来,北海警方坚持“警情为导向,大数据为引领”理念,将大数据与传统侦查手段有效融合,投入最大资源和最强力量,持续抓好命案积案攻坚工作,目前侦破了10宗群众迫切期待破获的疑难命案积案,其中20年以上的积案7宗、10年以上的积案3宗,时间跨度最长的为27年。
杀手锏一
“四个一把手”机制高位推进 攻坚行动组织有力
“人命关天”,命案侦破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北海警方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组织疑难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北海市公安局党委要求务必要以人民至上的思想贯穿始终,不计一切代价强力推进此次侦破命案积案的攻坚行动。实行“四个一把手”破案攻坚机制高位推进,市局“一把手”部署启动,分县局“一把手”指挥落实,参战各警种“一把手”分析研判,实战警队“一把手”抓捕审讯,以最强领导小组,最大化调集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各警种资源、力量投入破案工作,穷尽措施手段,紧盯本地命案积案目标案件和目标逃犯,咬定不放,一抓到底。市局成立命案积案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市局刑侦支队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警种横向联动、共同发力,分县局对应成立领导小组和破案工作专班,向命案积案展开凌厉攻势,不断推动久侦未破命案清仓见底,以主动作为和打击成效,回应群众新期待。
自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以来,参战单位和民警全力以赴,奋力出击,多个抓捕组如离弦之箭,在绵延全国上千公里战线上同时出击,开展抓捕行动,捷报不断传来:分别潜逃27年、23年、22年、18年的犯罪嫌疑人纷纷落网。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北海警方即侦破陈年命案积案10宗,一批逍遥法外的命案逃犯的接连落网,一批沉积多年的命案积案成功侦破,使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杀手锏二
“双轨化”排查 “一案一专班”奠实破案根基
北海公安局把命案积案卷宗物证梳理作为推动攻坚行动的基础环节,组织开展深度清理,坚持原始档案梳理和基础信息完善“两条腿”走路,进行“双轨化”排查。每起案件分别由立案单位上报卷宗整理责任领导、责任民警,责任到人、限时完成,全面实施案卷宗物证清理工作。对梳理出来的积案,逐案逐项对照检查登记,审查完善案卷物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对案件缺失部分依法予以补充完善。制作完善案卷档案,以纸质卷宗为基础,制作电子卷宗,实行立案单位和市局刑侦支队“双存档”措施,确保案卷档案卷宗的完整性、案卷保管的永久性。
此外,北海市公安局坚持传统侦查与大数据侦查、实地走访和信息研判、刻画等相结合,扩展研判深度和广度,同时,对这些发案年代久远,破案条件不充分,难以找到突破口的命案积案,北海市公安局专门抽调精干警力,推行“一案一专班”,不破不解散,做到盯案不放,一追到底,为破案攻坚奠定坚实基础。4月中旬,海城分局“2003·9·15”命案积案专案组,在梳理案卷信息、细致研判分析后发现可用线索,同时围绕在逃人员关系网重新开展走访调查,不断深挖其“朋友圈”及“社会关系网”,成功理清并锁定了主要嫌疑人。4月15日,警方顺利将潜逃17年之久的在逃犯罪嫌疑人梁某进、李某友、梁某聪以及梁某军等4人抓捕归案。
杀手锏三
转变侦查思路 依托“大数据”创新法破旧案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以及“智慧新侦查”手段的普及应用以及刑事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北海警方依托大数据托起“智慧”侦查,大力发展刑侦科技技术,大力加强DNA、视频、电子物证等刑事技术专业建设,加强信息研判、大数据应用工作,给侦查破案提供新的抓手,让许多数年甚至数十年未能侦破的命案积案等疑难案件迎来转机,在侦查民警的不懈努力下被有效攻破。
1997年8月,犯罪嫌疑人吴某在北海市海角路驾驶“摩的”搭乘秦某的女友时出言调侃碰巧被秦某看到,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了起来,恼羞成怒的吴某回家后伙同一名老乡持械返回海角路对秦某进行殴打,不料出手过重,秦某在送医院急救后死亡,两人听到此消息后便连夜逃离北海。23年来,北海公安从未间断过对两名嫌疑人的追捕工作。但鉴于当时侦破工作的技术条件制约,案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近日,民警了解到吴某在北海的妻女不定时前往百色,但其妻女在百色并无亲戚朋友,这一信息引起了民警的注意。随后,民警通过海量信息分析研判,发现在百色市右江区一名叫吴姓的男子与吴某极其相似。3月13日,民警克服疫情期间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连夜前往百色市,在当地开展大量细致的调查访问和搜寻犯罪嫌疑人行动踪迹工作后,确认了当地一名吴姓男子就是隐姓埋名的犯罪嫌疑人吴某。3月13日19时许,成功在其租住屋内将其抓获。吴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1997年持械杀人的犯罪事实。
1993年10月11日,郑某在福成镇打台球时被人殴打致死。案发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经过大量工作,受当时条件限制,至今未破。专案组民警在梳理案件期间,多次来到案发现场附近走访未果仍没有放弃侦查,经重新把收集到的资料与以前的资料进行反复研判、比对,终于明确了犯罪嫌疑人陈某的身份,但犯罪嫌疑人陈某在案发后已经不在原址居住,不知去向。民警转变破案思维,从“大数据”下手,最终通过一条生活信息,充分利用传统侦查手段和现代科技“大数据”碰撞比对,在海量的数据中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藏匿之处。 5月27日下午,银海分局刑侦大队在广东阳江警方协助下成功将嫌疑人陈某抓获,经审查,该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7年命案得以告破。
杀手锏四
代代接力,“不破不休”的刑侦精神
北海公安今年以来侦破的10起命案积案有7起是案发20年以上、3起是案发10年以上的历史难案,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等客观条件所限,这些历史命案积案极缺破案线索和侦查条件,是经过多年持续侦办仍未啃下的“硬骨头”。北海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充分发扬代代接力,不破不休的“刑侦精神”,即使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北海市公安局的命案积案追捕工作从未中断,对这些疑难命案积案始终紧盯不放,做到案件不破、专案不撤、工作不停,并利用数据信息的拓展、刑事科技的发展,不断寻找新的侦查突破口,直至成功侦破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还被害人以公正。
“我都已经跑了27年了,还漂白身份“假死”,你们为什么那么锲而不舍,又是怎么找到我的?”今年5月12日,杀人潜逃犯罪嫌疑人张某生面对突然出现的刑侦民警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行踪被北海合浦警方工作平台上的数据分析精确锁定。这不仅是北海市公安局打造大数据,提升快速打击反应能力一个缩影,更是北海刑侦“代代接力、不破不休”的精神的最充分体现。
1993年12月22日,合浦县公馆镇均塘村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故意杀人案。案发后,很快多名涉案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并获刑,但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生一直负案在逃。时间已经过去了27年,当年犯罪嫌疑人张某生所有关系人的社会关系已经有了新的变化,这既为破案带来了难度又带来了转机。通过大量数据的比对和碰撞,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了张某生在百色市的活动轨迹,民警当即前往百色,但当大家都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民警却扑了个空,当地人说张某生已于两年前“死亡”,抓捕工作再次进入了“死胡同”。民警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再度梳理,重新分析,并最终确认海南儋州市一相貌特征跟张某生相似的男子就是潜逃27年的犯罪嫌疑人张某生。5月12日,专案组在海南儋州市公安局西联派出所的大力配合下,在儋州市某农场胜利分场将在逃人员张某生抓获归案。
杀手锏五
强化缉捕逃犯,开展命案逃犯缉捕战
坚持完善“一逃一档”信息录入,梳理一批案情重大、社会关注、证据齐全的命案积案逃犯,作为目标逃犯进行重点缉捕。成立目标逃犯追逃工作专班,针对重点目标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传统手段深入开展研判,层报上级公安机关协调全国各地布控研判,充分利用全国资源开展缉捕。同时落实主体责任,对全市命案积案逃犯逐人落实立案单位责任领导、责任民警,嫌疑人户籍地派出所所长作为属地责任领导,联合开展追逃措施。
2002年10月7日晚,犯罪嫌疑人罗某在海角路因纠纷发生争吵将同乡赵某杀害后潜逃。赵某被杀案发生18年来,民警始终没有放松对犯罪嫌疑人罗某的抓捕。历任专案组先后远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开展工作,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专案组对该案侦破工作高度重视,要求“穷尽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尽快破案”。通过重新勘验现场、深入信息摸排、反复综合研判,办案民警利用传统侦查手段和现代科技“大数据”碰撞比对,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罗某。4月22日,专案组在广东江门将罗某抓获归案,一举破获这起18年前的命案积案。
此外,北海市公安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追逃空间,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采取发布公告敦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公布举报电话和奖励政策鼓励人民群众举报等多种形式,充分发动群众检举揭发逃犯行踪,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追逃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北海警方对命案在逃嫌疑人持续开展专项追捕工作,2014年以来共归案本地命案在逃嫌疑人152名,抓获外省市命案在逃嫌疑人30名,其中2019年抓获本地和外地命案在逃嫌疑人27名,2020年上半年抓获本地和外地命案在逃嫌疑人18名。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