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梁长江 黄肇欢 报道)3月21日,春分刚过,清新民协采风团在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清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主席高峰带领下,来到英德浛洸镇“英德市宝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采风活动,受到镇人大副主席徐胜、合作社的负责人胡观宁的热烈欢迎。
徐胜副主席(右四)、胡观宁总经理(右六)与高峰主席、梁大成秘书长等文艺家来宾合影
英德市宝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浛洸镇荷州居委会胡屋村。浛洸镇古称含洭,距英德市区32公里,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全镇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约8万人,是广东省中心镇、"全国重点镇"、英德市副中心城市,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广东省教育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等。浛洸的历史文化丰富久远,现保存下来的含匡南门、万岁桥、蓬莱寺塔、广州会馆、莫雄公馆以及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古村落等文物令浛洸增添几分古韵各色。而现镇里多处石刻"浛洸"二字皆由北宋书画家米芾书法真迹临摹而来。
桑农在采摘桑叶芽
今天我们行走在这千年古镇的神秘土地上,并不是游览风景名胜,而是寻找那一片“男耕女织”蚕桑的记忆,在青山绿水间,重拾那散落着数以万计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描绘了一幅幅“桑叶隐阡陌,笑声溢浛光”的农耕文明的美妙画卷……
据《史记》记载,嫘祖为轩辕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织绢之术,结束了人类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人文先祖。
浛洸镇是蚕桑之乡,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然而从2018年开始,蚕茧市场不景气,村民种桑养蚕收入大幅下降,在迈向城镇化的今天,村民种桑养蚕还有发展得前景吗?这时,有着20多年种桑养蚕经验的大户胡观宁大胆创新,走出一条转型新路,决定成立宝康园农业专业合作,带领村民转型。
桑叶芽包装车间
胡观宁是英德市宝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清远、英德两级人大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他投身于种桑养蚕的行业,种过桑养过蚕,也曾办过丝绸企业,收购农户蚕蛹。胡观宁说,省内的丝绸以出口为主,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从2018年至今,蚕茧的收购价已从每公斤近50元降到每公斤26元左右,整个行业持续低迷。“当初也想过转行做其他的,心系村民的他完全放弃又不舍得,还有几十位养蚕户一直供货,我不做了他们怎么办”,胡观宁为此发愁。
就在他为蚕桑行业的突破之路而苦恼时,他听闻邻镇九龙镇转型发展桑芽菜的成功案例。在多次考察九龙镇桑芽菜的加工厂和珠三角市场后,胡观宁觉得桑芽菜是蚕桑转型发展的一大出路,他决定放手一搏。2018年他投资600万元在浛洸镇荷州建起桑芽菜加工厂。
虽然从事了蚕桑行业20多年,但胡观宁对桑芽菜的加工工艺却一知半解。在试产了近一个月后,他发现加工出来的桑芽菜质量并不能让人满意,经过反复测试,他发现问题出在“烫漂”环节。“采摘回来的桑芽菜需要用热水烫漂,将表面的杂质和异物清洗干净,但这个过程太久菜叶会老,时间不够又会清洗不干净。”胡观宁说,由于用人工烫漂的方式难以加工出让他满意的产品,于是,他收集好加工桑芽菜的各个数据,专门找到一家设备生产商定制桑芽菜全自动漂汤机和全自动打包机,打造桑芽菜加工机械化生产线。“烫漂和冷却的温度、清洗的时长、菜叶脱水的程度都经过多次调试,才加工出令我满意的产品。”
采用机械化生产后,每日最多可产桑芽菜4吨以上,桑芽菜的质量和产能都得到稳定保证,胡观宁还注册了桑芽菜的品牌商标;清晨4时许,英德市浛洸镇荷州居委会的桑菜地里已有不少农民的身影,他们背着箩筐,快速地采摘着嫩绿的桑芽,装满后送往管理区的加工厂,经过烫漂、冷却、清洗、脱水、真空包装、急冻等程序后,产品销往珠三角酒店、农庄、超市,肉菜市场受到广大客户好评。
2019年6月,宝康园合作社的桑芽菜参加清远优质农产品进广州遴选大赛,被授予“清远优质食材商20强”,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桑芽菜加工厂的出现,让当地桑农看到了种桑前景,采摘到的符合条件的桑芽菜则以不低于每斤3元的保护价收购加工。大多数桑农每天可收入200—300元,倘若种植面积大、采摘量多的,每天收入可达800—900元。镇人大副主席徐胜说:合作社自有蚕桑种植面积160多亩,年产桑叶160多吨。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签订合同的桑农免费提供桑苗种植,为桑园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幅射带动浛洸镇三村、鱼水、燕石、镇南、荷州等6个省定贫困村以及周边乡镇2万多亩蚕桑增产、2000多户农民增收。
据了解,原先单纯养蚕一亩田的收入约8000元钱左右,现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户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每亩采摘鲜叶做桑芽菜可以收入6000元左右,老叶用于养蚕可以收入4000元左右,两项合计可以达到10000元以上,对比净增收入达2000元以上,既较好地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又对进一步对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带动贫困村农户脱贫致富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采摘鲜叶做桑芽菜、老叶用于养蚕,双管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桑叶;合作社按市场 价回收村民的蚕茧,做成货真价实高档的蚕丝被名扬省内外。大大解决了村民买蚕茧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增强了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春雨如丝,一棵棵桑树欢畅地喝着大自然供应给它的雨水。它们在春雨中舒枝展叶,伸出了一根根嫩绿的枝条,一片片宽大的桑叶在微风中掀起了阵阵“绿浪”一直延伸向被雨雾笼罩的乡村,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细细聆听:浛洸村民的笑声彷如在桑田上回响,宝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充满了快乐的空气,挥之不去。
参加本次采访活动的成员还有清新区民协荣誉主席朱权兴、秘书长梁大成、荣誉顾问李石坚、美术创作部部长曹金梅、组织联络部部长青青和副部长韦美玲。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