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尾区的小学校园里,时常能看到一群来自阳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年轻身影。他们带着精密的机器狗、有趣的编程工具和满腔的热情,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他们是阳光学院IE精灵志愿服务队,一支以科技特长服务社会、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的青春力量。自2023年起,该服务队立足马尾辖区,深耕青少年科技教育,以持续创新的志愿服务活动,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为提升区域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着独特的“阳光力量”。
深耕社区,播撒科技种子
IE精灵服务队致力于将高校的智力资源、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小学课堂。服务队成员们在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罗成立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科技体验课程,内容涵盖Python编程启蒙、人工智能(AI)应用认知、机器人原理展示、开源硬件实践等多个前沿领域。曾获评2025年福建省寒假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2025年福建省“科创类”精品社团三等奖、“青春志愿先锋,护航千兆城市”省级网络志愿服务队、2025年“温暖榕城”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
创新实践,打造“沉浸式”科技课堂:当代码“活”起来,机器狗“跳”起来!
“原来代码会画画!”
当孩子们运行自己编写的代码,屏幕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随之飘动时,“哇!真的动了!是我做的!”。五年级的王同学兴奋地展示他人生第一个编程作品——“Hello World!”,感叹“感觉像命令了电脑一样!”这小小的成功,正是他们叩开数字世界大门的钥匙。
“翻个跟头!”志愿者对着智能机器狗发出指令后,机器狗腾空翻转、稳稳落地,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在志愿服务中,团队也会带上智能机器狗等科技产品。志愿者教孩子们辨认CPU、内存条等硬件配件,并用生动的比喻讲解机器狗运作原理。“我以后也要学软件,也要学编程,造更厉害的机器人!”一名学生告诉志愿者哥哥姐姐们。
服务队展示了学院研发的“开源鸿蒙元宇宙智能机器人赛事套装”。“哇,这么多零件!它能做什么?”孩子们充满好奇。这套融合工程、AI、物联网等知识的平台,支持图形化和Python编程。在指导下,孩子们动手组装、调试,成功让机器人小车避障、循迹。“动了动了!它‘看到’黑线了!”成功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这种低门槛、高趣味的实践平台,让传感器原理和算法逻辑在操作中变得直观。
践行担当,构筑科技教育共同体:让科技的“温度”触手可及
IE精灵服务队的足迹远不止于课堂演示。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阳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的缩影,也是将高校智力资源辐射基础教育的成功尝试。“我们做的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引导。”团队负责人2023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崔展嘉同学说到。在讲解机器狗原理时,志愿者们会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么灵活的技术,除了表演翻跟头,还能帮助哪些需要帮助的人呢?”启发孩子们关注科技的社会价值,在他们心中种下责任与关怀的种子。马尾区第二实验小学黄校长见证了服务队长期的付出与孩子们的变化:“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追着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未来可期,续写青春华章:做AI时代的“点灯人”
科技赋能成长,青春点燃未来。阳光学院IE精灵志愿服务队,这群充满活力的“青春播种者”,以“大手拉小手”的温暖方式,将高校的创新基因注入基础教育土壤,为孩子们插上科技的翅膀。未来服务队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深化与辖区内更多学校的合作,不断丰富科技进校园活动的内涵与形式,破解科学教育普及的难题,为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工智能后备人才,筑牢坚实根基。(王笑、崔展嘉)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