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两省四地赴京签约焕发会馆活力 京地携手共建文化长廊  

发布时间:2024-09-10 12:21: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金秋送爽山河美,前门会馆焕新颜。9月10日,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第二批)签约仪式暨“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宣介周启动活动在颜料会馆成功举办,与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两省四地会馆原发地千里共赴会馆合作盛事。作为第二批会馆签约,将东城区引入原发地资源、实施“伙伴计划”首创政策的会馆空间拓展到10处,不仅是东城区对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精神的落实举措,也是增进首都核心区文化自信、荟聚资源打造新型文化片区的坚实步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跨越山河,千里共赴文化合作盛事

会馆作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开放融合的鲜明见证,是连接古今、沟通京地的桥梁。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因共同的会馆情缘而相识相遇,因共同的文化使命而相伴相长,因共同的合作愿景而相携相助。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邀请原发地携手共建萃集地域文化精华的会馆群落,让百年会馆有戏、有情、有韵,打造面向国际的文化展示“金名片”,让百年会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活动上,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隆重发布了“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宣介周活动的五大板块特色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空间联动、资源联动和文化联动,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会馆文化的独特魅力,构建一条连接北京与各地的文化长廊。本次签约将为4处会馆注入活力,打造链接京地的文化秀带、传承创新的文化舞台,让古都风华在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中熠熠生辉。

展·历史记忆,生动展示会馆的前世今生。东城区联动石埭会馆、韶州会馆、临汾会馆、吉州会馆、台湾会馆等多处会馆,举办为期一周的历史记忆专题展。通过展示会馆的修缮情况、历史沿革以及相关的文物资料,让市民和游客在参观中了解会馆的历史与文化,感受会馆作为文物建筑,在京地交融中的独特魅力。

演·民族交融,打造“会馆有戏”多元交融的视听盛宴。东城区甄选各会馆原发地的地方特色民俗展演,邀请青阳腔、黄梅戏等不同地方文化艺术家在颜料会馆、阳平会馆、台湾会馆、石埭会馆等地开展梨园雅韵“会馆有戏”文艺展演。这些精彩的演出不仅展示了各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荟·活力市集,打造特产展销、文创市集、非遗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活动。依托会馆文物空间,联动石埭会馆、黄冈会馆、韶州会馆、德化会馆等会馆原发地商会、驻京办资源,让市民和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讲·古韵新章,打造会馆回溯历史、共话未来的文化会客厅。东城区聚焦“历史文化”“会馆艺术”“文化新空间”等主题,邀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专家举办讲座和交流。这些讲座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也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

秀·文旅推介,以会馆为原点,京地联动进行文旅推介活动。东城区携手驻区旅游机构,联动会馆原发地优质资源开展直播联动与文旅推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全面展现原发地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推动“诗与远方”的双向奔赴。

京地联动,联袂打造会馆文化长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当天,东城区委副书记章建伟,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分别与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等会馆原发地市共同签署会馆合作意向书。东城区将与新一批会馆原发地相聚于此,发挥会馆地域连接、文化联接、价值链接的功能,打造文化场景交融、文化业态集聚、文化活力迸发的“京地文化长廊”。东城区将联合焕发会馆文化活力各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文化共融、价值共创,围绕前门东区建设会馆文化体验群落,多元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再现会馆“说家乡话、品家乡菜、听家乡戏”的古韵风华,重现当年京地合作萃集地方精华、共建首善之区的盛景,打造中华文化“百花园”

各会馆原发地相关领导纷纷表示,将利用各地悠久的历史积淀、浓郁的乡土乡情、特色的非遗民俗、精彩的戏剧演绎,点缀多彩会馆文化。安徽省池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田昕表示,灵秀九华风光秀美,山水池州文脉绵长。愿携手推动会馆旧址的传承保护、创新利用,共同赓续壮美中轴、国风静巷的古都文脉;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副市长荣学文表示,九江秦朝设郡、汉代筑城,集名山、名江、名湖于一体。将以会馆为桥加强合作,以文化为桥促进发展;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王志鹏表示,芜湖作为历史上第一家会馆,开创中国会馆之先河。借助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签约,将努力打造新时代京地共建的人文景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王骏华表示,本次签约将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添一抹独特的徽风皖韵,努力打造两地文化交流的新高地、合作发展的新典范;安徽宣城市泾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许立勋表示,会馆牵线、京泾结缘,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借此希望搭建起东城区与泾县两地人民友好往来、文化深度融合的桥梁,开创两地繁荣发展新局面。

共绘未来,铺展文化繁荣长卷

“会馆与其他历史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情感价值。每个会馆都是惠及乡梓、打上鲜明地域文化基因的‘文化植被’,凝聚着一代代游子浓重的乡愁。”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张佰明说。会馆要“活起来”,需要不断注入“源头活水”,这离不开会馆原发地的参与。东城区创新思路,鼓励引导地域文化主体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促进传统文化街区更新。东城区将以签约会馆为试点,坚持“一馆一策”原则,在空间打造、市场运营等环节联动发力,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国潮圈、艺术圈。

从《东城区推动“会馆有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到《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再到《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从2023年首批签约会馆试点到2024年第二批签约,“活化利用”“一馆一策”“ 京地共建”的老会馆“活起来”“火起来”,让一度沦为大杂院的百年会馆,如今成为兼具传统四合院及会馆地域联动、经济互通、文化共融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再续会馆桑梓情,承得古脉传新风。本次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第二批)签约仪式暨“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宣介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的深化延续,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未来文化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东城区将通过加强与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会馆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化品牌和文化项目。通过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构建统一、便捷、高效的运营平台,支持引入地域文旅、商业、科技等前沿展示项目,以历史悠久的会馆为载体,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孕育更多优秀项目和创新成果,实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繁荣景象。

石埭京华 会馆焕新

开启京池文化交流新篇章

当天,具有“高颜值”“创新性”“文化力”的池州石埭会馆盛大开馆,承载着弘扬新时代新文化使命,带着池州山水灵韵与文脉魅力,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前门东区。

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池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田昕,池州市副市长胡军保共同揭牌,池州在京同乡代表,以及东城区领导章建伟、赵海英、孙扬等出席了本次活动,韶州会馆、台湾会馆等多家会馆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不仅标志着石埭会馆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也预示着京池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文脉绵延:新场景再续乡缘商魂

池州地处吴头楚尾,江左要冲,控引荆襄,襟带吴越。东邻金陵,西眺匡庐,北滨长江,南接徽杭。八百里皖江奔流不息,数千年文脉绵延传承,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荟萃,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这里交融。石埭会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大席胡同20号,现存建筑坐东南朝西北,为二进院落。作为池州在京的文化代表之一,石埭会馆凝聚着池州游子的初心与深深眷恋的乡情,承载着先人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百年来,它静静地伫立,见证着京池两地文化薪火相传、开放融合的历史变迁。

活动中,池州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高政权详细介绍了会馆的前期筹备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他强调,石埭会馆的活化利用项目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东城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活化重生后的池州石埭会馆,将从石埭会馆旧址转变为“文化+数字”“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旅游”等新型文化业态集聚的“文化空间”。在这里,“京味文化”与“徽池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绚丽多彩的火花。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古老的建筑风貌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以保留,同时现代科技与创意元素巧妙融入其中。

文韵悠悠:新使命启幕时代华章

石埭会馆始建于明朝,鼎盛于清朝,是京池两地文化交融的见证者。 几百年来,会馆不仅为举子进京考试和商贾赴京经商提供了餐食住宿,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维护同乡权益,其影响力深远而广泛。如今,石埭会馆的重新开放,不仅是对这一历史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更是为京池两地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石埭会馆也迎来了崭新的篇章。在北京市东城区的重视支持和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历经两年的精心打磨与潜心雕琢,走过了400年风雨的石埭会馆璀璨启幕。作为集文化展示、学术交流、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池州会馆通过“山灵水韵·千载诗城”“情缘桑梓·石埭京华”“古韵非遗·悠悠风物”“逐‘绿’而行·向‘新’而兴”“心池所向·九州同徽”五大展区,全面展现了池州的历史、人文和发展成就。这些展区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注重互动体验,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池州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风貌。

文化融通:新舞台扮靓“会馆有戏”

会馆,自古就是一个充满故事与精彩的地方。石埭会馆将通过“小而美”的演绎方式,呈现独特的文化盛宴。2024 年 9月10日,石埭会馆将迎来令人期待的首演,而首演不仅是一场充满池州特色的演出,更是石埭会馆对外展示其文化活力的序章。紧随首演之后,石埭会馆将在9月11日至19日期间,举办池州三县一区及九华山风景区专场活动。活动将汇聚池州各县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品,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

展望未来,京池两地的文化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石埭会馆作为京池文化交融的新平台,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两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广泛交流。会馆将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学术论坛、文艺演出等活动,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同时,还将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高水平的文化项目和活动,提升会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百年会馆薪火相传,新时代再启新篇。随着《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的深入落实,将在更大范围、更广层面凝聚起推动会馆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携手推动会馆文化创新转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讲好会馆故事、传递会馆之声,承担好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王喆)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