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菌棒、采木耳、晾晒……近期,雨水丰沛,天气潮湿、闷热,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在广元市朝天区水磨沟镇红坪村的黑木耳基地,整齐排列的木耳菌棒上,朵朵黑木耳长势良好,村民们穿梭在菌棒间,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这两天雨水充足,3、4天就要采摘一次,产量较好,按照目前的市场收购价,今年基地内产出的黑木耳预计可收入60万元。”红坪村党支部书记贾清龙说,眼下,该村10万椴黑木耳已进入采收期,能稳定带动周边800余人就业,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
据介绍,红坪村自然资源丰富,温度和湿度都适合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生长,主要以“合作社+家庭农场+返乡创业能人+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协调技术专家集中开展食用菌种植技能培训,培养技术带头人,搭建“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带体系,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岗前技能、产业发展技术等培训。同时,加大产业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为产业大户创业提供优惠条件,带动小农户分散经营,做优村级富民产业。截至目前,水磨沟镇共培育食用菌产业大户5户,带动30余户农户发展产业,实现稳农就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水磨沟镇党委、政府深入发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潜力,秉持“集体资产不流失,闲置资产不浪费”的核心理念。2023年4月,在区级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镇党委、政府的科学指导下,水磨沟镇红坪村“两委”经过周密论证,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利用后槽沟停耕还林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选定短周期、高效益的椴木木耳作为该区域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2024年初,建成投资150余万元的黑木耳基地,并完善了相关的种植基础设施,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磨沟镇党委书记孙建东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建设,遵循“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明确路径,努力构建涵盖生产、加工、配套及营销在内的全方位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积极培育并扶持家庭农场、营销大户等核心经营主体,逐步向集约化发展。同时,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用菌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在产品质量和市场供求两端同时发力,确保优质优价,推动产业模式优化升级,为进一步稳农就业、助农增收,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何容)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