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炎雳 报道)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国际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受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在国际志愿服务平行论坛、中非人文交流平行论坛作主旨报告。
在国际志愿服务平行论坛上段鹏校长以“志愿服务世界 中非携手同行”为题,介绍了北语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工作成果。特别提到了自2006年起,北语受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语翻译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北京市卫健委援几内亚医疗队委托,北语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承担的援非医疗工作相关培训。援非医疗队在北京语言大学接受5-8个月的出国前培训,培训课程不仅聚焦医疗法语交流能力提升,还涵盖了跨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以提供优质语言教育与多元文明互学互鉴为主要办学目标的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援非医疗队量身定制课程,旨在帮助医疗队员掌握与非洲患者沟通所需的语言和工作生活与跨文化交流技能,以提高援非医疗队的工作成效。
在国外工作期间,队员们除完成医疗任务之外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与文明间互解的使命。为此我校特在培训中发挥学校的教学特色,协调各学院优势资源,在校宣传部、应用中文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后勤集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极大地丰富了培训内容:开设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课,普及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教学手段,注重与实际生活、教学相关的内容培训,从而帮助他们拉近与当地医务工作者的友好关系;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则紧贴新闻传播的轨范与特点,抓住撰写工作报导及制作音视频的要点以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帮助队员们建立起新闻宣传工作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交流和体验课堂中的书法、国画、太极拳等内容让队员们在领略中西不同文化魅力的同时,积累了和国外同行及患者交流的文化素材。这些课程注重培养队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队员在国外的生活,减轻跨文化障碍,帮助他们更好完成援外任务。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23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由我校承担行前培训工作的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郭伟荣获国家卫健委“卫生援外优秀队长”的光荣称号,医疗队荣获国家卫健委“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的光荣称号。
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校培训期间已圆满结业,目前他们正在几内亚开展援外医疗工作。他们不仅用培训期间所学到的知识以实际行动开展援外医疗工作,还以此为纽带,让世界更多的人听到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让人信服、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
宣传与舆情应对领导力建设培训,由我校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卜晨光副教授和商学院祁大伟副院长授课。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由我校艺术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教师授课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培训课程,由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应用中文学院老师授课。
段鹏校长认为未来我们应继续与非洲友人继续携手同行,让志愿服务成为中非互学互敬互促、播撒爱心希望和推进时代发展的平台,书写国际友好新篇章。并倡议中非双方进一步加强政策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国际志愿服务政策,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中非共同策划和实施国际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双方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与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友好城市的联系,组建中非志愿服务队参与巴黎奥运会等重要国际志愿服务活动,同心携手讲好中非故事,讲好世界情怀。
在我们的共同推进下,新时代的中非国际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发扬中非传统友好,深化国际团结协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