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安全管理不断成为施工领域火热话题,“平安顺利”四字之于工程人越显千钧之势。而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诸多基层项目也在巧施妙招,为推动项目行稳致远持续发力。然而,于笔者而言,做好保驾护航工作,并非定期机械动员,亦非简单开会检查,它需要每名项目参与者在常态化坚持中挥好“三板斧”。
用好“态度之斧”,于宣教引领中做“心”的工作。复杂的生产建设环境下,只靠项目“当家人”和专职安全员耕好“一亩三分地”,工程就能健康运转纯属无稽之谈。项目“安全卫士”并非“生活保姆”,所谓的提醒、唠叨或是劝阻,无法处处相随。众所周知,施工现场的每一趟高空攀爬、每一场临边作业,乃至每一次上下船都可能成为事故“导火索”,只有每名员工都摒弃“看客”心态,发挥“主角”作用,才能一路高歌猛进,真正唱好安全生产的“大戏”。同时,在“大安全”背景和新形势下,各基层项目也需抓住年轻人心理,学会从会议式“大水灌输”中脱离,在发散性、创新性思维中开展新颖、有料的宣贯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在“滴灌”中主动把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为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自觉迈步。
用好“力度之斧”,于刚性执行中做“制”的工作。《韩非子·喻老》有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微小的隐患往往在不经意间酿成巨大灾难,任何工程项目都经不起安全事故的“摧残”。为了打好安全“攻坚战”,上至顶层设计、下到贯彻执行,我们都会看到诸多制度、规定的相继出台和员工广泛动员学习的场景。然而,频发的事故和冰冷的数字总是无法警醒施工现场的“差不多先生”,一些建设者的自以为是总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对不戴安全帽制止不到位”“对起重作业吊索具欠缺检查”等现象仍会在现场反复出现。多数情况下,制度覆盖面尚可,而执行力度不足是导致施工隐患的重要原因,红头文沦为“空文”、文件精神出不了滨海新区的桎梏需要严厉、有力的动真碰硬举措,当“我要安全”无法保证结果,就要拧紧“要你安全”的红线。
用好“温度之斧”,于潜移默化中做“情”的工作。安全管理重在养成,是“从零开始,向零进军”的过程管控,个中环节首要在人。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应深挖“人难管、事难办、责难负”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对规章制度不清楚;是图省事,怕麻烦;是心不在焉的失误……找准“病症”后火速“对症下药”,想方设法让员工认清安全重要性,在人性化管理和温情服务中,提升员工自觉性,让员工发自内心遵守劳动纪律,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海恩法则”把隐患消灭于萌芽。
千里源于跬步,行稳方能致远。正如王彤宙董事长在安全生产月倡议书中所言,强化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做好安全发展的引领者、先行者、护卫者、践行者,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李春雷 冯鹏鹏 中交一航局总承包分公司)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