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通讯员 齐结存)占在新的历史启点上,回眸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年创建,完善,创新、发展的经典,科技强军、兴军与建军并保证打赢大仗,仗仗打赢的重要要素之一。面对复杂多变多极多角力的世界形势。方兴未艾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文明史以来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军事革命。作为军事变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后勤变革,同样对传统军事诸如后勤形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作为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美军近年来在血与火交织的战争实践中,不断感受到了军事后勤变革的紧迫性。美军虽然在现代战争中所向披靡,但其后勤保障过程依然困难重重,面临诸多挑战。科技发展,不仅加快了技术装备等保障工具的发展,也带来了如后勤组织、保障方式、思维方式等的新变化。而以高技术优势维系世界超强地位是美军军事发展的基点。为应对战争前沿给后勤带来的挑战,高度重视从科技手段上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以技术的“代差”优势,实现后勤的优先保障能力。包括:数据融合、空投技术、无人技术等。
运用信息技术破解需求定位困难。需求定位是后勤保障得以有效推进的方向标,需要在投入力量之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着战场敌方力量的多维化发展,对需求定位也成了很难完成的任务。以美军在阿富汗面对的极端组织为例,他们使用原始而残忍的战术,以及廉价的武器以达成大规模的灾难性后果。从一个国家的大的范围来看,这些来自于新兴的全球性安全环境的挑战,需要美军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土防御时的后勤保障需要。 最为重要的是,后勤保障力量还必须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敌人的威胁,这就增加了美军后勤保障的困难;对于大部分地面支援任务而言,在实际补给配送中体现的更加明显。美国国防部的现代配送体系依赖于使用高技术追踪车辆、集装箱以及装备的标识、状态和位置,无论在配送线路还是战场中该技术都能够实现这一点,概念被称 “在运可视性”。这在没有可视性技术的情况下,补给人员有时受命于他们的指挥官,很可能重复购买某类补给品,进而会导致后勤配送管道拥挤不堪。超额超量问题,无论是在后勤配送管道还是在后勤支援行动上,都会很快演变成责任追究问题,从而与节约性原则背道而驰;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是维持有效后勤保障的必要前提。美军在“统一保护者”行动中,联军司令部用笔记本电脑在美军欧洲司令部和美军非洲司令部的联合作战中心建立了一套机密电子邮件系统,以便与北约进行通信。不幸的是,该套传输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困难颇多。纵然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作战部队和保障单位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通信问题。
如今,数据融合技术已逐渐成为后勤保障领域解决需求定位上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感受宇宙、显微镜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形成和应用,数据融合技术已逐渐成为指挥员收集和分析信息的重要手段。将这一技术延伸至军事后勤领域,则可将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将情报侦察、战场态势、部队行动、后勤装备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和呈现,从而形成以数据为中心实现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和人机完美结合。可见,在数据融合的技术支持下,军队后勤人员有效地预计和确认作战需求,并在最优的空间和时间内提供正确的能力保障。为此,美军才致力于开发标准陆军管理信息系统(SAMIS),以便完善以上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为军队提供最优化的投送能力。此外,美军致力于开发的“感知—反应”保障模式提供了一种适应性的和快速反应的后勤方式。“感知—反应”保障模式通过具有适应性的快速反应需求和保障网络,提供精确、灵活的支持。“烟囱式”后勤将不足保障处于动态的、全球性环境中的作战人员。“感知—反应”保障模式的使用,对于在成为当前和未来战争特征的易变、不确定、复杂且模糊不清的环境下运用联合后勤的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利用空投技术破解配送前沿困难。物资运输与补给是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而由于战场对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空投技术在后勤保障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在阿富汗作战中,虽然阿富汗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但其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给美军后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于早缺水的气候,崎岖不平的地形,起伏不定的地势,不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其邻国与美国的关系并没有处于最佳状态等因素,都成为美军后勤运输路途上的重大阻碍。直到2l世纪初,阿富汗只有25千米长的铁路。其中,10千米位于和上库曼斯坦的交界处,另有约15千米位于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除了将喀布尔与南方的坎大哈和西部的赫拉特连接起来的环形路,几乎没有现代公路,可见,时间观念在后勤保障中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前沿战场的物资配送问题,空投技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以美军低成本低纬度空投技术为例,低成本低纬度(LCLA)是对处于500英尺高度上的边远、环境残酷、难以到达的地区空投少量补给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不使用装备处理设备,或者所受限制非常少,而且不需要可行的飞机跑道。LCLA由四个降落伞系统族组成,能投送最大达300磅的各种重量的物资。目前美军正在开发LCLA的子系统,它是一种自由落体包装概念方案(FPCP),该方案目标是使用低成本包裹(成本小于100美元),包装50磅到350磅重量,能从在地平面之上(AGL)50到100英尺高度以65至130节的速度飞行的飞机上进行投送。LCLA和FPCP是美国陆军和联合团体正在开发的众多综合后勤空中再补给投送系统(ILARDS)中关键的两个,这些投送系统与地面分发行动同步起来,可以为战斗指挥官提供满足作战任务所需的备选能力。如今,LCLA和FPCP能适用于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空降部队、斯瑞克和步兵旅战斗队等,而且它们两者都支持国防通信系统(DCS),这也是美军后勤部门通过技术选择的识别、验证和转型来
增强后勤战备的战役目标,最终实现支持当前部队和未来模块化部队。
最近,美军后勤创新局提供了改进的空运系统,用来向那些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支援。其他新技术涉及能源、无人系统、数据融合。例如美军后勤创新局的灵敏机器人项目、机器人铲车(可以自动护送运输机空投下来的物资),小型昂贵物资可以用无人运输机运送,这将使飞机驾驶员免受防空火力的威胁。
无人技术保障破解持续难题。美国陆军曾进行的一项统计表明,在阿富汗,后勤补给的平均人力代价是,每24次燃油运输就有1人牺牲或受伤;每29次水运输就有1人牺牲或受伤。无人技术是人造设备的合集,能够与环境相互感应和交互。这一技术能够执行一般由人类操作者执行的功能。无人装备由机械部件、计算机、传感器和其它特殊装置组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经验表明,无人技术在后勤领域的应用成效已逐渐受到部队的欢迎和肯定。举要在阿富汗,几乎每一条路和每一寸空间都容易遭受敌人袭击,兴都库什山脉陡崖密布,少量狭窄山路极大地限制了后勤配送的实施,反而有利于极端组织活动。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即使安全援助部队的防御能力已经超过那时的苏联军队,在后勤补给上仍然是困难重重。卡曼公司研制的K-MAX无人驾驶货运直升机是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阿富汗行动中运用的近期技术。当天气、地形和敌对行动对空中和地面资产造成不合理危险时,K-MAX无人驾驶货运直升机提供货物交付。使用这种无人驾驶空中补给平台,已经增加了货物吞吐量,同时减少了通常与旋翼机保障相关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最重要的是,自主交付技术降低了军人们的风险,并且提供了快速的配送能力。一方面,无人技术十分适于从事重复性或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例如,美陆军R—Gator无人车可以执行公路和野外侦查、巡逻、运送弹药与给养、核生化辐射和爆炸物处理以及伤病员后送等多种危险任务。战场后撤援助机器人(BEAR)系统可在矿井、战场、毒气泄漏空间或地震废墟中确定伤者位置,救出伤者并将其运送到安全地区。另一方面,使用无人技术可以满足分布式作战保障需求。美军认为使用无人飞机沿着不安全交通线投送小型,轻量(90.72千克以下)、急需的物品在近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此外,无人技术的应用将使崎岖地形中徒步野战部队保障更加高效。如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早期联合研制的班任务保障系统(SMSS)是一种高机动6X 6车, 能装载1个班9~13名士兵544.31千克的作战和保障物资,伴随班组人员在崎岖地形中执行多种任务。美陆军“压碎机”无人运输车能携带3628.74千克的装备对部队实施伴随保障。
在美军的后勤装备运用中,无人技术系统可以归为两大类:无人地面车辆和无人飞行器系统。基于当前的和规划的无人技术,美国陆军后勤改革局(LIA)于2006年8月发表了技术评估,在评估中识别了预期的无人技术能力,并根据后勤政策和条令要求设计了这些能力。随着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应用无人系统来改善后勤保障特别是高风险行动中的保障方面,正在呈现出新的机遇。2007年11月,LIA在评估的基础上,对利用无人系统来改善后勤速度和最小化暴露在危险行动中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未来无人系统在后勤装备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翻开人类战争史会发现,在战争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无处不打上科学技术的深刻烙印。正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一样,科学技术对军事和后勤的发展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论是在科学技术刚刚萌芽的古代,科学技术走向成熟的近代,还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科学技术始终是世界军事发展和变革的驱动力。在当代的科学技术集群中,信息技术群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所有高技术群的迅猛进步,也使包括后勤装备在内的军事技术装备发生了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装备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准备的“跨时代飞跃”,从而催生和推动着军事后勤的新变革。从美军应对战争前沿的后勤挑战来看,其依然主动寻求发挥科技的杠杆作用。在对美军看来,科学技术发展,已使军队后勤保障不仅摆脱了传统的以人力、
畜力为主的“人背马驼”的后勤保障方式,还让近代以来以机械为主的“车轮子后勤”逐步被高技术的后勤保障所取代,在未来的信息网络中,科学技术必将在后勤指挥、供应、运输、救护、修理等方面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由此说来,科技是军强与升级的关键条件,是保障有力的助推剂,渐近递进对保障力的智成,战斗力的生成举足轻重。同时,要充分认知科技高科技在军队后勤保障中应用与广泛应用与转发成保障力,对打大仗仗仗打赢至关重要,科技强军是永恒的主题,务必高度重视,务必求真务实,务必赢在当处。
责任编辑:詩詩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