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天水麻辣烫爆火,地方文旅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3 09:37: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一勺肆意张扬的辣子,浇在热气熏腾的食材上,热烈张扬的外观,含蓄内敛的辣意,香气四溢,天水麻辣烫彰显出独属于西北的热情,吸引了无数人慕名前来。

天水因此而爆火。

随着旅游旺季逐渐到来,天水客流量稳中有进。3月以来,天水市已累计接待游客808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46.8亿元。 4 月17日,天水市接待游客18.4万人次、旅游花费1.07亿元,较4月16日分别增长5.2%和4.9%。同时,截至4月17日17时,24小时内全网涉及“甘肃天水麻辣烫”“甘肃美食”“甘肃文化旅游”的相关短视频和信息共50万余条;总点击播放量261.4亿次,较4月16日增加4.9亿次、增长 1.9%;点赞量21.9亿次,互动评论量15.37亿次。

当然。天水的爆火并不止于此。除了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比如麻辣烫,甜胚子,炒面皮,天水真诚友善周到的待客之道也是令大家称赞的爆点。天水人主动留出位子“让游客先吃”,出租车司机一句充满天水口音的“公主请上车”,一些市民热情地为外地人领路找网红麻辣店、用摩托车载上游客找宾馆……所有这些,都让初来天水的游客感到天水人的真诚和温暖,展示出天水人良好的文明形象,获得了网民和游客的点赞。西北人民,有着独属于大漠荒野的奔放豪迈,也有着神似黄河的沉着内敛,每个游客在甘肃都能体会到那种属于西北的情怀。

那么,甘肃天水是如何出圈的呢?天水的成功带给地方文旅什么启发呢?

天水的爆火毫无疑问与淄博的爆火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自媒体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根据数据显示,天水在3月11日之前的曝光一直比较平稳,从3月12日即关于天水麻辣烫的视频开始爆火之后,天水的曝光陡然上升,且热度持续上涨一周。而天水文旅和各县区审时度势,精准把握住这波热量,迅速开始其“花式宠粉”的道路。自3月11日起,天水羲通客运公司开通两条麻辣烫公交专线,在火车站迎接来吃麻辣烫的游客,文旅局连夜赶制麻辣烫地图,市政部门连夜刷墙修路,甚至将路边的垃圾桶都洗的锃亮。不止如此,天水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全部敞开大门,免费为外地游客提供停车位。与此同时,天水市还举办民俗文化展演,把只有过年才有的社火都请出来了,各景点也纷纷推出优惠,延长开放时间,各部门各方面都做好充足准备承接麻辣烫带来的火爆流量。

白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吃麻辣烫、喝浆水酸奶、游麦积山景区;到了夜晚,你可以在街上看见身穿五彩斑斓的服饰、拿着“刀剑”的一伙人时,伏羲庙的社火表演即将在这座火热的城市上演。3 月份,天水市累积接待游客 464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7 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 64.8%和 67.2%。

流量的聚集效应是明显的。行走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市中心区域,经常能看到各种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横幅:花牛苹果——最强“解辣搭子”、吃麻辣烫送菊花茶和面膜,不止天水的县区,甘肃其他市也纷纷赶来助力:张掖驱车 800 公里运输 13 吨高原夏菜赠送天水麻辣烫商家、定西给外地游客送上流汁宽粉……一碗麻辣烫的火爆让众多甘肃特色农产品有了上台露脸的机会。

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不仅仅因为其独特的风味,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地方美食文化,这种文化是天水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小炉上滋滋冒油的肉串、碗里沾满红油和辣椒的宽粉,首先从视觉上就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再加上不同的吃法和配料,平常食物在浓厚的地方特色加持下,有了更独特的文化底蕴。淄博博山琉璃、草编文化接连出圈,天水伏羲庙、麦积山石窟再为食客们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对于一个非传统旅游热门地的“小众”城市来说,最大限度挖掘出能够留住游客的文旅特色,才能让游客们感觉“不虚此行”。

推广天水麻辣烫,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地方美食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热爱上天水文化,让天水的风土人情不被西北的风沙所掩埋,而是化作一颗璀璨明星,在西北文化的星空中发出耀眼光芒。  

如何让这样的光芒留存更久呢?在文化宣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准备好了的情况下,就需要发挥媒体的重要作用了。在天水麻辣烫排队间隙,有志愿者拿着喇叭喊着,鼓励大家多拍短视频记录。通过无数个游客的沉浸式亲历体验来放大舆论场的声量,让这趟麻辣烫之旅更加真实可感。

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去中心化传播已发展成常态。从传播的源头看起,无论是淄博烧烤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还是天水大学生春节假期记录家乡美食,这种所谓“素人”的用户生成内容的优势在当下表现得越发明显,各地也越发重视互联网和短视频传播的力量。不仅用户参与度高,创造力丰富,对于某一产品或品牌来说,更容易建立起消费者对其的信任。

对于这种现象级热点来说,甘肃的迅速部署也道出了此次火爆的“密码”:要将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有机结合,丰富业态体验,提升服务能力,展示城市良好形象。

总之,一个地方的爆火离不开媒体宣传,更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政机构对于热点的把握,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发展机遇,敢于做出即时决策,利用流量推广本地,把握连系,用旅游业带动各产业发展。在一次次城市的“美食大摸底”中,无数家门口的“土特产”刷新人们的认知,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宝藏”美食走向产业化、市场化道路,也让农产品的进阶之路越走越宽。(南京师范大学 陈宇鑫)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