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新增470个“两区”入库项目 聚集超1200家互联网3.0企业
从2024 北京 CBD 论坛“北京朝阳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朝阳区拥有市场主体37万余家,居全市各区首位。今年6月,朝阳区制定了2024年朝阳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共包含九个部分50项任务,持续推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北京朝阳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双一把手”工程来抓,探索“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等集成化场景。同时,在外籍服务方面,通过已设立的8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站点,可以实现70个事项一站式办理。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大厅共设置了56个外语服务窗口、902处双语导视标识、100多位外语服务人员,极大的提升了国际化服务水平。
2024年一季度,朝阳区GDP实现2041.4亿元,增长5.7%。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朝阳区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双一把手”工程来抓,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法治化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朝阳区全面落实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开展上市企业帮扶奖励政策措施跟踪审查工作,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夯实政策基础。在深化“全程网办”效能方面,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朝阳港校区)一期义教部项目用地,仅用0.5个工作日就取得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是全市首个线下窗口收取电子材料核发电子证照的房建项目。
作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朝阳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已迭代升级推出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3.0版本,给企业“缓冲”机会,鼓励经营主体及时自我纠错,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朝阳区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际投资贸易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发布区级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依托“两区”叠加优势,扩大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今年6月,朝阳区制定了2024年朝阳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共包含九个部分50项任务,持续推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打造高效规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提出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等5项任务,全面清理各类隐性门槛和壁垒,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拓宽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全程网办”范围,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方面,提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执法质效等6项任务,发布容错纠错清单3.0版,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打造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方面,提出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5项任务,推动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发挥京港洽谈会等大型活动作用,提升外国人消费便利度,增强朝阳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方面,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等6项任务,推出更多“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增强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能力,一站式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全方位优化利企便民服务。在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环境方面,提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主导产业、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等7项任务,落实数据跨境流动等服务机制,推进朝阳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强化数字政务建设,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在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方面,提出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动精准服务等9项任务,建设宜居宜业人才社区,不断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提升涉外场所服务人员能力,优化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构筑“近悦远来”强磁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提出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优化京津冀产业发展生态等8项任务,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和服务,加强产业空间资源统筹,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我区落地,深化三地间商事制度改革、公共服务、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用两项行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个举措启动集成化场景落地,在三个方面引导数智化赛道不断精进。”
“两项行动”即打造“朝我说”品牌、完善综窗“软环境”。目前,“朝我说”品牌已经形成集中效应,高效解决企业诉求,畅通各类改革堵点难点直达反馈渠道。各类综合大厅、街乡窗口全部实现智能化焕新升级和标准化打造,线下办事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三个举措”即“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国际人才一站式应用场景的集成化落地。目前,朝阳区为企业提供“一业一证”办理,涉及行业达40个。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共上线62个“一件事”场景,实现办理时限压减83%,申报材料压减38%。在线下设立“举办大型活动审批”综合窗口,实现全市首例大型活动“一件事”的审批在朝阳落地。
“三个方面”即全程网办、不见面咨询、大数据监测。依托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功能,区级事项实现“全程网办”393项。通过一体化数字平台,融合了线上线下所有的咨询聚道,为群众提供智慧、高效、便捷、优质的“不见面”咨询服务。依托大数据监测平台,从窗口、电话、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终端机等多个渠道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咨询事项,更加精准地响应企业群众需求。
北京朝阳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在这里工作生活,从政务服务领域朝阳区可以给外国人提供哪些便利服务呢?
首先,从办事角度来看,通过已设立的8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站点,整合工作许可、居留许可、高层次人才评审认定、人才引进、归侨华侨侨眷身份认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等18个部门70个事项,全部一站可办,尤其是“两证联办”,可以做到一次性办好工作和居留两个事项,大大方便了外籍人士来朝阳居住生活。仅今年1-4月,“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就办理各类业务6300余件。
其次,朝阳区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大厅共设置了56个外语服务窗口、902处双语导视标识、626处双语窗口标识,100多位外语服务人员,极大的提升了国际化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为方便国外友人,在区级大厅、CBD大厅、三里屯、麦子店、望京街道等地建设8处服务点。
最后,从网上服务的角度,外国人可通过永久居留许可证、护照登录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进行事项预约和申报。例如可以通过护照登录e窗通,进行企业开办申请。“朝阳政务”微信号公众号开设了国际人才服务专栏,中英文双语配置,按照服务类型,设置了出入境、创业就业、服务保障、工作许可、人才认定、引进落户六大板块,为有需求的国际人才、外籍人士提供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申报、办理进度查询等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和国际化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给予企业、群众更准确、友好和便捷的服务,让海外人员来朝阳办事‘易懂、能办、便捷’,感受到朝阳区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朝阳区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超1200家互联网3.0企业聚集朝阳
朝阳区坚持“科技+商务”双轮驱动,今年一季度,软件信息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9.7%。未来,朝阳将培育新质生产力活力中心,聚焦数据要素、互联网3.0、数字医疗、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打造产业集群。这是从2024北京CBD论坛“北京朝阳推动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2024年一季度,朝阳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5.2亿元,同比增长17.0%,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达39.7%。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朝阳区加快推动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重点领域发展。
持续深化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合作,搭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选取以中关村朝阳园东区国际电子总部周边园区为核心区域,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园,吸引产业互联网企业集聚。加快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国产工业软件可用易用夯实基础。加强与阿里、抖音、美团、同城等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合作共建,吸引互联网+消费、+教育、+医疗等业态集聚。
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发布三年行动计划及支持政策,以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应用为核心主线,以行业需求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未来将用三年时间,建设3个特色园区,引进培育10家领军企业,集聚50家大模型创新企业,打造集聚1000家企业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加强数字安全产业研究与布局,发挥360链主企业引领作用,360旗下奇虎科技、世界星辉等50余家企业在朝阳区稳步发展。支持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发布国内首个基于类脑框架实现人工智能实战应用的安全行业大模型。发挥首都实业等大安全产业链主企业作用,拓展数字安全产业边界,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在未来产业方面,朝阳区将重点聚焦数据产业、互联网3.0、数字医疗等前沿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构建数据要素产业体系。5月29日,北京朝阳国际数据要素生态大会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朝阳区实施“数据要素×”行动的工作方案及支持措施,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综合服务、数据要素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等方面进行支持,“真金白银”赋能企业发展。全市首个电力数据要素实验室也在大会上正式揭牌。同时,日前启动实施的数据要素生态合作伙伴共建计划,已经吸引了包括阿里云、华为技术、柏睿数据、德勤中国等在内的69家企业加入,覆盖了数据产品服务、数据流通服务、数据应用服务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3.0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北京市数字人基地于今年2月正式启用,梅花黑马创投北京数字人AI基金成功募资2.4亿元。加快建设朝阳区互联网3.0产业基地,支持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发展,打造以产业培育、产业服务、产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自去年正式运营以来,基地已陆续吸引入驻企业过百家。目前,朝阳区已集聚互联网3.0企业超1200家,数字人核心业务企业58家,在全市数字人产业发展中形成领跑态势。此外,充分发挥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资源链接效应,持续打造蓝色港湾元宇宙、通盈中心元宇宙等数字消费场景,赋能重点区域数字商圈建设。
布局数字医疗产业。今年4月,朝阳区成立朝阳区数字医疗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挂牌朝阳区望京首科数字医疗创新港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区,筹建朝阳区数字医疗概念验证中心。推动建设北京数智中医药谷、国烟生命科技园、北京国药生物健康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一南一北”的数字医疗产业布局初见雏形。
下一步,朝阳区将结合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优势,以产业互联网、数字安全、数字医疗、互联网3.0等领域为重点,谋划布局科技创新产业,推动朝阳区在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中率先形成引领优势。
朝阳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从网络、算力和基础平台三方面入手,以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支持各行各业有效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近一年,全区内新建5G基站220个,累计建成5229个;不断提升5G网络健壮性,落实双千兆工作要求,完成频段扩容500余站。此外,朝阳还围绕企业园区需求开展5G虚拟专网建设,已完成北京奔驰5G工厂无人叉车应用、京能集团太阳宫电厂智慧工业应用、朝阳文旅局VR智慧文旅应用等应用场景建设。
今年4月,在朝阳区奥林匹克中心区、SKP商圈等重点区域率先完成部署5G-A网络,下行峰值速率超过3Gbps。用户持有5G-A终端进入“点亮”区域后,手机上原有的5G图标就会自动切换为5G-A图标,感受5G-A技术带来的超高速率,为后续智慧化的应用落地提供基础网络支撑。
在数字经济算力方面,朝阳区积极推进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建设。该项目位于朝阳区酒仙桥中路18号北广科技园内,占地1.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为3.5万平方米,规划3600个智能算力机柜,以实现1000P以上的智算算力供给为目标。该项目采用市场化模式建设,将为国企、政府和中小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目前,项目已在酒仙桥地区部署完成了400PFlops国内外算力设备上架和调试等工作。预计2024年年底完成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投产后,将逐步累计实现2000PFlops智能算力供给,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支持朝阳区乃至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按照“AI工厂”的全新理念打造,将设置算力展厅、智算展示机房、国产算力芯片展示区、算力剧场、科技公园广场等多个区域。建成后,部分区域将面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感受科技的魅力。
在基础平台方面,朝阳区统筹建设智慧城市共性平台,初步形成“一网、一云、一数、一图、一安全”的基础设施及资源支撑体系。多方面打通数据壁垒,初步形成公共数据汇集共享机制,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大数据治理、计算、共享、分发、应用及分析能力。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激活数据资产价值,发展数据要素产业。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不断提升,参与主体超过1100家,数据产品数量超过2000个,累计备案交易超过30亿元。
下一步,朝阳区将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拓展示范场景应用,发展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提升数据安全保障,为区域产业聚集、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赋力、赋能、赋智。
今年前4个月新增“两区”入库项目470个
从2024北京CBD论坛“北京朝阳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朝阳区加速落实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2.0方案,在全市率先推出“区级示范区2.0方案”,推动形成一批引领性、首创性成果。
朝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区级示范区2.0方案,该方案提出15项具体举措、88条创新任务。力争三到五年内,将朝阳区打造成为金融服务完善、创新生态繁荣、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法制保障多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改革推进模式,今年以来,围绕数字经济、商务服务、司法服务、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共形成并报送9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在科技创新领域,针对互联网3.0、元宇宙、数字医疗等产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启动建设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设立朝阳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工业元宇宙创新空间,搭建光场采集、XR虚实互动创新应用、数字人存证三大共性技术平台。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推动形成全链条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揭牌成立全市首个电力数据要素实验室,正式成立“朝阳区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 ,69家企业加入朝阳数据要素生态合作伙伴共建计划,在北辰世纪中心建设朝阳数据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在东湖国际中心打造“国际数据产业园”,推动形成数据要素产业链。在商务服务领域,出台《关于朝阳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意见》,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联盟,发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海外发展实用指南和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特色金融产品,打造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引留培研”高地。设立保险创新研究实验室,成功实现全市首笔外资企业数字人民币大额缴税。在医疗健康领域,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共建共享新模式,建成区域医疗大数据平台,采集248家医疗机构、120多个系统、94.67亿行数据,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实现区内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朝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朝阳区赴埃及、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开展境外招商活动,深入对接境外项目。通过举办2024年科技创新发展大会、2024亚非贸易投资合作圆桌会等系列活动,打造朝阳“两区”名片。
截至四月底,朝阳区“两区”新增入库项目470个,落地项目251个,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各区之首;其中,新增入库外资项目82个,排名全市第一;落地外资项目37个,排名全市第二。
已顺利推动保诚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与宝马合资的超级充电网络运营公司、桥水基金北京分公司、香港诺华诚信等重大项目落地。
此外,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朝阳区开创了贸易数字化合作新模式,改善检验监管模式,优化国际化政务服务,并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在权益保护机制方面,打造了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朝阳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金融机构已超1800家,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国际金融机构在朝阳区加速聚集。朝阳区立足“首都国际金融主聚集区”“国际保险+再保险中心”“国际创投集聚区”发展定位,构筑国际资本交互枢纽。全市首家“一带一路”外资银行——巴基斯坦哈比银行北京分行,全市首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璟泉资本,全国首家另类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市首家外商独资S基金——科勒资本,全国首批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融,全国首家合资转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宏利基金,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打证券等知名国际企业纷纷落户。
创新金融政策先行先试。朝阳区不断提升跨境金融便利化水平,建立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德意志银行成为自贸试验区挂牌后全市首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的外资银行,首家支持合格境外投资者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的欧盟银行;中金公司完成国内券商首单代客结售汇业务;壳牌集团、中粮财务、中航工业财务率先开展跨境资金池本外币一体化全国首批试点;橡树资本子公司获批全市首批QDLP试点;中关村科技租赁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先行先试;中信银行、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等机构入围“北向互换通”首批报价商名单。落实全市首个“揭榜挂帅”调研任务,牵头完成《“两区”建设国际收支便利化全环节改革工作方案》,并配合推进相关举措加速落地。
自贸金融业态加速完善。朝阳区持续丰富金融要素,提升区域金融业发展水平。全市首家自贸试验区专营证券和专营保险机构,16家自贸专营银行在朝阳区设立,自贸专营机构数量保持全市第一。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分层分类提供公共服务、债权股权融资服务、上市服务等,区内共有145家上市企业。
金融开放能级逐步扩大。朝阳区积极推动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及商户数量居全市第一,今年4月份,成功实现全市首笔外资企业数字人民币大额缴税。宝马保险经纪和安顾方胜保险经纪成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牌以来首次批复的外资法人金融机构业务牌照。
未来,朝阳区将持续打造金融产业发展新高地。持续提升金融核心产业能级,吸引持牌金融机构聚集;持续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创新,高水平推进“两区”建设,加快推进创新举措落地;持续落实“金融+”赋能战略,完善金融服务矩阵和“全链条”工作机制,服务实体经济;持续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专业水平,搭建立体多元化招商推介网络。
外国人在朝阳工作生活更便利
朝阳区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打通外国人来华堵点的相关措施。据介绍,朝阳区制定了多个文件政策并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提升区域内医疗、政务、签证、交通等领域的涉外服务能力。
朝阳是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承载区,拥有CBD、三里屯、亮马河等重点商圈。近年来,持续推动重点消费场景境外支付能力升级改造。
截至5月11日,全区重点商圈已安装外卡POS机3367家,外卡POS机覆盖率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一。此外,朝阳区联合蚂蚁集团于蓝色港湾打造“朝阳区支付服务示范街区”和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在文旅服务方面,朝阳区推动服务定制化,以区属国有企业昆泰嘉华酒店和北京新都国际旅行社为切入点,探索外国人来华旅游、住宿、商务办公、长期居留等全流程、全链条定制服务。此外,朝阳区还围绕区域的文旅资源特色,陆续举办温榆千灯会、国际茶香文化节、国际灯光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下一步将扩大试点范围、丰富示范场景。持续优化酒店、景区、博物馆等重点场所软硬件环境,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及夜间消费场景,加速旅游服务定制化工作推进,打造外国人吃住行游购娱无障碍示范区。
朝阳区率先推动《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落地实施。率先在全市实现通过“线上采集面部信息”方式完成持“外国(地区)护照”投资人在线身份认证的外资企业。美国自然人投资设立的可超(北京)音乐有限公司成为首家通过简化自然人身份证明公证认证方式办理的外资企业。
在签证便利方面,朝阳区简化了在华外籍人员的签证办理手续。围绕国家移民管理局《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从快、从简、从优推动新政落地落实。深化A、B、C类外籍人员及家属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签证)“两证联办”,并将办理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对符合“两证联办”外籍人员取消预约,直通窗口办理。
朝阳区持续优化涉外医疗体系建设。目前,全区直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外币POS机安装工作;可提供多语言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46家,比2023年增加了20家,全区与国内外商业保险合作的医疗机构达到37家。
健全完善全市首批国际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联合体(包括中日、善方、三里屯及三里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国人在基层首诊后可预约转诊至中日友好医院,与国际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合作开展诊疗活动、保障同质服务。
朝阳区是北京国际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共有35所国际学校,同时,中国教育课程的学校也可以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就读。下一步,将细化外国人子女就读普通中小学便利化试点政策。
在宣传方面,朝阳区持续拍摄“外国人在朝阳”短视频,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多个场景,丰富境外消费者入境旅游体验。下一步,将用好公众号推文、短视频等传播形式,按照购物、餐饮、文旅、教育、医疗、政务、生活等服务领域,对涉外资源场所、服务场景进行系统性的宣传推广,全面展现朝阳开放友好的国际形象。(王文)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