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小区敞亮多了”“这下电动车有地方充电了”“咱们这个车棚真挺好!”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车棚,红霞北社区七街坊的居民连连称赞。近日,位于红霞北社区七街坊的“三合一”车棚正式上线!有效缓解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等问题。曾经的老旧厂房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现在明亮宽敞、设施齐全的电动自行车棚?一起来看红霞北社区的车棚“变身记”。
立足民需 升级改造
红霞北社区七街坊,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筒子楼,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近年来,随着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居民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及停车需求也随之增加。小区现有电动自行车200余辆,充电安全和有序停放成了摆在社区和居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解决电动车无处放置和充电难的问题,红霞北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入户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整体情况上报给街道。在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协调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共同商讨充电车棚的具体改造方案,最终决定对七街坊院内的一处老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一处可供居民停放、充电的“三合一”电动自行车棚。
经过多次协商和现场考察,“三合一”电动车棚于今年三月份正式开工,将原有老旧厂房拆除重建,同时增设电动车充电桩、充电柜,车主可以根据多元需求选择充电方式,让居民充电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精准服务 巧解难题
近日,红霞北社区七街坊的“三合一”车棚正式上线!升级改造后的车棚占地600余平方米,共有充电接口100余个,增设充电柜42组,可容纳自行车、电动自行车200余辆。
新车棚顶部悬挂着一排排形似红色“小灯笼”的灭火弹,这是车棚新增设的“灭火神器”,每个“灯笼”内里都暗藏干粉灭火剂,若有火灾发生,当车棚内温度达到68℃,灭火弹感应后,便会自动喷洒干粉灭火,防止火灾发生,守护居民安全。据悉,车棚内还将陆续增设手提式灭火器、监控摄像头、烟感报警器、安全提示牌等设施,进一步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居民停车安全。
改造后的车棚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在解决充电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同时,社区积极行动,通过走访入户,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将“爱车”停放到车棚中,正确安全使用充电桩,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安全的家园环境。
聚焦民生 多元共治
红霞路、红霞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引导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社区不断探索创新为民服务新路径,通过打造“沉浸式工作法”“联动式工作法”,张贴、发放“社区书记卡”“便民服务卡”等方式,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同时,社区充分发动居民志愿者、楼门长每周走访各单元居民,将网格日常巡查、小区环境整治、家园安全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融入日常,以“沉浸式”服务,打造幸福家园。
接下来,酒仙桥街道将切实做好社区“微改造”,促进环境大提升,变“民生需求”为“幸福实景”,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张弛)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