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利用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落实到全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主题,助推“春暖乌蒙”行动品牌,讲好毕节民族团结“好”故事,搭好民族团结之“桥”,以社会为主导的互嵌式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摄/胡静
一封家书暖人心。临近新年,毕节市民宗系统协同相关单位,围绕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保、工资等问题,制作《致外出务工朋友的一封家书》,为务工朋友送去党的关怀、慰问和祝福,鼓励各族外出务工的毕节籍奋进群众,工作更加顺利,生活更加幸福。
春节期间,毕节市民宗局专门组织了几百份礼品,在毕节高铁站看望了务工返乡人员,把温暖送到务务工人员身边,结合各民族互嵌式计划,让毕节搬迁群众、务工人员,感受到奋进力量,融入毕节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之中,让各民族感受到了新春期待,关怀和温暖。
摄/胡静
一次会议谋发展。在春节期间,毕节邀请返乡在外就业创业各民族成功人士代表参加乡贤座谈会,为家乡建言献策,开展营商环境、产业招商及就业创业政策推介,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带技术返乡发展,做家乡发展的“领头雁”。
毕节市各县区民族互嵌式发展走深走实,“同心”品牌典型突出。“同心商贸城”“同心阁”“同心博物馆”“同心城市主题公园”“同心文化广场”等载体,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城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春节联欢会等文艺活动,篮球赛、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等活动,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相互欣赏、共生共乐,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嵌入,实现了区域间优势互补、责任共担、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实事共办、难事共解。
摄/胡静
一趟走访送关怀。开展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重点就业群体家庭大走访活动,及时掌握各类重点人群就业状况和就业创业需求。
毕节全面打造东西部产业合作、人才协作、文化交流、教育互融、技术互动等品牌发展。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之下,地方人才企业可以更多地融入到先进发展的区域中去,更好的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
摄/胡静
一次进企找岗位。春节期间,毕节相关部门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持续向企业宣传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等政策,提升助企纾困政策知晓率、落实率、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全面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据了解,毕节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水平,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各区县以专题就业招聘的形式,分别在搬迁社区,重点人群监测社区举行招聘会,为很多困难群众解决了2024年的就业问题。同步在抖音、广播、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介,广泛为地方实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实现“互嵌式”共事、共享目标。
摄/胡静
“春暖乌蒙”融在毕节,是毕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典型品牌,通过文化“融”,活动“融”,非遗“融”,宣传“融”,社区“融”等,把市内、市外各民族紧紧团结起来,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把“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提速模式。(郭翰)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