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红垦社区“忆围垦岁月,绘共富新篇”征文活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4-01-23 15:48:3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了推动红垦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传承围垦精神,红垦社区公益创投组织以“忆围垦岁月,绘共富新篇”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对决,更是对社区建设及振兴的有力践行。

活动自开展以来,便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响应。一篇篇佳作纷至沓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红垦围垦的壮美画卷。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社区居民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更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经过筛选,我们从众多投稿中选出一篇作品。该文详述了红垦地区的艰辛发展历程以及围垦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针对新的历史时期,文章提出了如何传承并弘扬围垦精神,以及如何绘制共同致富新篇章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忆围垦岁月,绘共富新篇

围垦,是那段艰辛与奋斗的岁月,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围垦精神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围垦,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在昔日的海滩上,人们用简陋的工具,筑起一道道堤坝,将海水逼退,将荒滩变为良田。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是对生命的挑战。

在围垦的岁月里,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红垦北临钱塘江,农场区域的拓展也源于围垦。建场初期,以萧山芦竹场为基础,向北钱塘江滩涂要地,屡围屡坍,屡坍屡建。农场人在这片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的荒涂上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书写建设发展新篇章。

1958年10月,红垦农场第一代创业者是41位来自萧山县农业系统抽调的干部和技术员,在这片盐碱荒滩上创办萧山芦竹场。他们搭起一间间简陋的草舍和毡棚,安营扎寨,在不毛之地搞规划,修便道,挖河流,筑堤坝,用锄头、铁锹、簸箕和扁担演绎起蚂蚁搬家的童话。此后,城镇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选调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师傅、职工子女等陆续加入这支屯垦建设大军,几代红垦人在这片滩涂上辛勤耕耘,前赴后继,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青春和智慧。

65年来,红垦人筚路蓝缕,不竭追寻,不断探索农场经济发展新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系列农业承包经营、调整经济结构、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权归属等等,使农场从单一的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65年来,红垦人发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天斗地,众志成城,将这方昔日潮来水汪汪、潮退白茫茫的冷寂荒滩改造成钱塘江畔璀璨的明珠。

65年来,红垦人在创建美好物质家园的同时,亦积淀并构建起厚实而丰富的精神家园。把无私和奉献融入生命,把志愿服务、以人为本列入日常工作议程;以“协作、拼搏、创新、奋进”引领农场文化,不断丰富和浸润农场人的精神底蕴。

如今,围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它已经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围垦精神,绘制共富新篇呢?

我们要继续弘扬围垦精神。围垦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勤劳、勇敢、智慧和坚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我们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加大对乡镇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我们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之,忆围垦岁月,绘共富新篇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围垦精神为引领,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发展篇章!(刘倩)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