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学习践行“枫桥经验”谱写边陲小镇矛盾纠纷化解新篇章

记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发布时间:2023-09-08 22:45:1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摘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推进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抓手,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深入学习践行“枫桥经验”,探索总结出矛盾纠纷化解“矛调七法”,并依托黑河市城乡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有效促进辖区和谐平安,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坚实保障。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曾讲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鲜明标识“枫桥经验”在边城小镇——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落地开花。

奇克镇属于逊克县城关镇,行政区划面积427平方公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隔江相望,有37公里边境线;辖5个社区、16个行政村,全镇户籍人口32445人。

推陈出新,不断“研发”化解矛盾纠纷“新招数”

“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在于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在创新中发展,奇克镇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中,牢牢抓住关键点,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成功探索出的“矛调七法”,受到市县政法委充分肯定,成为本镇社会治理的一个“利器”。

网格员调解,发挥“前哨”作用,由网格员对网格内排查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第一时间化解;

专业性调解,依靠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医疗纠纷等各个领域建立的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开展调解;

引导式调解,由乡(镇)、村(社区)干部引导矛盾双方当事人参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相关案例,进行调解;

“点单”调解,将调解员、法律顾问及下沉村(社区)“三官”(警官、法官、检察官)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照片等基本信息和调解专长等上墙公示,加入村(社区)微信群,由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人员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品牌”调解,由社区内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威望,群众信得过的的人员成立个性化品牌调解室,调解居民矛盾纠纷;

“五老”调解,将乡镇、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五老”人员组织起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熟人”调解,针对一些思想上有偏执的纠纷当事人,邀请与其关系比较好、信得过的亲友,帮助转变思想,进行调解。

“矛调七法”主要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让“公众参与”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

工作中,有很多生动的调解案例。

“这块地是我家的,我都种多少年了......”

“地是你种了,但这块地一直在我家的土地台账上,咱们一个村住着我不好意思要,这么多年也该还我了......”

在奇克镇综治中心,李某与同村村民田某因一块承包田争得不可开交,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对相关法律不熟,村里调解不了,转到了镇综治中心。镇政法委员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调查了解,经调查,最初这块地是村里承包给李某的,但李某外出打工,便把这块地撂荒了,后由同村村民田某耕种了。

掌握情况后,镇政法委员组织法律顾问和村里年龄较高的“五老说和团”成员上门进行了调解,并讲解了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知识,举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判决案例,让田某当事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最终,田某将土地还给李某耕种,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一起土地纠纷最终得到有效化解。

上述场景,是去年5月份在奇克镇常胜村的一起土地矛盾纠纷化解案例,村党委书记姚富江深有体会,“之前每到春耕时节,土地矛盾就很突出,现在通过专业人员指导、‘五老’调解等方式,特别是依靠群众身边人来做群众工作,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矛调七法”简便实用,成本低,效果好,受到了群众欢迎。

全镇现建有24个调解组织,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个、乡镇调解组织1个、村居调解组织21个,并涌现出“红姐说事”“秀敏说和”等个性化品牌调解室。

夯实基础,不断“搭建”化解矛盾纠纷“新平台”

精细化、精准化是社会治理所追求的质效之一。

奇克镇按照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依托镇综治中心建设了网格协调指挥中心,并在全镇开展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将5个社区划分为138个网格,配备138名专职网格员,将16个村划分为20个网格,配备20名兼职网格员。

实行网格化管理后,以“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为目标,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损害赔偿等纠纷排查化解作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网格管理,统筹调动“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楼栋长等多方力量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化解。

为了确保网格员工作积极性,社区网格员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激发了网格员创优争先的热情。

2021年6月黑河市城乡网格信息平台投入运行,奇克镇所有专兼职网格员都开通了信息平台的账号,并进行了培训,网格员随时可以通过手机APP将矛盾纠纷事件上报平台,由网格协调指挥中心“派单”相关单位进行调解处理。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了信息平台的加持,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一是解决了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问题。网格员可在线上报矛盾纠纷事件,查询历史上报矛盾纠纷。二是解决了工作联动信息化问题。按照“一站式接受、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细化矛盾纠纷网上化解工作流程,实现事件调度、事件调处、事件督办、统计分析等功能。

利用网格信息平台上报处理事件已成为网格员一项常态工作。

今年5月13日,育才社区第十二网格网格员吴文丽接到居民刘某电话,“我家墙外有几根从楼顶下来的很粗的线,风一吹就啪、啪的打墙,晚上影响睡觉,太烦人了”吴文丽一边做记录,一边到现场查看,发现这栋楼顶建有无线通讯的基站,有几条比较粗的光缆线在楼的一侧没有固定好。吴文丽迅速将现场情况拍成图片通过手机APP上传到网格信息平台,社区网格工作站“派单”到工信局,当天由电信公司将光缆进行了固定。

2021年以来,奇克镇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上报流转处理社会事件3158件,化解矛盾纠纷407件,建立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处理问题的新途径。

源头治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新风尚”

培育文明乡风、法治新风和淳朴民风,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奇克镇把村规民约作为助推乡风文明的突破口,全镇21个村(居)结合自身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情况,本着合法、民主、实用原则,按照“易记、易懂、易行”且条数不要过多的要求,制定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提高了村(居)民自治主动意识。

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邻居”“好婆婆”、“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致富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红白喜事从简,喝酒赌博变少,孝敬老人增多,环境卫生变好,发家致富的干劲更足了,“村规民约”约出了文明乡风的新气象。

“最美家庭”——王玉芝、高佩江夫妇建立悦福源养老公寓,连续十八年服务于养老事业,获得国家级孝老爱亲型“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勤劳致富家庭”——王丽、候宝柱夫妇建立农机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正能量,获得国家级勤劳致富型“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注重法治,让遇事找法成习惯。

各村(居)全部聘请法律顾问负责村里的法律咨询等工作,并从各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有威信的村民等中选培具备一定法治观念、熟悉民族风俗、有良好家风的“法律明白人”,使其成为开展乡村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社会治理工作的能手。

在各村70%以上的村民都能掌握一些常用法律知识,签订租地合同、租房合同、借款合同时,基本都能自己起草。

乡村两级干部借着防火、扶贫等各类工作机会,“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到居民家中沟通交流,特别是对于病灾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庭,给予关怀帮助,及时发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发生。(黑河市逊克县综治中心)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