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干岔子乡是抵边乡,与俄罗斯一江之隔,有28公里边境线。近年来,逊克县干岔子乡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思路,创新工作新模式,开展了综治中心、网格协调指挥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三中心”合一建设,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全乡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打造具有独具特色的边境平安乡。
——围绕联动建“阵地”。“三中心”面积120平米,内部设置了群众来访接待室、矛盾调解室、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防控室等功能科室,依托乡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联动机制,协调联动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各乡直站所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打造“中心搭台,站所唱戏”的工作格局,实现矛盾调解、治安防控、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群众办事的“一站式服务”,2021年建成以来,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530余人次。
——源头疏浚搞“联谊”。针对抵边乡同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互通的特点,干岔子乡通过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利用每年节庆活动契机,以“元宵节秧歌赛”、“端午节篮球赛”等为载体,鼓励抵边村屯开展多种形式交流活动,加强感情交流、增进友谊、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对抵边村屯联谊活动进行经费补助。通过“联谊”方式成功避免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赋能数字探“新路”。干岔子乡以数字化赋能矛盾纠纷化解,积极引入“互联网+”工作理念,依托黑河市城乡社区网格信息平台,在全面录入居民基础信息和社情民意动态信息基础上,着力拓宽和汇聚矛盾纠纷搜集渠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域全员全覆盖”式网络体系,及时掌握民情动态、处置民情预警,实现全乡基础数据、矛盾纠纷、各类隐患等信息整合“一网清”。同时,利用综治视联网系统,打造远程可视化“面对面”矛盾调解模式,实现群众网上沟通交流平台,让群众“少跑腿”,让服务“零距离”。
——“三官一律”入“网格”。实行“三官一律”包乡工作法,县级政法各单位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以“三中心”为阵地,开展指导乡村化解矛盾纠纷,培训基层调解队伍,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工作。组织政法干警入村入户,并做到“三必访”:有矛盾纠纷的家庭必访、涉法涉诉信访人员家庭必访、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必访。在发生涉及多方,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时,“三官一律”参与会商,研究解决方案,提出法律建议,有效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立足化解搞“联调”。解决抵边地区发生的矛盾纠纷,重在及时调处、贵在协同配合。针对矛盾纠纷性质、成因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台账、成立调处专班,实行领导包案,及时、妥善完成矛盾纠纷化解。同时,充分发挥乡、村调解组织和有威望的“五老讲和团”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化解矛盾纠纷。在处理婚姻家庭、山土地权属等多发纠纷时,从乡到村到群众逐级交流沟通,消除双方之间的误解和积怨,达成共识,促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确保质效强“跟踪”。定期分析研判矛盾纠纷进展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问题化解到位,针对矛盾纠纷“症状顽固”“易反弹”等特点,坚持动态管理,防控矛盾纠纷升级恶化。对已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回访”工作,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服务,掌握动态情况,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巩固调解工作成效,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对有困难的群众,主动问需,积极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充分感受法律援助的温暖。对已开展的工作、办结的案件,及时全面做好经验总结分析,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档案,分类归档。
多年来,干岔子乡在“枫桥经验”的启发下,不断探索实践乡村治理新途径,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良方,确保了边境乡的和谐安定,建设了边境线上“枫桥式”美好家园。(逊克县委政法委综治中心)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