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人才的供给跟上了,产业才能正常运转、迭代、发展,文化才能复兴繁荣,教育才能提质增效,新模式新业态才能不断涌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问题。为探究劳动力双向流动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青力量创未来”小队于2023年6月28日来到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大蒋村、小岗村、临淮镇、蚌埠市经开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活动旨在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劳动力双向流动如何助力乡村发展,并为劳动力双向流动赋能乡村振兴提出有益建议。本次活动得到了学生、指导老师和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与参与。
团队在大蒋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合影 摄/金俊康
政校交流,共探路径
“青力量创未来”小队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会,全面了解了大蒋村乡村振兴政策和成果。在养殖园和循环利用中心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针对与大蒋村乡村振兴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更多关于乡村发展的形势和问题,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用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双向流动,推动乡村发展。
团队成员在座谈会中与大蒋村负责人探讨劳动力流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摄/金俊康
实践团队成员在养殖园参观 摄/金俊康
据悉,团队成员发现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在大蒋村普遍存在,外出劳动力打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对于水平收入较低的非农劳动力而言,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转移收入更多的仅能用于满足农村家庭的基本温饱,难以真正地带来对乡村的发展和振兴。因此,团队成员提出了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提案,鼓励在城市工作的人才回流乡村,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实践团队成员在对当地村民进行劳动力流动情况调查 摄/金俊康
产研结合,创新力量
在参与乡村振兴产学研教基地揭牌仪式上,团队成员表达了未来将与大蒋村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同时探索可推广深入的双向流动机制。总结会议和调研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探讨了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和人才振兴的重要性,并积极为推动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乡村振兴产学研合作基地挂牌仪式 摄/金俊康
“劳动力双向流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钱力老师、宋俊秀老师对于学生们的行动表示高度赞赏,并表示未来将会继续支持这样的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一方面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助推乡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青年力量。(陈文韬)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