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四川学子三下乡:时光之旅,探寻农耕遗迹

发布时间:2023-08-14 16:09: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位于南充市阆中市天宫镇的五龙村,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这个小村庄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耕历史而闻名,而其中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2023年7月20日,西华师范大学青马工程“优品扶智”实践团在四川南充市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农耕文化博物馆进行了调研学习。

为农耕博物馆文化传承展示图。摄/邢悦

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展示的农耕工具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的场景,那些朴实无华的榨油机、钉鞋等工具,见证了农民们勤奋耕耘的过程。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了美丽的乡村风景,用心灵播种出了丰收的希望。这些工具不仅仅是劳动的工具,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与土地的默契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身临其境地感知农耕生活,我对于过去的劳动方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这个博物馆中,我不仅看到了农耕的工具和器具,更是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乡土情怀。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老物件”也让我领略到了历史的变迁。爬犁、靴毡、棉窝、勒勒车、老式收音机……这些旧物件背后蕴藏着来自不同地域的历史信息和时代记忆。它们记录着劳动方式的变化,同时也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演变。这些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老物件,不仅展示了日常生活用品和用具的发展变化,更是中华大地悠久历史的见证。在这些常与变、今与昔的呈现中,民俗博物馆作为记录个体记忆和时代风貌的载体,不仅打开了通往文化乡村的经验通路,也为乡土文旅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实践队员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摄/邢悦

农耕文化博物馆中还展示了当地的婚嫁风俗文化。通过展示婚嫁的道具和仪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五龙村人民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婚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庭、两个乡村的联结。通过了解当地的婚嫁风俗文化,我感受到了五龙村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农耕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通过了解农耕的历史和过程,我明白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了美丽的乡村风景,用心灵播种出了丰收的希望。通过农耕,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农耕文化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所,更是一个传承与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我看到了五龙村人民对于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和热爱。他们通过打造农耕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耕文化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农耕生活的美好和辛勤。这种传承与弘扬的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为是实践队员欣赏农博馆展品。摄/邢悦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在五龙村农耕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我将把这次感悟带回家乡,与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耕文化的价值,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美好的传统。让我们一起走进农耕博物馆,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美好的传统。时光之旅,让我们与农耕文化相伴,感受生命的力量和乡土的情怀。(康伟强 西华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