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北京(评论家 全秋生)认识夯石兄,本属偶然,之后随着了解增多,益感投缘。夯石兄乃同龄人,本名张琳,祖籍山西洪洞,生于北京,数十年来跨界游走于新闻、杂文、小说、书画、收藏之间,建树颇多。
夯石画作:抱树图
夯石画作:猜
因为编辑出版过一本古玩收藏方面的图书,向夯石兄请教鉴藏的同时,得知夯石兄于书画方面亦大有收获且造诣匪浅,甚喜。每每畅聊而忘记时间,品读、观画之余,深感夯石兄的绘画和时下圈里诸多画作有着不同的特质。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又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先有人品才有文品、画品、书品,我以为,用“画有诗书气自华”来概括夯石兄的画作是比较贴切的。
夯石画作:彩墨山水一
夯石画作:彩墨山水二
画家笔下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笔下的形象有什么寓意?有人说中国画的精髓就在于笔墨线条的神韵,有人则说中国画根本就无线条一说,观点泾渭分明,甚至是截然相反,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多。其实这种品赏方式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如果借助“文学性”的描述来欣赏工笔的、写实的中国画,因为对象是具体的、真实的,确实能够看得懂。但如果是写意的,特别是写意的水墨作品,就会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一幅绘画作品的好与坏,是不能以画面“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就艺术品位而论,首先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乃至某种境界,能否紧扣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
夯石画作:彩墨山水三
夯石兄的山水画无论水墨还是彩墨,无疑都根植于传统,并大胆创新,襟抱不凡,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作。画面整体气势磅礴大气,神韵十足,笔墨趣味十足,构图高古,曲径通幽,着色艳而不俗,丽而不妖,笔力雄浑,时而配以古体诗作,通过色彩的鲜明与灰暗搭配,线条的流畅与古拙交融,画风的工笔与写意映衬,透露出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无疑是深邃的,其对社会主题的曲意表达,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常含振聋发聩之效。比如水墨山水《山中胜景》,以当年轰动一时的周正龙拍虎事件为时代背景进行创作,画面远观苍茫大气,群山起伏,树木翠绿,水瀑流泉,暗藏丘壑,烟雾缭绕之中宛若仙境,画中一虎,似正对我们苦苦哀号:“山中胜景,恍如昨日。再称大王,却不敢当。溪涧有声,人无踪影。一怕猎户,二怕游客……”
夯石画作:独喜松骨坚
夯石画作:观斗图
多么凄凉的猛虎告白声,整个画面奇幻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可是就在这山川之中,人性的贪婪却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一切飞禽走兽,让往日啸傲山林的猛虎战战兢兢:“……祷之告之,和谐共处。若得自由,永不称王。”至此,画家笔下的作品犹如当头棒喝:天人合一乃亘古不变之自然法则!人啊人,凡事留有三分余地,不可逆天而行,逆天而行,必遭天谴。一幅看似简单的水墨山水画作,却蕴含着画家悲天悯人的巨量信息,揭示了一个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天人合一的大自然法则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正在日益遭到破坏,倘若再不引起人类的重视与反思,猛虎真的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留给后代子孙的不再是青山绿水,不再是飞禽走兽,甚至不再有祖祖辈辈流传的耕种渔猎之业……
夯石画作:山中胜景
夯石画作:少女
夯石的山水画有一种美学上的亲和感,这与传统水墨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夯石的山水画既讲究人与自然的亲和,也着意将画家个人的情感、胸怀融入到一种自然状态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绘画始终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画永远不要刻意地去求新求异,艺术创作只有首先把创作者个人的感情、襟抱融入到时代精神和群体感情当中,才会有真实的灵感和激情迸发,才会有所谓神来之笔,才会固本守真、不忘初心。夯石兄在这方面确实颇有所得,他显然不属于“技术派”“学院派”“头衔派”“追风派”“附庸派”“团伙派”的画家,但他显然是文人意趣、文化自觉、文以载道精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他对当代人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传统与现代断裂交错背景下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困扰的解读和把脉,显得尤为珍贵并富有现实意义。自然,夯石先生在这方面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幼研习诗文书画,举凡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古今中外名著均下过相当的苦功,犹精文字,曾背诵《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现代汉语大词典》,亦曾研习西画之明暗、造型且能熔于一炉。
夯石画作:伺机
夯石画作:童子与鹅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奇珍,中国水墨画还需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夯石先生通过对传统水墨特有的造型和笔墨的探索性体验以及创新性继承,使其作品每每生气盎然,别有洞天,不堕于时代发展的脚步!比如他的水墨作品《抱树图》,画面只有一个硕大无朋、须发飘扬的威猛男人抱着一截似乎枯残的“病树”,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觉得很别扭,既没有黄金分割的帅气,也不见腹有诗书的才华,简直就是一莽汉在耍酷,近乎于漫画的搞笑顽皮,但一眼扫过旁边的文字“真名士抱朽残,不舍德操;假君子攀高枝,唯利是图”时,就会有一种震撼的感悟从脚底升起,直击你的内心深处,激起你强烈的精神共鸣:是的,只要是真君子,纵使没有外来的力量帮助,依然内心坦荡,体如金刚,浑身充满着力量,身粗似龙体,臂大如巨柱,仿佛刚充过气体一样精神饱满,虎虎生风、须发飘扬,潇洒自如地立于天地之间,真乃大丈夫也!只有这样的精神力量才可以顶天立地,他的“抱树”不是寻找靠山,而是去锄强扶弱、帮穷济困;至于那些只会寻求靠山,为了一己之利而攀附权贵、溜须拍马、抱粗脚的假君子必定是委琐低下、令人不齿的真小人……画中“抱树”者那魏晋名士一般的高标之格真似呼之欲出了。类似的意在笔先、反差出意趣出思想的还有彩墨作品《猜》《伺机》《童子与鹅》《隐士》《相见》等。
夯石画作:相见
其实,中国画最本质、最核心的就是哲学和思想,许多画家只注重视觉或形式美感的探索和比拼,却欠缺一种思想内涵的自然流露,想得“浅”而画得“深”,不啻于幻想浅池腾蛟龙!
作为画家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技术”和“思想”、“意象”与“境界”、“个人经验”与“群体情感”的辩证关系,夯石兄在这方面也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比如,他用综合技术创作的现代新水墨作品《少女》:顾名思义,少女一定是活力四射的青春代名词,可夯石笔下的少女却戴了一顶夸张的绿帽子,穿一件别扭的绿衣服,双手捧着自己的脸,而胸部以下却虚化得没有了,乍看之下怪怪的,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画家深隐的思想意趣:现代女性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那张脸,更不要殃及幼小;身穿艳丽的衣服似也在提醒人们:外表长得再漂亮,如果腹中空空至多也不过就是一“花瓶”罢了,一生一世只能是充当别人的装饰或者干脆沦为男人的玩偶。夯石兄这幅作品无疑是在提醒、警示那些只注重外表、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充实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由此看来,艺术创作过程实则是一种思想呼吸、性灵舒展的过程,在凝神专注、摒除杂念的创作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也可以说,夯石先生在用一种隐喻的视觉方式与观者进行思想、文化和情感的深层探讨。
夯石画作:钟馗伏虎
黄宾虹先生曾有高论:“画有笔墨章法三者,实处也;气韵生动,出于三者之中,虚处也;虚实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观。艺合于道,是为精神。实者可言而喻,虚者由悟而通。实处易虚处难。苟非致力于笔墨章法之实处,则虚处之气韵生动不易明。故浅人观画,往往误以设色细谨为气韵,落纸浮滑为生动;不于笔墨章法先明实处之美,安能明晓画中之内美尤在虚处乎?”果然是画中金科、至理。由是观之,夯石先生的绘画艺术,胜在虚实互现、虚实映衬,虚有实处,实有虚法。既暗合古法,亦转益多学,富有新意。其山水画常用积墨、彩墨之法,意在笔先,通过表现山川的壮美深秀、浑然之气,而寄托画家天、地、人和谐一体的思想和美学追求。愿夯石兄在以后的日子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2017.5.7于京华白塔寺东南一隅
与齐白石传人薛士圻
与雍正帝九世孙爱新觉罗-启骧
(作者简介:全秋生,笔名江上月,江西修水人。文艺评论家、作家、诗人,现供职于全国政协中国文史出版社。)
责任编辑:善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