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国礼目录”麻栗坡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重镇的麻栗坡县
发布时间:2023-07-07 12:55: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杨炎雳 报道)据统计,在猛硐乡浩瀚的原始森林自然生长的千年野茶树1000株以上,树龄300年以上的原生态古茶树3万余株以上。猛硐古树茶汤色金黄明亮,有易武的苦涩较轻、香气鲜纯、汤中带甜、回甘较好、陈化较快的特点,又有冰岛蜜香浓厚、细腻甘甜的特点,猛硐古树茶是明清时期的朝廷贡品,猛硐茶在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3年4月23日, 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首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已将麻栗坡古树茶纳入了“国礼目录”,赠送给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代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过去,由于猛硐地处边陲、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及历史原因等使得猛硐古茶树长期以来处于与世隔绝,原始生长状态,不被外人所知。在猛硐乡的一些村寨里、房前屋后都有百年或千年古茶树,是村寨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古代,先辈们为躲避战乱,逃难到此,发现猛硐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又远离战乱,便在此安家落户。由于深山里医疗条件差,一旦生病,无从寻医,先辈们发现,原始深林里有很多野生古茶树,便采摘鲜叶以最原始的手法炒制,晒干后存放,长期饮用,身体健康,不容易得疾病。对于一些小树,先辈们便移栽房前屋后,以便采摘。古代,先辈们没有经济收入,又远离大集市,年轻人便把干茶叶放马背上驮至几百里外的集市换取盐巴等生活物资。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原来先辈们栽的小茶树已经成为百年或千年古茶树,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麻栗坡县陶阿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9年12月,正式确立以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主打产业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挂钩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社员有的160户300多人,其中脱贫户46户88人;茶园基地面积2800亩,百年以上的古茶树6000棵;茶叶年产量60吨,在春、夏、秋三个季度的采茶中,平均每户每月收入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

合作社先后推出了“陶阿哥”“猛硐号”等品牌。2020年10月29日,麻栗坡县陶阿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麻栗坡县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先进典型”。2021年11月,合作社获取《食品生产许可证》,2022年11月,合作社的800亩原老树生态茶园正式进入有机转换认证,便发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目前,合作社是猛硐乡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生产经营资质最完备的茶厂。

2023年4月初,合作社的茶园悄悄地换发新装,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层层叠叠青绿色的茶叶嫩芽。茶树经过了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芳香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做出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实,泡上一杯,香气扑鼻,喝上一口,滋味鲜爽,甘甜柔润,回味无穷。

合作社从经营理念上来说,提高了茶农的种植、加工等技术,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民存在的实际问题,茶农得到实惠。从经济、社会效益方面来说,合作社以协议价格向社员及茶农收购茶鲜叶,茶厂为当地提供大量务工就业岗位,能够持续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致富。一方面带动和辐射猛硐乡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实现猛硐茶叶产业优化升级,助力猛硐乡“一村一品”茶叶产业发展。从生态效益来讲,充分利用边疆地区优势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茶叶产业,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总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统一。

同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绿美建设等重点任务,尽一点绵薄之力。

现今,在党的领导下,猛硐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户户建砖房,猛硐古树茶如此的南疆珍品得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老山茶、香天下、和世界。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