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石的画艺天空——大道至简,坚石勿夯
发布时间:2017-04-28 11:10: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北京(记者 杨锈祯)夯石先生,本名张琳,祖籍山西洪洞,1969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编委、《北广人物》杂志编辑部主任,是当代颇有成就的杂文家、小说家、画家、艺术品鉴藏家。曾任第八至第十五届北京杂文奖组委会委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北京广播电视学会会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数百种报刊发表杂文、小说、随笔、专访、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1000余万字,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首届北京法制新闻奖一等奖,及北京新闻奖、北京杂文奖、首届网络文学经典文学大奖等百余项,数百万文字被全国报刊、网络广泛转载。

《山居图》纸本-水墨-李光羲题款
夯石先生曾从事广告策划工作,1994年起相继为中国联通公司、河南焦作国家一级水泥企业、北京绿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全程广告策划及CI设计,并为多家企业成功设计注册商标;1996年后在多家报刊开设杂文、随笔专栏;1999年至今供职于北京广播电视报社;2000年起,担任多部电视剧及大型晚会、专题节目的策划、撰稿;2001年赴俄罗斯参加申奥越野远征活动,担任撰稿出版画册《亲历远征》;2003年8月主编杂文作品集《娱乐怪现状》;2015年,多篇力作入选《新世纪杂文选粹》等书籍……
夯石先生幼研诗文书画,举凡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古今名著无不涉猎,犹精文字,曾背诵《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现代汉语大辞典》,其苦功可见一斑。夯石先生的书画艺术可谓兼容并蓄、自成一格,线条、笔墨具古文人之魂魄,亦曾研习西画之明暗、造型,且能熔铸一炉。
夯石先生性格笃厚、胸襟磊落、做事勤勉、诚以待人。不忘文人职志,浸润翰墨之香。虽百务缠身,床前侍亲十余载,却不舍昼夜、上下求索,以通学问大道;仰视高标、惕励谨慎,谦逊而涵泳;脚踏实地、积厚薄发,于多领域均有建树!
已故文物鉴定大师、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书法家史树青先生感于夯石先生为人为文的诚恳笃厚,手书相赠,并七书“夯石”二字印文,彰显忘年情谊,令人动容。
“文革”中冒死为老舍先生立碑的著名书画家许林邨先生,北宗山水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孙天牧先生,末代皇侄、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毓嶦先生,齐白石传人、著名书画家薛士圻先生对夯石先生亦多有指正。
已是耄耋之年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自幼喜欢书法绘画,因其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几十年间与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作人、叶浅予、溥心余、刘炳森、黄永玉等众多国宝级绘画大师相处融洽、情谊甚笃,因此耳濡目染、胸有高格,对书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李光羲对夯石的水墨画大加赞赏,曾直言:“夯石,我真佩服你!画得太好了!笔笔精到,墨分五彩,神韵卓然,自成一格,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断无此味道!我虽然不画,但经常接触吴作人、叶浅予、溥心余、刘炳森、黄永玉这些大画家、大书法家,以前每次开政协会,我们都在一起,接触多了,看得多了,自然能品出画的好赖。你的画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出来的,似曾相识又独具高格。似曾相识是因为你肯定汲取了古今大师的营养,独具高格是因为你有自己的天赋、感悟和创造。”

夯石先生
许多书画评论家、鉴赏家认为,夯石先生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的所有元素和养分,又以几十年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积淀的深厚学养、广博视野,创造性地发扬了中国传统水墨的文人意趣和品质,比如,他常以自己的古体诗入画,以诗生画,以画映诗,诗与画相生相发、相得益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颇有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之遗韵。
如今,李光羲老师常常回忆起他那些书画大师好友,只是其中不少人早已驾鹤西去,可谓“知交半零落”,“那年避暑,我和吴作人、叶浅予、溥心余、张君秋这些大师在一起谈古论今,品画论诗,真是受益匪浅!虽然很熟,但我从没跟他们要过一个纸片儿。他们都爱听我唱歌,一到他们写字作画时,我就躲在一边欣赏,画完写完,我就闪了。他们每个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有大才气更有大情趣,刘炳森字好有才,看他写字就像听一场交响乐;吴冠中是个倔老头,谁也不理,发言总是怒不可遏;最谦和的是华君武,有一次开会间隙,我跟华老说:您给签个名儿吧。他连连点头,谦虚得不行,说‘这是我的荣幸。’他签的名,字很小,就像他的为人,谦逊低调,完全不见他漫画中像匕首一样的犀利和锋芒;有一次,黄永玉跟我说:‘李光羲,别看你唱歌好,但唱片没我多!’我忙说我哪有钱啊……黄永玉曾要送我一幅画,后来到香港,多年后才回来,记者问他:‘您的人生感悟是什么?’他说我就一个字:‘玩儿!’”

夯石向翠湖敬老院捐赠画作《山河》(8平尺),翠湖敬老院院长王伟(右二)接受捐赠。
虽然错过众多大师名家的字画,但李光羲老师却不愿错过夯石先生的作品,他不仅欣然接受夯石先生特意画给他的一幅画,还对其中的题词大发感慨:“‘南山有老松,仁者而无敌’,写得好,夯石,我有点不敢当啊!”夯石接道:“您不敢当,世间便无敢当之人!”
为表珍视,李光羲老师特意手持夯石先生的赠画,在二女婿、著名油画家冯庆送他的油画前留影存念。谈到二女婿冯庆,李光羲老师也像对夯石先生一样“欣赏其为人、珍视其艺术、鼓励其发展”,“他为人低调,功底扎实,根植传统,大处小处皆见功夫,我评其画作是西技东味、东西合璧。我认为艺术就要本土化,否则老百姓不喜欢!”
几年前,李光羲老师在老家天津的一位晚辈亲戚孝敬给他两方印章,一方印章刻的是李光羲老师十几年前出版的自传书名——“舞台是我的天堂”,另一方印章是“李光羲印”,李老师对这两方印甚是喜欢,特意为夯石画作题款并钤印,以纪念二人的书画情缘。
责任编辑: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