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炎雳 报道)走进市中街道杨河套村,复兴号、吉象(祥)如意、禹城舰扬帆起航等,一幅幅精美的3D立体涂鸦画作,让原本老旧、空白的墙壁变得色彩斑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内容吸引了外来群众驻足观赏,成为禹城的网红打卡地。去年以来,该村在实施村庄综合环境“五化”工程的基础上,打造了全市首个3D立体涂鸦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民俗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村民的精神土壤,给这个普通的沿河村庄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禹城市市中街道牢牢把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条“基准线”,充分调动起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打造禹城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样板间”。
打造村集体增收示范点,发挥产业振兴带动效应
位于禹城市北外环路北侧的柴庄村,街道横平竖直,道路两侧800余平的墙绘令人目不暇接,道路两侧景观树绿意盎然,花蕊初绽。更引人瞩目的是村南的龙虾养殖池,是该村对3处约50亩的废旧池塘投资20万元进行了修建护坡、凉亭景观等改造提升,使坑塘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实施了龙虾养殖项目。该项目投资70万元,通过购买龙虾苗及鱼苗、吸引养殖户等方式发展小龙虾养殖。目前投放的龙虾苗已进入快速成长期,现已达到中虾标准。2022年实现了年底分红,按股分红,村集体占股40%,村民占股60%,仅村集体收益就达4万元,实现了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成为市中街道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面旗帜。
“市中街道紧抓产业兴旺‘牛鼻子’,根据各村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的不同,聚焦盘活存量资源这一关键环节,制定出符合各村村情的发展计划,在突破产业发展上‘做足文章’,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提振动能’”市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杜深洋说。
针对地处主城区城中城郊村较多的实际,市中街道对已实现回迁安置的村庄村集体闲置的沿街门市、办公用房,积极争取开展国有企业托管重点村集体资产试点工作,解决村集体资产运营不专业、监管不到位、收益率不高等问题,推动实现了村集体增产保值增值。
打造聚才兴业热土,激活人才振兴动力引擎
为做好农村人才“回流”工作,市中街道发挥好血缘、亲缘、地缘纽带作用,为人才返乡创造良好的创业机遇与发展空间,打好“乡愁牌”“乡情牌”,以“乡愁”引人、“乡情”留人。今年大年初二,市中街道邀请部分市中籍在外创业人士召开“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新春座谈会,同叙家乡情谊,分享奋斗经历,共谋未来发展,谱写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多年来,我作为离家游子一直牵挂家乡建设、心系家乡发展,现在有机会能为禹城发展奉献绵薄之力,让我倍感欣慰和自豪。”祖籍市中街道菜园村的粤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业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市中街道在积极吸引外出人才“回流”工作的同时,大力培养专业型支部书记、农村致富能手、优秀退役士兵、返乡大学生等本土人才。投资10万元对位于老城西街村的街道党校进行了改造提升,对接地县两级党校引入2名特级教师,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引入2名农业技术专家,成立人才培训专家库定期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储备了27部教学课程,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各类灵活教学活动。今年以来,街道党校已围绕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农村电商等主题举办培训10余期,覆盖基层干部和党员近3000人次,通过因人而异、因“才”施教,让更多的种养、加工、管理人才“破茧成蝶”,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打造“文化进社区(村)”样板,促进文化振兴赋能续航
华灯初上,在糖城社区模拟古代讲堂场景的“汉学文化传承禹城读书会”里,来自辖区内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和农村的30余名汉学爱好者正在齐声朗诵《弟子规》。糖城社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汉学文化传承活动,将国学的智慧融入到广大市民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书香文化”促城乡礼治,打造涵养文化底蕴、引领社会风尚的“文化传承、幸福糖城”。
近年来,市中街道通过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街村两级文化站(大院)等平台,结合“共产党员亮身份”活动,大力开展党员户“美丽庭院”示范建设,鼓励党员带头美化庭院、清洁家园,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干在先、当示范。同时,广泛举办各类“文化进社区”和“文化进农村”等活动,综合运用“积德榜”“为你点赞榜”等成果,每年利用“三八”、“五一”、“七一”、“八一”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最美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最美城市社工、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网格员、最美机关工作人员、最美保洁员、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公益性岗“十大最美榜样”评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造徒骇沿河风景带,刷新生态振兴颜值“底色”
3月初的徒骇河畔乍暖还寒。堤顶路张杨段全长5.7公里,起于张汉桥,直达杨河套,贯穿市中街道西北部,2022年12月份竣工通车。驱车行驶在沿河蜿蜒而行、宽阔通畅的路面上,清澈的河水微波荡漾,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在今年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里,市中街道把高标准打造“两纵两横”的徒骇河沿河风景带作为“重头戏”,以北外环、禹王路、堤顶路、S242省道四条主干路为线,以柴庄、月湾、薛庙、杨河套、菜园、大刘等沿线沿河村为点,以该区域为面,开展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环境综合整治:一是主干道沿线两侧栽植海棠、小龙柏、冬青球等绿植,实施贯通全线的绿化、亮化工程,高标准打造道路沿线绿化带。二是沿徒骇河右侧河滩地修建沿河护坡,栽植不同品种花灌木,打造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盛花美景。三是发挥柴庄村紧靠德百、高速禹城北口、高铁路、禹王路的区域优势,整合周边村庄的杨河套、月湾等村的资源,推进高铁路、月牙湾环村路、柴庄中心街、大刘中心街、任万工业路、魏寨村内路、马店路、许堂路等23条乡村道路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区域连片的整治提升。在此基础上,统筹美丽庭院、气代煤推广、垃圾分类等工作的开展,促进村容村貌实现大的改观。四是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打造一批特色亮点村,最终成为一条路畅河清景美、令人心旷神怡的沿河风景带。
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强化组织振兴保障支撑
日前,在京台高速禹城北出路口的主干道两侧,围满了一群身穿红马甲、手持垃圾夹和垃圾袋的年轻人,对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和河坡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现场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干净,环境焕然一新。原来这是市中街道泺清社区开展的以“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今年以来,市中街道整合10城市社区社工、公益岗等人力资源,每个社区认领辖区内的一条主干路段,每周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覆盖全域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春节过后,市中街道党工委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各村居开展以‘踔厉奋发谱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为主题的党员轮训,推动新思想新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晓说。街道党工委坚持“能力在一线培养、实绩在一线考察、用人在一线选拔”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村居“两委”班子职数的50%的比例对村居后备干部进行调整,加强学历教育提升,准备通过3—5年努力,使90%以上村党组织书记达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以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以过硬的村级班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中街道地处主城区,辖区内10余个城中村中除个别村尚未拆迁外,其他村均已回迁安置。街道党工委结合村改居工作,完善已回迁安置村的养老、体育、教育、卫生、托幼等基础设施,享受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保、医疗、救助、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对回迁小区居民反映的楼道内杂物堆积、垃圾清运、电动车乱停乱放、私拉电线、绿化破坏、乱搭乱建、违章开辟小菜园、小菜地等“老大难”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在此基础上,每个城市社区在6月底前集中打造1—2个“幸福邻里”样板小区,下半年再着手铺开、全域推广,争取用1—2年时间将所有回迁与商住小区建成社区治理智能化、群众工作便民化的现代化宜居和美社区。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