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四大才女与国石寿山的“神遇”

寿山石《四大才女》组雕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2-12-08 09:23:1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人物石雕是雕刻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一种雕刻题材。日常生活中常见各种各样的人物石雕,有现代人物石雕、古代人物石雕、名人石雕、伟人石雕等。在我国石雕领域占用突出地位的寿山石雕,以其极高水准的人物圆雕技艺延续着中国传统美学中“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理念。

2002年10月,寿山石正式被中国宝玉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寿山石雕技艺也随之备受关注。在历史上,寿山石雕技艺分成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东门派即以擅长圆雕而闻名于世。圆雕作为寿山石雕的传统的雕刻技法之一,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人物摆件雕刻多采用圆雕技法。自清代及民国时期,被称作“圆雕流派”的东门派,集结了一批如林谦培、林元珠、周宝庭等圆雕技艺高超之人,经由他们的传承和发展,寿山石人物圆雕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从初备至成熟。及至当代,石雕艺坛上涌现出了更多能力强劲、基础扎实又有求新求变意识的雕刻家,他们从历史典故、宗教神话向外扩充题材,将“形神一体”的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西方艺术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寿山石人物圆雕的表现力。

出生于寿山石雕世家的欧阳建明就是当前石雕界一位人物圆雕造诣极高的八零后寿山石雕刻家。欧阳建明家藏丰富,自幼接受寿山石雕文化熏陶,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陈益晶和巴林石矿第八任矿长张志强,博采各家之长,师古却不泥古。欧阳建明创作的石雕作品石美艺精,自成风格,其中寿山石《四大才女》组雕作品选题别出新意,运刀婉转流畅,圆雕技法纯熟,在收藏市场繁荣但高端臻品难觅的今天,该组作品正如才女之于世人,应属稀世之珍。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

卓文君,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汉代才女,姿色娇美, 善鼓琴,才华非凡。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特别记载了“文君夜奔”的故事,卓文君因爱上司马相如,因此不惜采取私奔的方式和司马相如离开,这段爱情故事许多年来也自此传为佳话。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后大胆跟随司马相如私奔,在生活贫困之时抛头露面当垆卖酒,又在司马相如与自己离心离德之时写下流传至今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重拾夫妻情义,这在受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中国封建社会,不仅是才华之体现,更是极其罕见而大胆的行为。清朝经学家和文学家王闿运认为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是“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使皆能自拔耳。”所谓“奇局”自然是指司马迁希望通过记载这件事,让后世的女性意识到在追求自己的婚姻时她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屈从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司马迁对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推崇和认可的,所以将此事记入《史记》中。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早已成为社会准则,但卓文君慧眼识人、当机立断、独立勇敢的个性依然是值得当代女性学习的。

考虑到卓文君的人物个性,欧阳建明选用了一块极品李红善伯寿山石原料进行雕刻。虽然善伯洞这一体矿脉石色泽虽然丰富,但“李红”之色色泽如成熟李果一般略带橙色,相当少见,故而李红善伯同样也是寿山石中极为稀缺的石种,身价非同寻常。寿山石中红色调的石种并不算少,朱砂、桃花不必说,红到极致的蜡烛红也赫赫有名。而出现在善伯洞中的“李红”则是个别有韵致的存在。红色一般显色鲜艳亮丽,而李红善伯的“红”却并不外放热烈,虽光华内敛,却内藏乾坤,石料的特质与卓文君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可坚忍可决绝、既柔情似水又英雄侠气的才女个性相得益彰。

选石后,欧阳建明利用石料颜色稍浅但润泽无暇的部分进行头部雕刻,利用天然俏色保留了石料中极为看见的琵琶黄,巧妙设计成人物侧颜微倾、手执团扇的古代人物造型。该件人物圆雕作品刀法考究,头部雕刻华美精致,双鬓簪花,眼眸低垂,面目传神。作品中卓文君呈站姿,衣褶流动,静中有动,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含蓄柔美中又可见矫捷之姿。通过欧阳建明的选石雕刻,李红善伯独有的细腻柔光和含蓄颜色得以充分显现,卓文君的人物形象立体呈现,实现了将珍稀宝石之特色、人物题材之个性、雕刻用刀之技法三者有机结合的高水准艺术创作。

端操有踪,幽闲有容。——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之女。蔡邕通经史,善辞赋,且精于书法,擅长音乐。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学的熏陶之下,蔡文姬才情四溢,善于诗赋,精通音乐。她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中国十大古曲;她的《悲愤诗》,对古代叙事诗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她的书法作品被宋代《淳化阁帖》收录。《后汉书 烈女传 蔡琰传》中称蔡文姬“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蔡文姬生逢乱世但一生传奇,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后蔡文姬嫁给董祀。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结合蔡文姬的人物命运,欧阳建明选用一块旷世无多、石质较硬的极品寿山石二号矿原石用来雕刻蔡文姬。鉴藏家郑杰在所著《闽中录——寿山石谱》中曾评党洋洞:“晶莹略似水洞者为上。又有黝色者,五色者,奇色者,色虽不一而质本温润,较胜它石。”,这里提到的党洋洞石就是二号矿,是一种结晶体团状冻石,质地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以黄色为最佳。二号矿石出产于松柏岭一带,不像寿山其他洞产石一样存在有迹可寻的矿脉,而是包裹在硬质围岩之中,只能在炸药炸开之后,方能现出四分五裂的结晶体,因而块大者极其难得,产量极少,因此价格也极高。另外,由于二号矿位地处深山僻岭,攀登困难,采取不易,所出无多,后出于环保及当地风俗等方面的考虑,对二号矿禁止采石,以致现今市面难见极品二号矿石,故而二号矿石在石雕收藏界的热度有增无减。

欧阳建明所选石料上半部分色浓近似田黄,下部渐淡呈琵琶黄色,顶部顺至左侧边缘有红色俏色,石料坚结致密,光泽锐利,通灵莹澈,与古典人物气质相贴合。原石呈金字塔形,适合雕刻人物坐姿,加之蔡文姬擅长抚琴,因此欧阳建明设计了蔡文姬侧身坐姿抚琴的人物造型。在进行人物圆雕创作的过程中,“开脸”尤为重要,也就是对人物造像面部的刻画,包括从“一面三面五分面,鼻梁定位正中线”的布局,到表情和神态,以及种种面部细节的把握。因此,“开脸”通常是进行人物圆雕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开脸”完美无瑕且符合人物特征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在完成作品《蔡文姬》的“开脸”后,欧阳建明利用石料顶部的红色俏色雕刻发髻,以体现东汉贵族女子的典雅端庄。欧阳建明以汉乐府《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为参照,雕刻了人物的“倭堕髻”发髻和宝珠耳环,圆润整齐、向后高耸的发髻配合人物挺胸昂头的姿态,传神地体现出蔡文姬“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的幽兰傲气。作品《蔡文姬》造型圆润饱满,神态生动,焦点集中,主体突出,发丝、衣褶、手指、琴弦等细节亦不失水准,雕工精湛之余又体现了外在简练、内在细致的作品风格。

烟霞问讯

上官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王梦鸥在《初唐诗学著述考》中记载:“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近代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然而,众所周知,上官婉儿的才情并不局于诗文笔墨,她的政治才能早已通过文学影视作品家喻户晓,《旧唐书》称其“有文词,明习吏事;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景龙文馆记》载:“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张说称赞她“外图邦政,内谂天子。忧在进贤,思求多士。”,这些都可说是对优秀政治家的至高评价。

作为寿山石组雕《四大才女》之一的《上官婉儿》,欧阳建明对选料作了整体考量,选择了颜色、石质与《蔡文姬》较为接近的极品寿山黄巢冻石石料。黄巢冻石产于黄巢山(又名黄枣山)尾岗,属黄巢矿脉,近年新开发的寿山石名品。20世纪90年代初,矿工发现矿床中质地纯洁通灵的结晶体是雕刻艺术品的上好材料;1994年经福州寿山石研究会派出专家组实地考察后,提议命名为黄巢冻石,始著称于世;1999年福建省技术监督局正式确认“黄巢冻石”为该石种标识名称。黄巢冻石质莹澈,半透明,以蜜黄色最珍贵,其他还有绿、白等色。欧阳建明所选黄巢冻石石料去皮后与作品《蔡文姬》尺寸相当,宽度、高度都在13公分左右,这种尺寸对于零散结晶于工业叶蜡石矿体之中、块度小、采集难的黄巢冻石这一石种来说可算是首屈一指。

对于《上官婉儿》的人物造型,欧阳建明决定突破古代人物形象的创作传统,以突出雕塑形体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上世纪末,随着寿山石行业的发展,美术院校毕业的新生力量不断涌入寿山石雕行业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寿山石雕开始形成“传统派”和“学院派”并存的局面。欧阳建明虽未经美术院校进行系统学习,但也对家传和师承所学的传统寿山石雕技艺与现代雕塑进行了比较和思考。欧阳建明认为传统寿山石雕工艺基本是师徒口授相传下来的,以宗教人物、寓意丰富的动物花鸟等题材居多,传统寿山石雕注重雕工技法,艺术表达偏重“写意”、“传神”,而现代雕塑则重人物的结构、比例,偏重写实,画面更华丽,更能突出石料质感。因此,在雕刻《上官婉儿》时,欧阳建明将美术雕塑与传统人物石雕结合,将人物设计为侧身坐姿,头部以下至小腿部分只着薄纱几近裸体,人物身体结构比例高度写实,线条简练有力,作品更具现代感。人物头部则延续古代传统人物风格,雕刻唐代发髻并辅以额饰,右手腕佩戴圆镯,手执毛笔,衣裙飞扬,多角度地展示了唐朝的开放鼎盛之风和人物的诗意豪迈之气。

上官婉儿作为一代旷世才女,一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政治家,不仅诗歌创作才华非凡,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影响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这种人物命运如何通过石雕作品得以体现?欧阳建明由上官婉儿在文坛、政坛的显赫地位联想到上官婉儿所作的每一首诗、每一次政治决断都与手中的笔墨相关,遂以提笔挥毫的形象来进行浓缩的艺术表达。“烟霞问讯,风月相知;山林做伴,松桂为邻”是寄情山水的悠远情志;“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是清冷孤寂的惆怅和思念;“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是庄严浩大的巍巍皇权。《上官婉儿》手中的这支笔毛倾斜、呈挥墨书写之态的毛笔极具中国特色,以有形之物传达无穷意境,又不影响人物主体构图,设计富有巧思又意蕴深远,可谓该石雕作品的点睛之处。《上官婉儿》石雕作品整体曲线柔美,动静结合,集奔放和含蓄于一身,这种兼顾中西美学优势,用现代创作思维表达古典韵味的雕刻理念独具匠心。

不与群芳争俏美,暗香幽远自芳菲。——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号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辞章。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自幼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王灼更是称其“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出嫁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李清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李清照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李清照脍炙人口的佳句名句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不胜枚举。李清照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李清照词作中亦有境界宏大、恢弘雄放的豪放风格,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后人认为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称其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作为《四大才女》的收尾之作,为更好地彰显宋代女性人物典雅脱俗的儒逸之风,欧阳建明以内敛、高古、洒脱的宋代美学风格为范式,选择了沉静、高贵的极品寿山月尾紫石料。寿山月尾石因其产于寿山村善伯洞北部的月尾山而得名,石质细腻,光彩熠熠,好像黑夜中的皎洁明月发出醉人的光芒。月尾石主要有紫、绿二色,凭借宝石界罕有的紫色,寿山月尾紫一度成为市场不可多得的宝贝。陈子奋所著《寿山石小志》中称:“月尾紫,俗呼牛尾紫,色紫,不透明,中多白质筋,油浸则显。嫩,磨光之后,润泽可鉴。”。寥寥数句,将寿山月尾紫的优点尽数呈现。

受京剧《李清照》唱词:“不与群芳争俏美,暗香幽远自芳菲。不似牡丹贪富贵,不似桃花任风吹。若得松竹相匹配,玉蕊冰心愿永随。”启发,带着对人物个性更深入的了解,欧阳建明将《李清照》的人物造像设计成线条简洁、气韵古拙的半倚半立姿势,削肩长身,倚石持卷,作仰头思考状,仿佛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清丽温雅的文人气息。石雕作品人物发式承袭前朝风格,身着内敛雅致、休闲惬意的宋制汉服,线条灵动,更显丰润娴雅,整体造型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人物衣裙处的石料有多条深色线条俏色,与雕刻的褶皱自然呼应,如同天边一道道东来的紫霞,既能体现高古旷达的精神意蕴又有美好吉祥的寓意。为凸显李清照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欧阳建明在雕刻时设计了手握书卷的形象,这不仅与人物特点相互契合,也与另外三件作品中的团扇、古琴、毛笔相映成趣,实现了寿山石组雕作品整体风格的和谐融洽。

在艺术作品中呈现作者对命运的理解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要求之一,寿山石人物圆雕创作也是述说人物命运的一种艺术方式。可以说,每一件寿山石人物圆雕作品都是创作者和原材料共同完成一次“天人合一”的过程,这是中国艺术的出发点,也是中国艺术的制高点。寿山石《四大才女》组雕作品就是一组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历史人物命运的艺术精品。在选石、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的过程中,原石并没有因质量的消减而被消耗,而是通过创作者的巧思巧手以更有灵性的身份重新出现了。沉默的宝石开启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跨时空表达,欣赏者亦可在赏石之余读石、读史。寿山石《四大才女》组雕作品件件选用稀世珍贵石种,人物仪态有站有坐、有静有动、融汇中西,疾、徐、稳、劲、虚、实均有体现,个体风格和整体风貌俱佳,不仅有目所能视之美,更可感心领神会之意。精湛的人物圆雕技艺为欧阳建明搭建了与珍稀石料相遇、相识、相知的一座桥梁,欧阳建明又为石雕艺术宝库创造了四大才女与国石寿山的一场“神遇”。(陈镘聿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