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炎雳 报道)在乌兰布和沙漠,一望无际的玉米、一望无际的油葵,一望无际的苜蓿,满目碧绿,点缀着紫色小花,如诗如画,非常漂亮……这里正是经过中国圣牧投资治理沙漠之后的饲料草场、防护林。十余年来,圣牧累计在乌兰布和沙漠投资75亿元,种树近9700万棵,开发有机饲料种植基地22万亩。建设牧场23座,养殖奶牛10万余头,日产鲜奶1300余吨。让周边巴彦淖尔更多的农牧民转化成产业工人。拥有固定员工4200人,间接带动全国100多万人就业。
2022年,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支持乳品行业发展。目前,以大型规模化养殖、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奶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22年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对奶业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给出了清晰明确的部署。奶牛养殖、生鲜乳运输、生鲜乳初加工等业务都可享受国家在税费上的优惠政策。 2022年2月22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及将“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2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随即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围绕奶源基地建设、种源基地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科技支撑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支持政策,为当地的奶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迅速。根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乳制品销售规模达到了6385亿元,较2019年增长0.9%,近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预计2025年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100亿元。
在乌兰布和沙漠上,圣牧从立项,沙漠治理,防护林种植,再到草场种植,直到圣牧有机养殖,深加工等,不但让当地村民找到了工作,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回到家乡,家门口就业不是梦想。圣牧在治沙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圣牧颠覆传统乳业的发展模式,从源头干起,创造了从草业,到牧业,再到工厂,最终到市场的全程有机产业模式,开创了沙草有机循环产业链。圣牧国内做到了真正的“四场合一”:农场,牧场,工厂,市场。且“种、养、加”都集合在同一座沙漠,形成了封闭循环的有机生态圈,构筑了无可挑剔的“有机链”,也为后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将原奶和原料从非有机变成有机,是牛奶品质和成分升级的关键。为了做到100%全程有机,中国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做了三件事: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形成封闭循环的有机生态圈。“有机种植”。为了让奶牛吃上“有机饭”、“放心饭”,中国圣牧在沙漠里种起了牛食“三件宝”——苜蓿、玉米和油葵,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转基因,牛粪还田,并建起全国第一个专业的有机饲料加工厂。“有机养殖”。有专门的营养师,有专业的保健体系,有专属的环境体系,为奶牛提供了良好的动物福利。“有机加工”,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生产体系,遵循有机奶的加工流程,每包产品都印有由国家认监委授予的有机追溯码。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圣牧近几年业绩稳步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85亿元,同比提升12.17%;实现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提升15.99%。今年8月23日,中国圣牧公告称,上半年集团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49亿元,同比增加7.1%。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圣牧共拥有奶牛存栏数130802头,较上年末增长6.8%,其中有机奶牛存栏数86578头。此外,中国圣牧的奶牛扩群率在今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全群奶牛较年初增加8284头,全群扩群率为6.8%,生产性生物资产自繁扩群率为5.4%,均达到本集团自创立以来的最好水平。十余年,圣牧累计在乌兰布和沙漠投资75亿元,种树近9700万棵,开发有机饲料种植基地22万亩,建设牧场23座,养殖奶牛10万余头,日产鲜奶1300余吨。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