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冀晋陕速游记

发布时间:2022-08-13 20:57: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王晓明

7月28日,北京进入了蒸笼模式,37度以上的高温,90%的湿度,让人觉得再装两个肺也不够用了,连晨光初露之时都感觉不到一丝丝的凉意,蒸比烤还要难受啊!于是,我们开始策划逃离湿热的魔掌。翻开地图,陕西粉红色、内蒙古粉红色、东北粉红色,山西浅黄色,河北则是东西南北的必经之路。去山西,知名地方去过大半啦,峡谷之类雨季不敢随意前往,只好将此次出逃定位为长城关隘游的美名啦。

沿着G6一路向北向西,先到了号称全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鸡鸣驿。据说此驿站为明代遗存驿站,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之时,在西逃途中曾在此落脚。N年前曾到过这里,当时还是一片近乎废墟的土房子,且很多房屋已经倒塌,而今这里修缮一新。

显然,这些都不是原来的老物件了,这个井做的更是低仿啊,连做几道磨绳子的遗迹都不肯吗。我想大概率就是放了一块石板,底下都没有挖井吧?

奇怪的是,原来并未看到城墙上的城楼,如今城墙修葺成城郭的样子,没有了驿站的感觉。

老乡很执著的追着我们,一定要为我们讲解慈禧太后在村子里的故事,被我们婉拒了。现在的景点故事太多了,人家是为挣钱,我们两个靠退休金度日的老妪还是捂着点荷包吧。

第二站,我们到达宣化古城,N年前来时,这里还有点古城小镇的味道,如今被现代化所取缔,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板楼,紧追时代的脚步。宣化地界历史悠久,县、郡、府、市均有担当,而今则沦为张家口市的一个区啦,老人家归孙辈管养啦。当地人说,这古城只有这大新门三个字是老物件啦。

一路上,看到很多树木、草地因为高热和干旱而枯黄。北京的高温高湿和这里的高烤还真不在一个频道,这里也有35度,但树荫下还是很凉快的,完全没有蒸热的感觉。

进入山西后,我们第一站先到了大同地区的土林,据说这里是目前华北地区唯一已知的土林景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是厉害,将这黄土地上削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景致。

土林是沙土结构的,靠风雨侵蚀而成,如果假以时日,会不会也被风雨所收回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当然不只是老天爷,还有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哦。所以,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们还是抓紧时机看看吧。陕西的波浪谷还是砂石结构呢,而大自然有时也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我是亲眼看到那些美丽的波浪石鼓在无良游人的脚下变成一片细沙的。

告别土林,进入本次出逃主题的第一关——杀虎口关。

古长城杀虎口关位于山西右玉县,与内蒙古交界,古称“杀胡口”,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东西两山间一条狭长的走廊成为天然关隘,作为军事要塞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作为边贸重镇它也是晋商发家的通商之地,还是作为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在难留”移民谋生的伤心之地。

站在城墙道上,远眺古老的长城,扑面而来的是阵阵温热的山风和丝丝可见的沧桑。

站在长城最高处,可以看到远处那未曾修葺的旧城墙城楼,或许它们正默默地低吟着守护者的悲歌。

偏头关,据说是长城在这里偏头回望而得名。它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门户,京师屏障。古人诗赞曰: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据称这里是黄河长城唯一的握手之处。然而,我们进入偏关,既没有找到长城也没有看到黄河。不由想起登鹳雀楼看黄河时的往事,想来很多朋友都会感慨:登上鹳雀楼,不见黄河流,欲穷千里目,白干喝几口!问及老乡:长城何处有,黄河往哪走?老乡称:黄河还在山那边,长城偏关在城南。城南是城南,偏头关只留三个字啦!其他全都是后建的!

这座塔称凌霄文笔塔,建在偏关的最高处,是偏关的标志性建筑,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基座二层塔底部周长二十九米,塔高三十五米,外观形似文笔,从二层开始,每层四个窗洞。窗内壁隐筑楼梯,保存完好。一位老乡说当地学生在高考前都要去拜拜文笔塔,还很自豪地说每年这里都会出地区的高考状元。

翻过一道道山梁,真的看到了黄河,这里的黄河水还是挺清的,不急不缓的陪着我们一路前行。

站在黄河大峡谷的玻璃转盘上,看着熠熠闪光的黄河水,我竟然没有恐高的赶脚,还不用扶着栏杆便敢探身拍照,这感觉真好。

跟着黄河过府穿乡,我们到达陕西省榆林神木的二郎山,二郎山上的二郎庙群始建于明代,后历代均有修葺。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洞等庙群建筑。内有彩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集山势的险、峻、奇与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观浑然一体,极具观赏与研究价值。

喜欢这串小风铃,风过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稚童的唱吟。

我们望着一公里多的山脊庙宇和35度的日头,完全没有勇气继续完成探索的重任,就止步于此啦。

昔日的宁武关是外三关镇守总兵所在地,始建于明代,后代均有修葺。宁武关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因偏头关有黄河作为天险,只有冬季进犯者方可踏冰而来;雁门关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而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河道宽阔,进犯者可沿河谷南进,直抵关内,所以宁武关就成为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战场。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只有一座重修后的城门而已啦!

三关守护下的山西母亲河——汾河,发源于风景秀丽的芦芽山区。“你看那汾河的水啊,哗啦啦地流进我的小村庄”,小时候会唱的歌,这回看到了它的发源地。

大玻璃罩里就是汾河源头的泉水,通过人们修建的龙头泄出。

芦芽山位于宁武县城西北70公里的管涔山腹地,群山森列,重峦叠嶂,危崖峭壁,碧波松涛,其主峰更是峰峦奇秀,怪石嶙峋,巍峨挺拔,雄踞朔方。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统。

芦芽山景点众多,比较热门的有千年冰洞、悬崖村等,因为以前去过,此行就不再前往了。

终于到了外三关的最后一关了。

这也是三关中修复最为壮观的一关,当然也是名气最大的一关。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秦,唐初得名,历经千年,对内保安宁、外御进犯立下丰功伟业。当年昭君由此出塞,为这片土地赢得了短暂的安静与平和。

毛泽东主席于解放战争全面开展的1948年4月6日题写“雁门关”。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并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据说雁门关因其两座山峰如大雁展翅而得名,不知您以为如何?

历经千年岁月峥嵘,留下来的只有门碑和石刻对联。

爱造字的女皇帝题写的门碑,我不认识这个字,右边的字是上山中水下土,右边应该是福字,猜她的本意应该是祈盼山水无恙、国土安福吧!

军事要冲、重兵之地,大炮、投石机是标配啊!

这炮到了平型关,估计也能打鬼子。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奉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拼死血战,取得的首战胜利,战斗有力的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史称平型关大捷。

1971年9月“林彪事件”后,部队组织批判林彪,把平型关大捷拿出来说事,说是过早的暴露我军力量等等,当时的我们只是十几岁的新兵蛋子,年幼无知,并不知道,毛泽东主席对此一战早有定论。

平型关隘口现已无存,当地正在重建之中,图中新老长城可一目了然。城关楼已经建成,两边城墙还在修建之中。

这肯定是个老物件啦!

在平型关大捷展览馆外看到一只美丽的鸟,随手一拍,咨询后得知它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戴胜。

以前曾多次路过应县木塔而未入,此行将其也列入了行程。毕竟是千年老塔啦。

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因塔内供奉了两颗释迦牟尼佛祖的牙舍利而得名,俗称应县木塔。木塔建于1056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经由“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历朝历代的匾额,挂满了木塔几个方向,我没有一一拍摄,如有兴趣,还请自行前往吧。

守护释迦塔的钟楼、鼓楼

在偏关休息时,偶遇北京游客,说是大同火山独一无二,值得一观。于是,我们再返大同,前往号称世界唯一的黄土地火山群。它以总数四十余座火山口在全国各火山群中名列榜首,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自然遗产",是难得的重要地质历史遗迹

图中山坡右侧那个黑乎乎的坑,据说就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跟我以前看过的火山真的是完全不同呢!

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12月5日批准了山西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命名,以保护、利用、研究为宗旨,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原住民陆续搬离,我们依旧还能看到一些残垣断壁的遗留。

因为一片乌云正在头顶形成,门口志愿者告诉我们,自驾车不允许上山,且需要爬2千多台阶的木栈道才能抵达山顶俯瞰火山,游走火山口的计划只能作罢了。

离开火山群之前,我们还是拜会了一下建于北魏时期的千年寺院——昊天寺。云州民间流传:"昊天寺,离天二指半,燕雀难飞过。"昊天寺建在大同盆地隆起的火山口上,看上去确实很壮观。把寺庙筑在火山口上,昊天寺是第一家。这也是中国寺院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火山口上的一个奇观吧。

至此,我们的一周逃难式速游结束。回京赶上立秋,虽然秋高气温高,但已经没有了蒸煮模式的煎熬,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会高高兴兴出去浪,悲悲切切难回家。

为躲避高速路上15公里的检查排队,我们自以为得计地选择了走国道,过河北检查站仅用5分钟就完成了安全检查,而在最热的时间段里,我们排了2公里的队,用时1小时,才终于完成进京的安全、证件、核酸检测,转到G6,安全到家。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