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武部帮扶的龙亭镇麻洞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位于县城以北30公里处,面积10.2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山地。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270户867人,常住人口256户854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37人。村集体经济主要以种植香菇、茯苓为主导产业,贫困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火锅辣椒、养牛、养猪、养鸡、土蜂为主导养殖产业,以种植花生、大豆等杂粮,栽植板栗及中药材为主导种植产业。由于该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村民靠天吃饭,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状况较差。自2016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洋县人武部党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决策部署,坚持“真心扶贫、用力帮困,精准发力,长远见效”,的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不断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拓宽思路、完善机制、落实帮扶项目、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扶贫资金,采取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政策扶贫等方式,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协调部职能优势,与地方政府一起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凝心聚力,精准施策,以实际行动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奏响了富民强军的新乐章。
6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协调资金390余万元,先后为该村援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爱心超市、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建设项目,帮助成立天池山板栗合作社和椴木香菇合作社,先后帮助该村修路5.3公里,水渠3.6公里,送去惠农政策汇编、科技致富图书1500册,玉米种子100公斤、鸡苗3000只、复合肥5吨、菜籽种1200袋、拦鸡网490米、太阳能热水器50套,拓展茯苓、山茱萸、香菇、火锅辣椒、板栗种植等产业10余种,使村民最大限度受到实惠。 经过几年努力,全村的贫困面貌得到极大改变,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年底经过省市考评及第三方评估,该村脱贫退出“户五条”“ 村七条”标准均已达标,整村已脱贫。
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规划。一是掌握村情实际。部领导分别带领地方扶贫单位的工作人员深入村委会、村组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摸清基本情况,找准贫困根源。二是广泛征集民意。通过反复走访、座谈交流、实地查看、会议讨论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民意,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三是科学谋划脱贫规划。多次邀请县农业、林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实地调研、现场论证、出谋划策,在广泛听取技术人员的论证意见后,结合村情民意,制订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四是建档立卡找准扶贫对象。按照 “七步法”的要求,与共同帮扶的县委编办、汉王山林场等单位精准锁定扶贫对象,逐户进行核实认证,建立精准扶贫档案。
加强组织领导,打牢扶贫基础。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洋县人武部扶贫龙亭镇麻洞村实施方案》。协调发改局、扶贫办、水利局、交通局、财政局、龙亭镇等主要领导,联合成立帮扶领导小组。争取项目和政策挂靠方面的支持,确立定期例会、现场办公等工作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二是坚强村委会班子。督促龙亭镇对麻洞村村委会干部班子进行调整补缺,协调共同挂钩帮扶的县委编办,选派能力素质较强的干部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三是抓干部能力提高。多次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到发展较好的乡村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四是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用习近平主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扶贫工作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动。
着眼长远见效,打造扶贫样板。一是改善基础设施扶贫。先后协调财政局,筹集资金5万元,修筑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并恢复农田12亩;协调水利局投资资金22万元,对四个饮水困难的村民小组纳入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从扶贫办立项300万,对村委会、文化广场、村卫生室及通组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由人武部协调县财政资金30万,对贫困户通户道路进行硬化;由人武部出资15万元,协调财政局解决资金30万元,对该村华阳环线路边一处瀑布进行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扶贫”模式。二是引导发展产业扶贫,打造“公司+扶贫”模式。协调县林业局整合退耕还林土地210亩,调拨2万株银杏苗,和洋县志健药业签订采购合同,栽植采叶银杏,前三年每亩共补助1500元,三年后每亩采收银杏叶可增收6000元,为贫困户长效增收打下了基础。由人武部出资10万,协调村上互助资金协会,成立了天池山板栗合作社,目前板栗可年产30万斤,500架香菇大棚也已建成,村集体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三是一户一策精准扶贫。与挂钩帮扶单位为全村贫困家庭制订精准扶贫方案,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针对每一户贫困户实际需求,提供果树、子猪、山羊、鸡苗、鹅苗等供他们种养。特别是在玉米价格低销售难的情况下,我们率先在全村为部分有养鸡需求的贫困户,购买了3000只做完各项防疫养殖一个月大的鸡苗,连同饲料和防疫药物一起分发给贫困户,并送去拦鸡网帮助建好鸡舍。开启“企业+扶贫”模式,与养殖企业签订商品土鸡回收合同,实现短期快速零风险零投入无忧养殖增收梦想。
拓宽帮扶途径,提升扶贫质量。一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扶贫能力。邀请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到村里来,为村民讲解高产板栗嫁接技术以及养殖技术,协调新华书店向村民赠送科技致富书籍300多本。二是探索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成立麻洞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互联网+,建立“电商+扶贫”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网销与实体同步发展的商业新格局,为本村农副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三是倾心帮困解难,情暖特困家庭。针对季节转换,协调县上有关部门进村入户开展送种子、送化肥、义务巡诊、法律咨询、文化进村、义务理发等系列活动;协调农业局捐赠50套太阳能解决部分贫困户洗澡困难;对因病致贫的3户贫困户,协调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帮助解决昂贵的医药费;对因小孩上学致贫的困难户,人武部干部职工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有居住离公路远、危房的,通过动员参观移民点,目前已解决易地搬迁20户,按政策每户补助3万元,每人补助5000元,减轻了贫困户资金困难。
今年以来,洋县人武部帮助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山茱萸500亩、板栗1500亩,养羊200只,养牛30头。协调资金5万元对12处塌方地段进行修复。直接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共2万多元,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8万多元。今年计划再投入4万元,协调县财政资金对前期因连续降雨造成损毁的5条通组道路(共计0.35公里)进行修复。下一步,洋县人武部将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抓落实的各项工作机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促进脱贫村持续发展、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好步、开好头。(洋县人武部)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