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立于2005年5月,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并组建的国际性扶贫机构,致力于开展减贫研究,分享发展经验,推动国际交流,促进南南合作,引进外资扶贫,为世界消除贫困事业做出贡献。国际减贫援外培训项目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扶贫援外培训是我国援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发展中国家官员减贫能力、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等重要职能。
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研究生国际减贫志愿者团队在苟天来教授的指导下,于2018年—2019年参加了第十二期国际减贫研修班教学与服务工作,有机会与包括六大洲55个国家的国际官员与友人们交流,互相了解对方的减贫经验,弘扬中国独具魅力的优秀文化,展示中国迅速发展的科技与经济生活。
教授汉语文字传播中国文化
每期国际减贫研修班都会安排“实用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一般是由项目官员或志愿者来为国际友人讲授简单的汉语拼音、汉字以及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
北京农学院文发学院志愿者团队成员孙进就是为参加研修班的国际友人讲授实用汉语的一名志愿者。当孙进在和大家分享
孙进在国际减贫研修班为各国官员讲授“实用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中国文化、讲到孔夫子的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大家都在认真听、认真记,对于孔夫子强调的同理心,大家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孙进对于中华汉字与古典文化的讲解让这些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展现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有人在课后表达想继续在中国进行硕士或博士深造的愿望,有的还推荐了家中的兄弟姐妹来中国留学,“中国的汉字与文化实在是太有意思了”,部分国外友人这样反馈。
陪同外出考察了解减贫动态
每期国际减贫研修班,也都安排各国学员前往外省进行实地考察,让国际减贫研修班的国际官员实地了解当前中国的减贫经验与动态。
在担任志愿者期间,孙进就陪同“2018年中小企业与民间组织减贫”研修班的官员们一同前往湖北省进行了考察。
在听取湖北省扶贫工作介绍后,研修班学员还参观了国家现代农
孙进陪同国际减贫研修班官员进行外出实地考察
业示范区东宝示范基地、钟祥市杨庙村、中国汇源农谷体验园、京和米业有限公司等,他们对于中国当前建设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都很感兴趣,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还主动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滴灌技术、种植品种还有菌类养殖技术操作等问题,希望能将在这里看到和学到的东西带回他们的祖国并予以推广。
协助课堂授课学习减贫经验
研修班举办期间,来自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或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还为学员们讲述了中国减贫工作相关情况。北京农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们不仅协助讲座老师准备课程材料,同时还协助老师完成分组讨论。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减贫话题,由各国学员们进行分组讨论,每组再选出一个代表来进行发言,然后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提问与交流。一般情况下,授课老师先介绍关于该减贫话题,中国是如何应对解决的,每组学员可以将自己国家的减贫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一来,关于一个减贫话题就有了很多国家的经验与应对方式,对于大家相互借鉴很有帮助。
志愿者团队成员赵健君说,“马绍尔群岛的皮特森市长曾在交流中谈到,他们最关心的不仅是贫困问题,也有全球变暖对他们岛屿的威胁、淡水资源与优质农地的缺乏才的威胁等,这些问题也让我们了解到全球变暖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共同应对。”
赵健君和孙进在国际减贫研修班的结业仪式上与各国官员的合影
“外事无小事”,作为中国国际减贫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志愿者,北京农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们不仅承担着协助有关部门顺利开办研修班的责任,更承担着维护国家良好国际形象的重任。通过担任国际减贫研修班的志愿者,北京农学院的研究生们不仅了解到当前国际上的前沿减贫动态,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从事扶贫相关工作的官员并有机会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更锻炼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研究生对于扶贫、乡村振兴与国际发展领域的兴趣,增长了研究生在国际平台上的实践才干。
供稿单位: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