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学史力行:创新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新方式

以南昌工程学院思政实践课“红色家书”诵读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7 16:09: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肖冬华 程宇昌 周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江西是红色文化的摇篮,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和实验场。红色家书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自2018年以来,南昌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以“红色家书”诵读为主体,将鲜活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创新构建《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五强三化”立体课堂,深耕细作,不断推进青年大学生“红色家书”诵读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强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根基之本,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深度、强度、温度和热度,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文化意义。

以《纲要》“紧跟党走”主题教学为引领,强化“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政治性,使党史学习教育有高度。学校积极谋划党史学习教育,其中,《纲要》课程以“紧跟党走”主题教学为引领,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为实践教学“红色家书”诵读打上鲜明的政治底色,强化思政实践课的政治引领性。教学以“紧跟党走”为主题,以PPT、视频、图片等形式,以学习好、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在《纲要》课前5分钟开展,活动贯穿于“红色家书”诵读教学全过程。

2018级水利工程专业刘璐璐同学说:“总书记走到哪里,老师就带我们学习到哪里。”“紧跟党走”主题教学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脚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方向,不断夯实党史学习教育的根基,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性,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使得《纲要》“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成为最具政治站位的思政实践课,党史学习教育更具高度。

以《纲要》理论教学研究为基石,强化“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学理性,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深度。党史学习教育离不开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样,理论是思政实践课的学理基础。学校思政课教师认真钻研党史理论学习和研究,致力于“红色家书”学理性探讨,挖掘“红色家书”精神内核,探讨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实践课教学相融共存的学理性和实践性,揭示“红色家书”实践教学的教育价值和理论价值。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纲要》课程老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艺术报》《江西日报》、光明网、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中国报道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上发表理论学习文章,为“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洞透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学理性,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深度。

以《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为保证,强化“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持久性,使党史学习教育有强度。学校将“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纲要》教研室将党史学习实践——“红色家书”诵读写入《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作为《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必修内容,为“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持久性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纲要》教师们精选革命英烈红色书信,辅以英烈生平,编印成《红色家书》诵读文本,每学期初发放给每一位《纲要》课程班级的学生,同时,编印《实践教学工作手册》《“红色家书”教学计划安排表》,为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活动提供详细的计划保障。

经过两年多的“红色家书”的党史学习教学实践,学校“红色家书”诵读教学形成“七个一”细则,即“分一个小组、下一首背景音乐、背一封红色家书、统一诵读服装、制作一个诵读视频、写一封家书、参加一次考核”。诵读教学从大纲设置到教学计划、诵读细则等,《纲要》课程教师全方位指导、全过程参与,学生们全员诵读,充分体现“三全育人”思想,真正做到层层把关、人人参与、人人诵读,学校一届又一届、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大学生步入诵读“红色家书”和家国情怀的体悟行列,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持久性,党史学习教育更具强度。

以《纲要》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强化“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情境性,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温度。自2014年以来,学校积极建立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烈士陵园、陈云故居、熊雄故居等列入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从而,“红色家书”诵读活动不仅在校内举行,而且还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不断延伸和拓展“红色家书”实践教学,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始终。

在教学前,《纲要》课程骨干教师开展体验式备课。如赴方志敏烈士陵园瞻仰,在陵园诵读方志敏烈士文章《清贫》,进行体验式教研。教师集体身着红军服,肃穆正立,深情诵读,深刻缅怀革命英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赴“八一起义”纪念馆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先烈群雕前集体鞠躬致敬,齐声诵读“红色家书”,与革命英烈跨越时空对话。让同学们零距离触摸革命文化,置身于“八一起义”历史场景,观看“八一起义”光影片,缅怀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光荣时刻,在情境实地感知“红色家书”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在精神上接受洗礼,不断增强党史学习的情境性,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温度。

以《纲要》“抗疫”教学为力点,强化“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实践性,使党史学习教育有热度。党史学习教育要力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初,学校就提出构建抗疫“云端”思政课堂,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在抗疫实践中。

在“云端”抗疫思政实践教学中,《纲要》教研室在“红色家书”诵读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抗疫家书”诵读教学。教师们将一个个最美“逆”行人的家书故事,编辑成“抗疫家书”诵读电子读本,同时,将“抗疫家书”电子文本分发给“云端”课堂的每一位学生。要求“人人诵读,人人录制诵读视频,人人书写一份抗疫家信”,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抗疫家书”和给抗疫一线战士的一封信,将红色党史文化和抗疫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云端”思政课和红色党史、抗疫文化的相融和共存,强化“云端”思政课的实践性。

在诵读实践中,青年大学生既从“红色家书”的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又从“抗疫家书”中增添抗疫信心和抗疫力量;既传承党史红色基因,又升华抗疫精神;既坚定抗疫信念,又汇聚抗疫力量。通过“云端”诵读和红色党史文化学习,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抗疫信心和决心,不断厚植爱国主义,不断强化思政教学实践性,不断增强学史力行的自觉,党史学习教育更具热度。

本文系江西省2020年教改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五强三化”立体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以地方工科院校为例(项目编号:JXJG-20-18-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冬华,女,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程宇昌,男,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周欣,女,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