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鹏希(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 )邱丽洁(临沂市第二中学 )
【摘要】
本文针对“职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体验语文课堂学习的幸福感”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探索“构建职教语文幸福课堂,提高职校学生课堂幸福指数”的途径和方法,寻找“构建职校语文幸福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千方百计地让我们职校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幸福和快乐,让职校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教者爱其教,学者乐其学”的幸福新天地。
【关键词】
职教语文 幸福课堂 储备能量 激发兴趣 以情燃情
彰显个性 角色转换 同课异构 文明风采 家校共筑
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头疼于课堂上学生消极厌学的麻木状态,总为学生懒洋洋无视自己口干舌燥,尽心竭力讲解的态度感到悲哀甚至于愤怒,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师生都倍感痛苦的语文课堂?是现在社会上许多功利目的明显的升学观念带给了我们职校学生“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还是过去长久不被认可的打击造就了他们消极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将“课堂上你感到幸福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在我校不同专业的二十八个教学班中进行调查时,得到的答案着实让我们震惊:参与调查的学生,仅有极少数学生给出了“幸福”的答案,认为自己语文课堂上不幸福和不够幸福的人数,竟然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91.2﹪!
辛辛苦苦,倾力打造出的课堂,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倍感惶恐,寻根溯源我们得知:职校的学生由于在初中学习时,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在班里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认同,幸福感本来就差,来到职业学校后本来希望轻松一点,重塑自我,可几节课下来,发现教师还是像以前一样讲个不停,他们还得像以前一样吞咽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枯燥无味,何谈幸福?
因此,给学生一个幸福的课堂,让来到职校的他们感受不同于以往课堂的幸福与快乐,便成为了我们职校语文教师的热切追求。为了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案,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构建职教语文幸福课堂的教改中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构建幸福语文课堂,引领学生向幸福出发
(一)储备能量,走近幸福
1、含英咀华,扩充内存
清澈活泼的山涧小溪,灵动跳跃中给予鱼儿新鲜自然的快乐和营养,而要保持这溪活水不至枯涸,就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给。我们语文课堂的这溪活水就需要语文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内存,内存充足了,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因此,长期不断的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广泛涉猎,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夯实自己文化内存的有效手段。内存的东西多了,外化自然也就有了基础,才有可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视力所及,情感所触,鲜活的语言才能脱口而出。
我们扩充内存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自我学习。学习相关课改材料,观看语文优秀案例视频资料、学习相似的成功经验,以省编语文教材作为构建语文幸福课堂实践的蓝本,形成课堂教学略案。二是争取机会参加省市县课改研讨会及骨干教师培训会,微课程制作培训会等,开阔视野,提高职业素养。
2、 精心蓄设,激发兴趣
“吸引学生期待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最渴望达到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到有兴趣,我们具体做法有二:一是投其所好。让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歌曲、视频、文章等,汇集组建成教学资源库,备课时根据课堂需要选取其一二穿插到教学过程。二是引生参与。“课前预热”环节让学生首先通读感知全文,然后根据阅读体会,提出创造性阅读问题,参与创造性阅读方案的设计,教师备课变为师生共备,打造真正属于“我们的”语文幸福课堂。
二、走进语文课堂,体验幸福感受
(一)以情燃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微笑进课堂,激情燃课堂。情感感染是人际交流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教与学最为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课堂效果。 老师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感情表露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学生情感表达的“晴雨表”,课堂上如果脸若冰霜,面沉似水,课堂讲解中毫无激情可言的教师,自己本身就体验不到幸福的感受,又如何能将幸福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构筑出真正的幸福课堂呢?所以面带微笑进课堂,以和风化雨的柔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学生的配合,“幸福课堂的构建”就是空中楼阁,只能向往,无法靠近。
同时,语文的曼妙多姿铸就了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一个课堂上善于调动学生,激情澎湃的语文教师,必定会感染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只有以情燃情,才能引爆幸福触点。事实证明,一个课堂上饱含激情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一点也是得到了多次同课异构验证了的事实。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构建职教语文幸福课堂的重要手段。比如,“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播放配乐画面,并声情并茂地诵出导语,带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及想象的美感,激发他们探胜揽奇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热身”的体会,创设情境,走上讲台“讲故事,读美文,诵诗歌,作演讲”,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三)以生为本,构建个性幸福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以师为主,以生为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个体情感得不到抒发, 学生学习没有成就感,无法产生学习语文的幸福感。为此我们还原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让他们人人课堂“有话说,愿说话,说得好”。
具体做法有二: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所学专业的特长,进行创造性阅读。从占有材料的多元解读到个人体验的移情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自由。具体操作步骤:指导学生结合“课前热身”梗概课文内容,占有材料;其次通过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寻找触点;再次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议论触点;最后是通过诉说触点,达到了个人体验的移情感悟。创造性阅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采用“模拟采访式,调查访谈式,故事梗概式,角色表演式,诗歌解读式……”
比如学习《项链》一课,我指导幼师班学生采用“故事梗概式”和“角色表演式”的创造性阅读形式,便收效良好;旅游班的“诗歌解读式”也常常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计算机班的“动漫小制作”也曾经在课堂创造性阅读中发挥了作用,我们学校计算机班的闵世林同学,还曾把语文课上以课文内容为蓝本创作的小动漫送去参加文明风采大赛,一举获得了全国动漫类赛项优秀奖。
创造性阅读能够既能够引导学生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相结合,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达到了课堂互融,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是角色转换。学生走上讲台做老师,教师配合做学生,体验新奇互动,师生教学相长。具体做法是:每一学期拿出六节课,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定主讲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想讲读课文,师生点评补充课堂,整个课堂和谐、融洽、默契。角色置换不仅让学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由幸福,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领悟到了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从而更加懂得感恩,更加体贴老师;而老师也感受到了做学生的一些课堂需求,师生双方情感无缝对接,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课堂幸福指数得到提高。
(四)同课异构,让学生选择课堂
结合“改革教法,创新课堂”的教改活动,组织教师两两或多人选择同一课题,精心设计后举行公开课,相关学生参加听课,课后学生填写课堂评价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和老师走班听课学习。相关教师,根据课堂评价情况,反思改进课堂,反复打磨,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
学生选择课堂,给授课教师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注入了动力,督促了教师对教学教法的不断探索,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它可以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链接。
三、拓展幸福课堂,巩固幸福成果
“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幸福课堂的构筑绝不仅仅是课上四十五分钟所能涵盖完成的,因此,只有拓展语文学习的幸福空间,才能巩固语文课堂幸福的成果,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有趣有用。
(一)组织学生成立社团,构建个性化课堂,充实学生幸福感受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成立“清音话吧”“天天故事会”“超级演说家”等社团,延伸课堂幸福感,鼓励学生“人人争先参与 ,个个踊跃表现”,充分点燃学生幸福快乐的青春激情。
为将“构筑语文幸福课堂”的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将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我们可以建议学校将每周一天中的一个下午定为社团活动时间,将一个晚上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并争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将这些活动都按照预设的计划一一落到了实处。
(二)遵循“学语文即是学做人”的人本原则,指导学生努力展示良好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打造幸福校园环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精心制定好每一天的语文幸福素养养成培养计划:国旗下演讲,餐前诵读有教化作用的古语古训、背诵感恩词等;
这些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养成教育,可以让很多学生受到深刻教育,他们可以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香九龄,能暖席”中,萌生出“回报父母,做孝顺好孩子”的愿望,从很多故事,名言中找到自己行动的坐标……
(三)开辟学校文化园地,濡养学生美好心灵,创造学生在人文教育中享受幸福的立体环境
可以组织师生绘建校园文化墙;建立文化教育长廊;开辟教室学习园地;创建宿舍文化;举办书信文化节;配合班主任组织“我为母亲过苦日”的主题班会;配合技能大赛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诵读比赛等。
活动促学习,学习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很多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以前鲜有被肯定经历的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回到课堂的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这种能展示自己能力的课堂学习中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然就有了学习的乐趣和幸福的感受。
(四)“作文大赛促读写”,把语文读写活动与“文明风采大赛”相结合
以“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竞赛”为契机,引导学生将语文写作与文明风采大赛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濡养了他们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升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幸福指数。
最后我们可将他们感受幸福的体验文字,参加比赛的作品形成系列话题,编辑成学生习作集,人手一册,发放到同学们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满满的幸福感。
(五)家校共筑幸福桥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平时言行和对语文课堂的评价,向家长传递我们构筑“职校语文幸福课堂”的初衷,形成“家校共建语文课堂,幸福学生未来人生”的美好格局。积累经验,反思不足,形成报告,促进今后课堂研究。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做一个好的教师只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有“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才可能设计出真正受学生喜爱的课堂,课堂上才能与学生碰撞出幸福的火花。
“路漫漫其修远兮”,追求“构建职教语文幸福课堂”的脚步永远在路上,让我们继续探索更新更好的的途径与方法,将“职教语文幸福课堂”的探究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