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人间有仙境 养生抱朴谷

发布时间:2020-11-13 10:05:55 推广 来源:海外网

初冬时节,笔者应邀前去湖北随州抱朴谷。从河南许昌出发沿许广高速一路向南,约240公里就到了位于湖北随州境内的抱朴谷景区。

刚进入山门不久,随着汽车向谷中驶去,一股股清新中带有甜味的山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一路车马劳顿顷刻烟消云散,浑身轻松。及至景区广场,师兄一句“师弟来了”瞬间浓缩了多年的旧情,让我倍感亲切,心里热腾腾的。

翌日清晨,窗外阵阵鸟鸣声把我从梦中唤醒。此时,随行的两位摄影师早已安耐不住美景的诱惑开始航拍。随着“小飞机”不断升高,处于洼地的景区中心建筑与环抱四周的群山看似就像一只巨大的“碗”,“碗”底的红色建筑与周边的绿色植被相映成趣,仿佛翠绿的地毯上镶嵌了一颗大大的红宝石,一切都是天造地设,浑然天成,此时,再回看来时的山路,但见一条“玉带”缠绕山间,曲曲弯弯,若隐若现,令人感慨万千。

图片11.png

用过餐后,年仅古稀的师兄杜天奇先生甘当向导陪我们一起到山里看看。在路上,我等问及师兄“此地缘何取名抱朴谷”?师兄介绍说,“抱朴归真”可视为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老子之“道”在根本上是一种自然之道,这个自然之道既是万物之起源,又是万物形成规律及其依托之途径,它自然而发,没有外在力量强加于其上,此即后人所言“天道自然”之意。再加上东晋著名医学家兼道学家葛洪曾在此著书立传《抱朴子》、汉相张良在此采药炼丹,结合这里的地貌特征,故取名“抱朴谷”。

图片12.png

路边的野鸡随处可见

据了解,抱朴谷位于湖北省随县淮河镇西二道河村,属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的桐柏山脉,是淮河的发源地、南北气候的过渡带。这里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泉水中锶的含量高达0.83%,水质接近医药用水标准,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46800个,是城市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的几百倍。另据粗略统计,在方圆近2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有野猪、野鸡、野鸭等各种动、植物1000多种;同时,抱朴谷还是我国中草药种植的天然场地,其中“虎杖、葛根、黄精”等道地珍稀药材不仅品种丰富、产量巨大,而且药效足、功能全、药效持久。

1605061107391580.png

漫山遍野的道地药材——覆盆子

1605061139534115.png

“这是覆盆子,这是仙鹤草……每一个中草药名称的背后都是一个或凄美、或幸福的神话传说,我们的员工亦工亦农,在旅游接待任务不重的时候早上做完八段锦,就会背着药篓,拿着药铲进山采药,而后严格按照古法炮制后,中医师再结合针灸、推拿、熏蒸、药浴等各种中医手法帮助患者或游客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以达到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的目的。不仅如此,我们在这里吃的大米、蔬菜都是自己亲手种的,鸡、鸭、鹅也是自家养的,一切纯天然,无公害”。一路上,听师兄娓娓道来,在感受千百年来我国中医药灿烂文化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不时化作一个个身影,或身背药篓,或弯腰插秧,或潭里摸鱼,或到茅草屋畔去问道。倘能如此,岂不快哉?

如果说多元化的中医药项目能养生的话,那么走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就仿佛进了养心的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甜甜的,湿湿的空气弥漫在我的四周,就那么一呼一吸顿觉神清气爽,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处不服帖。头上百鸟争鸣,脚下峰回路转,顺着蜿蜒的林间小道,伴着一路的泉水流淌,不知不觉中桃花潭瀑布、桃花溪栈道、黄石老人、保存相对完整的楚长城、令人遐思的土匪窝等景点不时映入眼帘,用一步一景形容该景区景点之多,景点之秀气丝毫不为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让我忽然想起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田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如果陶渊明活到现在一定会写出比《桃花源记》更加精彩绝伦的华章。也正因为此,抱朴谷景区相继被评为“中国中草药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中国农耕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银级旅游民宿”、“国家AAA级景区”。

图片17.png

瑰丽多姿入画来

图片18.png

装饰一新待宾客

《庄暴见孟子》有云:“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其实,为了让更多的人既能享受到中医养生、自然养性、又能文化养心,近年来,景区管理者在不破坏植被、适宜建设的地方投入巨资先后建成了养生会所、养生酒店、道医馆和以楚长城第一山寨为亮点的一批新型文化示范基地,在为游客和患者提供健康、快乐的同时,也填补了炎帝神农文化及葛洪文化品牌在打造和综合产业开发方面的短板,对促进湖北乃至我国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不知不觉中,夜幕悄然降临。此时,浩瀚的夜空星光点点,疲倦的鸟儿也已归隐山林,独自走在静静的湖畔,这一刻,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笼子里、甩不开聒噪与喧嚣的“城里人”来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只有不远处的林间小溪仍然不知疲倦地汩汩流淌。(文/图 杨红曼 徐永华 孙占领)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