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炎雳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排名全区第一,获得自治区督查激励通报。2019年度,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为21.82亿元,同比增长19.79%,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不含中药饮片)为25.9%,低于30%;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为28.51 亿元,同比增长32.50%,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不含中药饮片)为27.1%,低于30%。
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
贵港市成立了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明确了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职能,落实了卫生健康、财政、人社、物价、审计、医保等部门工作职责,积极推动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工作。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市共有16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设有党委,其中,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桂平市中医医院、港北区妇幼保健院已对院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分设。
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从2017年3月1日起,贵港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使用的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照进价零差率销售。2019年12月31日24时起,全面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5%,财政补助资金补偿15%。2019年,贵港市级财政投入1027.63万元补偿2018年度市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15%部分,加上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金额6131.93万元,合计补偿金额7159.56万元,是2018年度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6914.64万元的103.54%。
全面实施以总额控制为主的复合支付方式
贵港市1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按病种收付费,各医院根据实际开展单病种医疗服务并实行单独列账支付。探索基层医疗机构采取总额控制预付办法,按床日定额结算付费办法,门诊统筹包干付费办法,按人头付费等医保付费方式,平衡医保基金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平衡发展。推动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2019年组织全市138家定点医药机构加入广西药品采购集团采购,实现23种药品价格平均降价41.6%,单个品种最大降幅87.6%。
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贵港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贵港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试行)》,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2019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数的比例62.96%,排名全区第一。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强化分工协作机制
贵港市制定了《贵港市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若干措施》,大力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县域医共体,其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率100%,并争取到覃塘区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级试点,积极探索创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近年来,贵港市积极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医疗卫生信息集成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目前全市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已搭建完成,正在接收数据。以覃塘区为试点率先启动“智慧医疗”项目,将覃塘区人民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信息连接,构建智慧医疗平台和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县域内互联互通。全市利用医改资金,投入1031.17万元支持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本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群众看病可网上预约、网上缴费、网上查看检查报告,极大方便看病就医,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贵港市卫健委供稿)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