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收到参会通知后,为了弄清楚什么是“双招双引”?我翻阅了《中国市场经济学大辞典》,没想到在这个收集有近7000个经济词条的大典中,却没有找到“双招双引”。我用电话问李会长后,方知“双招双引”就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简称。我再次翻阅经济学大辞典查阅对这两个词的定义,仍然没有查到。“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在我们几十年来经济工作实践中并不陌生。大家知道,上世纪90年代,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曾经风生水起,出现万商云集。快速崛起的新局面。我作为北海发展的亲历、亲为者,对“双招双引”同北海市大发展的关系体会犹深,作用极大。北海的崛起就是大搞“双招双引”的结果。
2020中国县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论坛在北京顺义举行
实践中如此重要,而大辞典中却无处可查,这让我想到了“双招双引”可能就是中国对市场经济学的一大创新和贡献。我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学大辞典》学术委员会主任尽责不够,很有必要于大辞典再版时,把这三个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词给补上,并需要对“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大书特书。
全国各省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们,你们都是常年做“双招双引”的,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这里讲两点个人的思考。
一、“双招双引”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人震惊,让万国瞩目。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因到底是什么?依我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机遇和中国14亿多人民生存发展的市场需求是其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使得执政的能力更强大,领导的决策更英明是其二,而更重要的则是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齐心协力的实践和创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广大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富起来和强起来。
我想“双招双引”就是中国人民为发展经济的实践和创造。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货币的宽松和就业渠道的畅通。我们很多地方因为经济落后,百姓支出能力很弱,地方银行存款甚少,使得地方的发展呈现出无能为力,推动十分缓慢的局面。而“招商引资”不仅可以促进地方货币宽松,而且可以因外来企业的进入,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就业就会。
再就是人才对地方发展是举足轻重的,“事在人为”,“有什么水平的人,才能办什么水平的事”,“人才决定今天,人才更决定未来。”我们高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搞产品营销需要人才,搞企业建设更需要人才。欠发达地方,往往是人才、智力稀缺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要求得很好发展,首先要在人才的储备上下功夫。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德国作为战败国,当时很多产业都归零了,但因为它原先储备的人才还在,所以他们又成了“不死鸟”,成为了世界的经济强国。
任玉岭在2020中国县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论坛上讲话
因此,我们的“双招双引”极具发展的战略性,它不仅要解决和能解决货币的供应问题,促进百姓的就业和收入,而且能够通过“招才引智”,解决好发展的人才需求。因为资金、人才的产出效益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是需要与需求对接的,有了“双招双引”作媒介,不仅可以使资金、人才在市场的茫茫大海中,能尽快寻找到市场需求的对接点,有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与效益。
就实践而论,这么多年的全国各地的“双招双引”,可以说进行的红红火火,它之所以红火,是与他的作用之大和已经被人们接受与认可分不开,以我的观察,“双招双引”不仅推动和促进了很多地方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变经济发展中马太效应过重、过强的弊端,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双招双引”就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航海灯塔和过河的桥梁与船只,为很多地方的崛起和全局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前所述,我曾作为北海市的副市长亲历亲为了广西北海90年代初风生水起的快速崛起的新局面。1989年的9月份,是我走进北海工作的起始日,那时间北海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地级市,全市仅有一个红绿灯,全年财政收入仅有6000万。为了推进北海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向去北海考察的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要干部到北海挂职。我被选定去北海时,从北京到北海,要先坐了3天火车,然后从南宁到北海要再走8小时的汽车路。
到北海任职后,领导找我谈话说,“北海是盲肠地角,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你从北京搞一两个项目,在北海树个碑,立个传,回北京有个交待就行了”。可我想到的是,为什么国家要把这里确定为对外沿海开放城市?同时想到国务委员宋健在我临行前交待我的,“你是做星火总工程师,长期搞项目的,去到北海后切不要被项目遮着眼,一定要从宏观上、总体上、战略上推进北海的发展。”
为此,我去北海之初,就提出了“搞好三引进的口号,即引进资金、引进企业、引进人才”,并明确提出要大力引进“三种人”,包括“戴眼镜的、说普通话的、讲外国语的”,三种人涌进北海之时,才是北海振兴之日。这实际上就是今天讲的“双招双引”。几年当中,中共北海市委市政府围绕着“双招双引”,全方位开展工作。最后,北海成了全国31个省和国外18个国家的万商云集之地,一时间外地设北海的办事处就达600多家,建筑设计院125家,房地产公司1430家,占全国的一半还要多,一年有980位省部级干部到北海。我在饭桌上吃饭时,经常是一个桌上有10个省以上的人,而且多是博士和硕士。
2020中国县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论坛现场
正是如此的“双招双引”,极大的推动了北海的发展。北海先后建起了港澳开发区、乡镇企业城、科技开发区、四川开发区、航天产业城、华侨投资区等。经过一番努力,通往南宁的二级公路修起了,港口扩建了,机场跑道延长了,通往各地的航班大大增多了,与全国联网的铁路也建立起来了。一个只有红绿灯的北海市区,后来仅五星级宾馆就有12座。我刚到北海时全市找不到面条吃,而后来,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延边冷面、北京炸酱面、陕西臊子面、上海阳春面在北海全有了。由此可见,“双招双引”的威力是很大的,它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推进“双招双引”必须坚持不忘初心,搞好宏观层面的战略推动。
要搞好“双招双引”必须不忘初心。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要想做好“双招双引”,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从宏观层面上搞好战略推动。
正如前面所讲,如果我走进北海后,按照某领导所说那样,从一己之利找上两个项目,投资北海,为自己树碑立传,那就很难讲北海在九十年代初的发展了。正是因为我传递了国务委员宋健关于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推进北海的思路,中共北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我配了十位秘书,组成了任玉岭办公室,专门研究和推动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的“三引进”,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双招双引”,才迎来了北海的风生水起。
为了搞好地方的“双招双引”,一定要对你所在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民情有独钟。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两次到日本大分县学习“一村一品运动”。今天“一村一品”已普及全国,但有一些内情,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在日本大分县同他们的知县平松守彦交谈时,它透露诀窍说,要想搞好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热爱这个地方。他所提出的“爱大分,建大分”口号,对推动“一村一品”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受此影响我到北海后,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我爱北海”,为了用我对北海的热爱推动北海人民爱北海,我在军分区机关、海军部队、师范学校、郊区政府、合浦钦州师范先后做了七场“我爱北海”的报告,听众达5000人左右。由此,让广大群众认识了北海,提振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紧迫感。这对于搞好“双招双引”,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陕西周至县政府视频连线参加2020中国县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论坛
在“双招双引”中,有些人并不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一些人看到外来投资者划拨了土地,于是就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政府给本部门、本单位划拨土地。划了地又没钱开发,由此出现了自卖土地、炒地皮。更有一些人专门找来自己的亲戚朋友,从“双招双引”中谋取政府的优惠和私利。也有把“双招双引”看成一块肥肉,把外来企业引入后,“关门打狗”。我在北海做规委会主任并分管城市建设时,为拆除一个台商违规建筑,以保护历史文物英国领事馆,在命令下达后,不仅市里有领导出来求情,而且自治区有两位省级领导为其求情。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拆除违建的工作根本就无法进行。
为了推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双招双引”还一定要瞄准实体经济、现代服务和数字经济。要重视高新科技与数字经济的“双招双引”,以利培养地方经济的新动力、新引擎。北海今天的产业结构中,创造最大规模、最大效益的企业,都是“双招双引”得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在这方面思维不能迟钝,眼界必须放开,要在“双招双引”中扩大活动半径,面向全局、着眼未来。
为了更好的吸引,国内外商人,取得“双招双引”的更大成果,还需要加大对本地优势的宣传,提高你所在地方的知名度。要在找出地方的各种优势,对其合理的包装后,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以及各种可利用的会议,把本地的优势介绍出去。当年,为改变人们对盲肠、地角的误判,我们提出了北海是一城系五南、一口通六西,及一个面向、两个背靠、三个临近的优势。并为将其宣传出去,仅我本人所做的宣传报告,多达500场以上。
知名度就是生产力,宣传也创造生产力。世界上凡是发达繁荣的城市,都是人文交汇的城市。我们需扩大开放力度,创造条件,使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人士聚到你这个地方来。各种人才的聚集,不仅可以带进技术、资金和项目,还可以带进不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各种观念和认识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这是激发思想火花,推进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搞好“双招双引”的重要条件。
为确保“双招双引”的成果的更好落实,也还一定要坚持改善地方的投资环境。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认清优化投资环境最终带给百姓的利益,又要处理好商家的利益诉求。在妥善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搞好减费、减税工作,努力降低准入门槛,搞好亲、清的政商关系,以使引入的企业和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做到企业能得利,地方能发展,让“双招双引”,为地方发展做出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