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商品数字化是网络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正在快速推进的形势下,研讨商品数字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中国的网络化起自1994年,那时间我在广西北海市任副市长,当时国家为了推进互联网的启动和应用,安排了几个城市作为信息化的试点,北海是其中之一,市里决定由我负责推进信息化工作。从那时起,25年来,我无论是在政协常委还是在国务院参事岗位上,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着信息技术与网络化的推进和发展。
根据我的认知和体会,商品数字化的工作一定要与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与数字科学发展相融合。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建议要用好五大优势和搞好三个面向。
中国商品数字化高峰论坛在深圳洲际酒店召开
一、用好五大优势
(一)用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优势
去年我在西安世界第三届程序员论坛上听到白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鲁德基里尔讲到“我在中国每天都感到更加开放,更加变化、更加创新、更加不同、更加面向未来”。一个外国驻中国大使能有如此的五个更加感受,说明了中国发展的快速变化之大令世人瞩目,而这种变化的得来,除了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14亿人的爱国敬业、艰苦卓绝的斗争外,还一定要看到互联网、数字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推动。数字经济成了发展的焦点、热点、动力和引擎。
鉴于中国人口多,手机用量高达12亿以上,网民人数在8.17亿人以上,如此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使得2018年数字经济达到了31.3万亿元,占到GDP的34.8%,2019年上半年增速17.9%,软件产业2019年上半年增速30%。在这次新冠肺炎流行中,数字经济的贡献更为突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真正迎来了在世界上由起步晚、跟着跑,转向了并驾齐驱发展的新局面。
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将会更加促进数字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发展。诸如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曾因社会上出现一些人利用区块链和比特币的炒作进行诈骗,影响了区块链的声誉,造成对区块链发展的犹豫和徘徊。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最高首脑机关于去年底举行了区块链的专题学习,推动区块链的发展。习主席讲,“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和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作为企业和从事创新的年轻人,一定要审时度势,抓住国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正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进行推进的大好机遇,努力推进商品数字化的研究和应用,搞好与数字化经济的相融合。
任玉岭在中国商品数字化高峰论坛讲话
(二)用好中国经济大海的优势。
正如习主席所讲,中国是一个经济大海,狂风巨浪可掀翻经济池塘,而绝不能撼动经济大海。在当今新冠病毒流行于211个国家,以致1700万人感染,60万人死亡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大海的优势已经和正在显现出它的威力。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14亿人口的创造能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我们现在不仅是第一制造业大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总量,占到世界经济的30%以上。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商品消费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所有这些都使中国经济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年一季度因新冠肺炎流行导致了经济下降6.8%,而5月份之后的复工复产,又使我们的经济出现了由负转正的稳步回升,上半年完成GDP456612亿元,同去年上半年相比下降1.6%,这同英国下降24%、日本下降9.6%、美国下降7.8%相比,可谓是一种奇迹。而且七月份经济发展形势更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明显增加。因此,作为商品数字化工作,要看准形势,充满信心,用好经济大海的优势,搞好自身的发展。
(三)用好创新投入与创新人才迅速扩增的优势
习主席讲,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我们的商品数字化工作,也一定要立足创新,把创新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十八大以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转向了新常态,明确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方面的创新,在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习主席提出向科学进军,发出建设科技强国的号令后,不仅加大了科技投入,而且加大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出台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迄今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已经达到2.17万亿元左右,占到了GDP的2.19%,赶上了日本和欧盟,科技创新的土壤越来越肥沃。特别在人才成长方面,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现在不仅有大批博士生、硕士生走向创业岗位,而且每年有8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近40万海归,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铺垫了丰厚的人才基础。人才决定今天,人才更决定未来,为了搞好创新,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在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人才和用好国内人才。有了高水平的人才源源不断走向创新岗位,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任玉岭在中国商品数字化高峰论坛会间同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交谈
今天面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除了重视其技术本身的研究与应用外,还要看到其它技术的发展给商品数字化带来的影响和方便,例如反物质、中微子、引力波、基因图谱、干细胞、量子调控、石墨烯、碳6、纳米科技、生物芯片、数字地球、VR、AR、MR和量子计算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机遇,产生什么影响,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以增加我们工作的弹性、柔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增加我们的全局观、整体观,更好遵循发展的大趋势,适应发展的大格局。
(四)用好交通物流与新基建加速崛起的优势
经济的发展无不需要各种生活资料和产品由生产地向需求地的对接和流动。而要搞好他们的对接和流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政策和市场的机制,更需要有良好的基建和交通。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修起470万公里的公路,13万公里高速公路,修起约14万公里铁路,其中有近3万公里的高铁,在空运方面修建起238个机场,开通了数百个城市直至全世界上百个国家的航空运营。在水运方面,疏通了12.7万公里的内河航运,修起沿海沿江的30388个码头泊位,还修建了80多万座桥梁和8万多条隧洞,这都大大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物流业的成长与兴旺。迄今的年物流量达到250万亿元,物流创造的GDP达到了GDP总量的12%以上。
为了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用好数字技术,中央今年初又提出了新基建的规划和要求,新基建包括5G、高压输电、高铁、互联网工程、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充电桩等。
以上,无论是传统的基建的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还是新基建的各项设施,都为我们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在效率上更上一层楼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为此,我们的数字经济,包括商品数字化的工作都要重视与新老基建的相融合,既要用好业已强大起来的交通物流设施和条件,更要用好新基建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方便,融入新基建,用好新基建。
中国商品数字化高峰论坛现场
(五)要用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今年初开始的新冠病毒的流行,的确给中国人民的生活与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但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在全国总动员,军民总动员的情况下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遏制了病毒的传播与漫延。我们虽然有8万多人感染,有4600多人死亡,但同后来一些国家发病情况相比,明显看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美国人口是我们的1/4,而他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600万,死亡人数达到18万,分别是中国70倍和40倍。至今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仍未得到控制。
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中国是有传统的,当年我们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拿下两弹一星,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而且体现出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潜力无穷。
执政并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99年的奋斗历史和丰功伟绩,使其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确立了绝对的领导权威,并因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建设,和有着九千万党员为支撑的执行力,使得他对中国14亿人民的领导力更加强大和智慧。尤其是70年来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体制,使得我们国家的执政体系与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变得更加睿智和英明,这是我们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发展布局及十九大提出的七大发展战略和五种发展理念,都十分契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团结14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面对世界发展的复杂形势和霸凌主义的贸易战争,特别是新冠病毒流行所造成的严峻态势,中央提出了六稳六保方针,大力推进经济的内循环和外循环,使得我国经济能够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形势下迎来了由负转正的向稳发展。这都是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
二、重视三个面向
(一)要面向实体经济
就我所知,数字技术在此前的开发应用方面是更多重视游戏、娱乐、共享单车、滴滴出租等一类的服务行业的,对一些创新研发人员出于创造效益,这样做无可非议。但是,必须看到中国数字经济的更大舞台、更广天地还在我们的实体经济。依我看,舞台越大,天地越广的地方,对于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就越有前途。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够推进科学技术的向前进”。
中国的实体经济是一个汪洋大海。仅制造业一个方面,其天地就十分广阔,中国的制造业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是日本的3倍,美国的1.5倍,是美日德三国的总和。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制造业水平还不高,我们的产品质量还较低,效率还较差,我国企业生产效率是美国的12.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此中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就以数控机床为例,1983年我们在德国考察的几个制造业工厂,他们的机床都是数控的,他们的很多设计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而我们的一些企业、机床,至今还没能实现数控。怎样推进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用好数字技术,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使研发与应用工作面向实体经济。通过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大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无论是产品设计、工艺改造,生产管理,物流运输、销售服务等,都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大力推进数字技术面向实体经济,改造实体经济,就一定能突破更多难题,补上更多短板,使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升。而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也一定能够在种类繁多,场景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研发的新突破,创造行业的新奇迹。
(二)要面向乡村振兴。
狠抓中国农村的数字化,应该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一个重点、一种特色。现在推进数字经济的发达国家都是城市化率极高的国家,那些国家的农业人口仅占他们总人口的5%以下。正是这个原因,国外的数字化工程为农村服务的相对较少。而我国就不同了,中国城市化率是60%左右,实际上城市户籍的人仅有43%,半数以上的人还是农村人。中国发展不平衡突出问题,主要还体现在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上。最近国家统计局报出,迄今我们还有5.8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月收入500元的人还有接近2亿人,实际上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农村。我们的数字化工作,要以人为中心,就要注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为了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国乡村振兴,既要发展农村产业,又要改善农村环境,既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搞好乡村治理,又要致富广大农民。正像习主席所讲,中国要想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想富,农民必须富,重要要想美,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的数字化工作要有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家国情怀和责任心,要放眼广大农村,放眼全面小康和精准扶贫。这不仅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更好推进和早日实现,而且有利于数字化创新,能够使数字化在这个广阔天地里获得滋养、开阔思路、创造辉煌。
(三)要面向国际。
网络技术数字经济都具有全球性。国际化是中国互联网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看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去年底,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这也是应对国际竞争,推动5G在应用实践中演练与提升的重要步骤。我国互联网数字经济的研发与应用,虽然已经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华为在国外受到欢迎,支付宝在海外开始扩张,微信在海外得到应用,但就互联网的全球发展及中央对我国经济外循环的要求 而言,国际化运作还远远不够。从过去几年数字化应用增长指数看,中国同印度、印尼、德国相比,我们并不比他们快多少,基本在同一个层级。就网民而言,亚洲网民占世界50%,中国只占亚洲的20%。因此,我们必须有国际眼光,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外循环发展需求,要肯于面向国际,走向全世界,要努力拓展互联网企业在海外的大市场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从互联网数字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突破考虑,我们需要面向国际走向全球。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一些企业具有了足够的走出去的实力和眼光,他们在把技术销往世界上几十国家的同时,又从几十个国家应用场景中获得启示,反转来进一步促进了自主创新,使数字技术的发展跨上新台阶。
美国的硅谷,在创新中是十分重视瞄准世界的和全人类的需求的,这方面我们也要向美国硅谷学习,要把头脑中仅有14亿人的思维扩大为75亿人的思维,搞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循环。为此,我们还要多走、多看,要走向世界,考察世界,认识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了解各国人民的不同需求。日本前总理田中角荣在《日本列岛改造论》中讲过,“一个人的活动半径同他的贡献成正比”。要想办法扩大我们的活动半径,只有放眼世界,才能立足世界和更好走向世界。
最后,祝愿大家在用好五个优势和加强三个面向中勇开顶风船,创造出商品数字化的更大成绩。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