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友文
起床后开启电脑准备做点正经事,可是武汉疫情还是让我放心不下。虽然不能像平时那样到汉江湾景区去跑跑,在网上跑跑也是可行的。时间真的不耐用,一晃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在这逝去的时段却收获诸多信息、感动与感慨!
武汉市中小学2月10日线上开课;湖北省1月29日新增感染病例840例,新增死亡25例,全国确诊的就更多,已超过6千病例。
凤凰网“在人间”栏目中的《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让人泪奔:“爸爸下来了,离我们远远的,不说话。我猜他一开口就会哭,会崩溃。哥哥一直喊,爸爸你把口罩摘下我看看。爸爸没搭理。我们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走远了,爸爸才来拿东西,拿了就走。妈妈确诊后,他一直不让我靠近他。我们俩见面,要隔开20米。我走近一步,他就退后一步。他会很凶地喊我走。如果我不走,他就着急,急起来他会吼,让我赶紧滚。我一直很黏爸爸,他以前从不这么对我。”上述文字看似无情却有情。这段叙事按时间顺序是在母亲离世之后,这就可以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爸爸朝自己的“小棉袄”“吼”,甚至要她“滚”,道出了人生悖论。读了这个故事,方知健康地活着是多么幸福与幸运!
早点是花卷,7时开吃。早晨静悄悄,分明听得见“双十一张友文”咀嚼之声,也听得见鹧鸪的叫声。鸟语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外婆所在的湖北松滋南海牛王山咀。小时候听得最多就是这种鸟叫,如今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也听得见,表明此地与乡下已没有什么区别。大马路上车极少,哪怕有车驶过,也多是救护车,估计多是为了应对疫情。现在不让私家车出门,如家中有发热病人可以打社区电话求助。为了有效地防控疫情,武汉市加大了社区排查力度。工作人员连夜加班登记居民个人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和健康情况,每天统计发热患者人数等情况。
听专家说现在正是传染井喷之时,得想方设法增强抵抗力。为此,昨天还洗了一个澡,早餐比平时多吃一个花卷,外加一盒牛奶,维生素C加大了剂量……虽然整天没有做什么正经事,但好好地活着则是为了以后“做大事”,我自我调侃,以此方式来减压放松。
餐后,用手机写了几行字,接下来在电脑上看新闻。《钟南山发话前 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中武汉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吕小红主任说:“我很强硬地拒绝了领导。我说,防护用品不到位就不许工作,不然等于是在病毒面前‘裸奔’。后来,一名护士长帮我们从别的科室借了7套防护服,我们才开始工作……”读到此处,特地把此话复制下来。是的,普通公民要敢于说“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害人不浅。此疫情的蔓延不正是与官本位意识有关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说,领导面对专家,“万万不可自作主张”。“官大学问长”、“权力是一剂春药”,当官后什么都懂,这头衔那头衔戴在头上,并不嫌其重——不觉得累,只嫌其少。有的官员有了权就不可一世,目中无人,自我感觉十分良好,非要下属听他的;下属若不听,则以“组织”的名义吓人家,旨在显示自己的权威,结果害人害已……
传奇警监王仲刚书法作品
写累了,就从书房移步至厨房,一天三餐可不能打折扣。妻子大约是为了节约,一天两餐,我们的生活节奏就不能同步。那么,手撕大白菜这样的粗活就由我来承担。那颗庞大的白菜时价12元壹角,那是腊月三十上午亲自买的,至今剩下三分之一,今明两天有望入肚。下饭的佐料酱也不多了,还得再节省一点。中餐是大白菜,还有肉元子及藕夹。我在思考是用大白菜烧肉元子,还是用肉元子烧大白菜。考虑到时间宝贵,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遂把肉元子和剩饭放在蒸笼加热;白菜用清水煮,加一点辣椒油,再添一点醋,不就成了酸辣白菜么?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过!
昨天计划今天不再在日记上费功夫、花时间,老老实实搞一点正事,可是北方某高校学者与我通话25分钟,又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他要我坚持……他还说我的文字若干年还会有人看,可是荣华富贵之类的东西就成了过眼云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朝唐寅《桃花庵歌》)
依照汉族民俗,今天正月初五是拜财神的日子。往年这个时节天还没亮,市民就在归元寺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人民警察也要随之跟上——维持秩序。如今国人才意识到这个特殊时期钱财并不重要,生命才是第一要著。哪怕今天的太阳比昨天还要干脆,可是武汉市民却不能享受,因为都在居家自然隔离,这么好的太阳真是浪费了。
网上新闻还说《因疫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专家建议安排好生活》。此消息与我无涉,因为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呢?我倒是建议看看关于死亡的书籍和影视剧,就不会对死亡充满恐惧。日本的电影《入殓师》,我是看过几次的,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到活着的价值。
有文友在微信上吐槽说:“我们配合医护人员巡查,他们有防护服,我们只有一个不保险的破口罩”。看来随着疫情的高涨,医护人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人民警察似乎被边缘化了。
作者张友文简介:文学博士、副教授;自诩“双十一张友文”(参评“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学言说者”、自号“功不唐捐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学》等专著四部,受邀至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讲授“公安文学”43场次,并在部分高级中学和高校进行(公益)励志讲座数场次。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