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进华(作者王进华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科教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研究院院长)
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跨学科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院几年来研发编写研学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研学导师施教情况、老师及学生研学评价情况,谈谈我对研学实践课程实现跨学科融合的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定义。跨学科:以学科为依托,以整合见解、构建更全面认识为目的的一种学科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跨学科是一种学科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由单个教师或教师团队对两门及以上的学科知识、资料、技术、工具、概念或理论进行辨识、整合与评价,以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创造性地使用多学科的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时,这些问题太宽泛、太复杂,靠单门学科不足以解决。跨学科要求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整合,并且选题更加具体。
多学科:通常指两门及以上学科的知识并置于一起。比如,针对“水”的主题课程,语文教师讲解与水有关的文化,物理教师讲授水的三态变化,生物教师介绍水对于生物的作用,地理教师介绍水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等等,但是课程到此为止,不进行整合,学科间是相邻关系。
要注重探索与实践跨学科融合的方法与策略。一门好的研学实践课程需要具备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多学科融合性、实施安全性等基本要素,要注重探索与实践跨学科融合的方法与策略。1.在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中跨学科要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2.跨学科要以学科为依托,但要超出单学科研究的视野,关注复杂问题或课题的全面认识与解决;3.跨学科要有明确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4.跨学科还旨在推动新认知、新产品的出现,鼓励在跨学科基础上完成创新与创造。
教育部等11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里明确了中小学生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这也就为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平台,为研学课程的研发提出了要求。
要注重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成效。1.研学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从现实情境中提炼出更多的跨学科课程研究的视角,进而整合生成全新的研学实践课程。例如我院在太原晋阳湖的研学实践课程中围绕水的主题,设计了水与生命的关系(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水资源研究(海水、淡水、污水处理、水净化、水污染、水的再利用等);水与文化的共生(风俗、艺术、诗词、摄影等)等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思想和学习方法能够整合,从而达到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做到跨学科融合。
2.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思维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参与更有意义的研究。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思维,是指发生在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3.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走出校园,丰富的研学主题和场景,为创造跨学科融合学习停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真实合理的情境是研学实践的重要一环,在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更好的学习知识。当然,学科知识掌握的深浅,决定着研学实践课程跨学科知识融合的设计效果。学科之所以自成体系是因为其具备完整的知识架构和研究方法,这是完成跨学科的基础。因此,研学实践跨学科课程,其涉及的学科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也必须是严谨的、经得住推敲的。
跨学科研学课程是研学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跨学科融合是研学实践课程研发老师的必备素质和努力方向。跨学科课程需要不同学科间的教师分工合作,在设计研学实践跨学科课程的时候就要思考问题如何设定,而不是过后思考。跨学科研学实践课程将赋予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更多内涵。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