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梁长江 黄肇欢 报道)4月18日,正是谷雨的前一天,清远市清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采风团一行8人在清远民协副主席、清新民协主席高峰带领下,来到清新区石潭镇石湖大雾山“老茶人茶业(蒲坑茶)种植基地”进行春茶开采采风活动,受到清新民协荣誉顾问、清远蒲坑茶工艺制作非遗项目负责人黎书辉先生的热烈欢迎。
高峰、黎书辉和文艺家们在茶园合影
黎总的蒲坑茶种植基地位于石湖千米高山大雾山上。石湖位于石潭镇西北部,距圩镇约26公里,这里保留了完整的自然乡村风光,是一个让城市人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的地方,提起石湖或许大家脑海中马上想起曾上过“央视”、“甜过初恋”的“一点红”番薯吧?其实,这里有比“一点红”番薯更有悠久历史的特产——石潭蒲坑茶。
黎书辉手把手教女文艺家摘茶
为追寻蒲坑茶的历史渊源,采风团在黎总的引领下来到大罗山脉的最高峰——大雾山,观赏了屹立于山涧之巅的原生态蒲坑茶树。高耸入云的大雾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故当地人也称为“云雾山”,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春季的云雾山,苍翠欲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缥缈得像人间仙境,和煦的春风吹过,一股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整个茶园就像绿色的海洋,茶树栽在小山岗上,每个小山岗都被一丛丛茶树覆盖着。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像是在绿色的海洋里畅游。爬到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向下望去,绿色尽收眼底,茶园仿佛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排排整齐的茶树从山底盘旋而上,像一个个绿色的堡垒,鲜嫩的一丛丛茶叶,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茶丛中间零星地点缀着黄色的,白色的野花,有的已经绽放,有的羞涩地含着苞儿,犹如刚出浴的美人。
满怀丰收喜悦的女文艺家
茶园的底部是一片沙糖桔种植基地。这些开满橘子花的橘树将一方茶园团团围住,像一圈鲜活嫩绿的屏障,深吸一口气,顿时感受到茶花与橘子花混合在一起的负离子空气随风送来缕缕清香。
采风团中的美女一早被美丽的茶园吸引,纷纷转身变成采茶姑娘,零距离亲近茶园。她们一边采摘茶叶,一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影,一边唱起民歌名曲《采茶舞曲》:“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采茶采得心花放, 采得茶来满山香;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摘下的青叶篓里装,缕缕新茶放清香,茶篓两膀挂,年年丰收蒲坑茶……。”甜美的歌声在大雾山谷回响。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朱权在《茶谱》中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
蒲坑茶种植在纯天然无污染海拔近千米高山上的蒲坑深山上,从不用化肥农药,加上常年云雾缭绕,雨露充盈,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得山茶吸取日月之精华,融天地之灵气,因而石湖蒲坑茶种植基地出品的茶叶更加优质鲜嫩,醇香浓郁。
据黎总介绍,采摘到的茶叶马上运输到制茶车间完全手工制作,茶叶采摘后,经炒、挫、大烤、蒸等工序制作而成,汤色清澈明亮,气味香醇,味道甘凉,口感爽滑,无苦涩感。此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蒲坑茶“清香、味浓、甘香、纯净、耐冲、可口”,有清热化痰,解无名毒,以及消解脂肪、提神等功效。石湖蒲坑茶种植基地已有1千亩,因蒲坑茶供不应求,下一步黎总将联合村民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万亩,决心以实际行动重振“享誉滨江三百载”的蒲坑茶声誉。
或许茶叶太绿了、太嫩了,在绿意葱茏的大雾山一起摘一缕芳菲的茶叶,难以填满这一浅浅的茶筐,天色不知不觉暗下来了,文艺家们嚼着刚刚采摘到的嫩绿蒲坑茶叶,感受着“大雾山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春景,踏着那一抹斜阳,沐浴着那大雾山负离子空气,依依不舍踏上回程之路。
据悉,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还有清远民协理事、清新民协秘书长梁大成,清新民协副秘书长何旻峻、组联部长青青、荣誉顾问李石坚以及何诗欣、王丽菲、温玉玲等文艺家。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