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鹏
从课程设计和基地场景化创设,解读让红色研学直达学生心扉的基本要点。以红色研学导师的带队技巧入手,解析研学实践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解读研学导师岗位技能的PEERS五要素模型。分享最新的研学教学理念和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的教学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实践。研学基地/营地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议。
第一个话题:关于红色主题研学实践的现状研学实践基地/营地主要分为五大主题板块。分别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从课程和活动角度看,红色主题融入各个板块的,因为红色文化既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在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重要价值支撑。
从我们的调研课题数据看,研学基地/营地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是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最迫切解决的难点问题是课程设计和团队建设。关于红色主题课程和研学导师配置的数据看,具有10个以内红色主题课程的占比超过一半,令人忧虑的一点是8%没有研学导师。
第二个话题:关于红色主题研学实践的关键因素研学实践的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站在全域研学的视角,全域研学就是在区域内,以教育 + 旅游 + 文化+ 体育等为核心,打造研学旅行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在许多区域研学的建设实践中,发现只有在全局、统整的角度上,才能形成一盘棋,形成区域整体的合力,让区域的研学基地/营地,研学机构良性优质的发展。需要在这个高度和视角下,按部就班的开展研学实践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第三个话题:关于研学实践人才培养研学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点是研学导师的培养,研学导师作为一个职业,首要是分析其职业素养。
职业的核心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核心指标。研学导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指标:积极、共情、探究、关系、安全。
积极&共情
研学导师要具有探究精神,对于红色文化的研学导师更需要在探究教学上下功夫。要学习和践行PBL、STEAM等教学策略在红色研学实践中实际应用。
研学导师的核心素养模型简称为PEERS,是研学导师培养和教学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考核标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研学导师。
在春节新冠疫情期间,线上研学平台已经通过网络开展研学导师岗位技能的培训,为研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个话题:关于研学实践课程设计
红色研学实践的课程设计从情景物化、红色+系列化主题设计、融合式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分享。
我们在“红色+”系列化课程设计,线上线下融合式实践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际案例。希望在疫情后更多的与研学同行探讨实践。
以上为内容节选
点击图片↓↓↓收看录播视频
专家简介
徐鹏,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早期教育发展促进会监事长,世中联儿童健康教育与保健专委会理事。负责研学旅行目的地打造,研学基地/营地规划、教学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