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使命,传承革命传统”系列之三
文/田建国
滦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这里就有了共产党员,并组建党支部。1928年,在这里始建党的县级领导机构——中共滦(县)乐(亭)中心县委。1938年7月,以这里为主要策源地,爆发了震惊中外、彪炳史册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暴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以“倾家荡产”的精神支援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革命战争年代,滦南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自由和民众幸福,赴汤蹈火、奋斗求索。丰(润)滦(县)联合县(滦南县的前身)首任县委书记周克刚就是优秀的代表。
周克刚
周克刚,原名周文光,化名田光。1915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滦县杨岭(今滦南县南堡镇杨岭渔业村)一个渔业资本家家庭。他8岁入私塾,18岁就读北平私立志成中学。1935年高中三年级时,积极参加“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与“一二•九”运动领导者之一的黄敬结识并投身革命。他1936年5月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接触马列书籍,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北平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委员。
“七•七”事变后,周克刚随黄敬先转移到山西太原,后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任阜平县王快区抗日救国运动委员会(简称抗救会)主任。1938年1月,调任深泽县抗救会主任、县长。1938年秋,周克刚奉命筹建冀中抗日青年救国会,任主任和冀中区党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兼任青委主任)。1938年2月15日,他率深泽县军民与日军苦战3小时,击退400余日军的进攻,胜利完成守城任务,深得百姓称赞。他还曾组织民兵参加“齐会战斗”,有力配合了一二○师作战,受到贺龙师长的表扬。
1943年春,周克刚在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期满,被分配到冀东任中共第十三地委宣传部部长。1943年7月,在丰(润)滦(县)昌(黎)乐(亭)联合县第三、第四总区基础上建立丰滦联合县,周克刚任中共第十三地委委员兼丰滦联合县工委书记;1943年底,中共丰滦联合县工作委员会改称丰滦联合县委,他兼任县委书记。
周克刚到任之时,正值冀东形势最为严酷的时期。日本侵略者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步步升级,日伪军频繁扫荡,在滦南地区潘家戴庄等地制造了多起杀人惨案,许多基层党组织陷于瘫痪。他带头深入敌占区的村镇,一个党员一个党员地找,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地恢复,使农村党的组织重新开展起活动。之后,全面开展区、村政权建设,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他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组建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动员各个阶层投入抗战。他不仅将青年报国队改建成民兵组织,还利用家在沿海的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沿海根据地,动员广大青年在抗日斗争中大显身手。1943年10月,柳赞的10余名民兵智截了在曹妃甸浅滩搁浅的1艘日军运输船,把甲板上的5名日军和1名翻译扔进大海,将船舱里的4名日军和12名船员缴了械,获长短枪12支、子弹8000发、原煤400吨。抗日战争时期,滦南地区民兵共参加作战127次,其中配合部队作战61次,独立作战66次。
抗日战争时期的周克刚(右)
1944年4月间,周克刚和第四地区区委书记丁振军、专署公安处处长李东冶等指挥县公安科,在高各庄破获了一个蒋、汪、日“三位一体”的汉奸组织,确保了党组织和政权的安全。1944年11月6日,刚刚卸任丰滦联合县委书记、转任中共第四地区区委代理书记的周克刚,与区队长张鹤鸣组织指挥一区队6个连和丰滦、滦(县)卢(龙)2个公安队,以及地方干部、千余名民兵,在六虎头设伏痛击了姜鹏飞“天字号”绥靖军,共击毙绥靖军273名,打破了“天字号”绥靖军的“扫荡”计划。
解放战争时期,周克刚任冀东第十五地委委员兼玉田县委书记和县支队政委,中共第十五地委宣传部部长。后任天津市军管会塘大区分会主任。
1949年5月7日,刘少奇(左)视察天津,在天津市军管会塘大区分会主任周克刚(中)陪同下,在塘沽永利碱厂同厂长佟翕然(右)合影留念。
1954年在包头市沙滩筹建包钢,周克刚时任包头钢铁公司副总经理兼计划处处长,负责包钢全面实施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塘大区委书记兼区长和工会主席及区政协主席、天津市建委副主任、包头钢铁公司副经理、陕西省冶金局局长、北京市冶金局局长、国家科委标准局副局长、首都钢铁公司副经理。在冶金战线整整战斗了二十多个春秋。1984年3月14日在北京病逝。
周克刚与田惠中
在冀中抗战期间,经区党委副书记鲁贲介绍,周克刚与时任九分区抗联会主任、党组书记兼地委妇委书记的田慧中结为伉俪。利用区党委开会时举办的婚礼上,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亲自为其主婚。周克刚与田慧中一生相携相爱,子女们继承父辈的革命传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
注:本文根据滦南田建国“镜由心声”和北京三十五中“志成后人谱”整理。
田建国,祖籍河北滦县。198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历任滦南县委办公室科长、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党史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