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峡江踪影:寻找清远龙行拳“隐世高人”

发布时间:2019-11-11 17:31: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高峰 报道)近日,我们慕名来到清远市清城区沙田村某农庄,在激昂的中国功夫音乐声中,我们观看了一场武术表演,只见一位精神抖擞的长者,摆开阵势,一组与动物打斗动作相似的惟妙惟肖的拳术,舞得虎虎生威,令人不寒而栗。这是什么拳种?为什么与我们平时观看的咏春拳、少林拳、太极拳不同?倒是有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影子?虽然不清楚是不是形意拳,但我们看后都非常开心,全场喝彩。庄主最后介绍长者给我们认识:这是沙田石咀村民李榕新,平时喜欢练习武术,但很少参加比赛。我紧紧握着李师傅的手,从他炯炯有神、目光如炬的气场里,我隐隐感到,眼前的李师傅,绝非是个平凡之人,说不定是个武林中传说的“世外高人”。

清远龙行拳第四代传人李雄(右一)在指导武警战士

龙行清远 少林传播

中国武术民间流传甚广,如果你有一身功夫,闻者大都对你肃然起敬,退避三舍。历代统治者对民间练拳者加以防范,更不提倡弘扬,真正的高手多隐于世,或深藏于名山大泽。

话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有一位传闻是少林寺总教头罗姓和尚来到清远沙田村附近的寺庙“挂单”。这个寺庙位于笔架山麓的山间, 倚靠青山, 环境清幽静, 被誉为寂静清幽的修行之地,但此寺不设功德箱, 不接受捐赠, 僧人们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

清远龙行拳第二代传人李炳均像

罗教头来到寺庙山门,看见镇守山门的韦陀像手中平端降魔杵,就知道这个寺庙规模一般,只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第二天就要离开寺庙,自己想办法解决衣食住行。

这个罗教头并非是个普通和尚,他手中握有嵩山少林寺宋代福居禅师编写的十八家武术古拳谱,精通天下十八家短打绝招。因为其时兵荒马乱,国家正处于变革的前夜,他于是决定还俗,回自己家乡隐匿。

清远龙行拳第三代传人李榕新表演“龙行拳”

有道是:缘分天成。罗教头第二天南返广州途中经过沙田石咀村,来到一户李姓人家门口讨碗水喝。屋内有一位12岁的男孩带着一位3岁的弟弟在玩耍,年长的孩子见到罗教头一身和尚打扮,就热情招呼,斟茶倒水,送粥送饭,还不断称呼“师傅好”。

这位12岁的男孩子名叫李炳均,也就是李榕新的父亲。不久之前,李炳均的父亲、也就是李榕新时值壮年的祖父李成被人殴打而死,40多岁就撒手人寰,令全家人悲痛欲绝。为了强身健体,保卫家园,李氏家族决定聘请师傅给小孩教授拳术。而罗教头的到来,似乎预约一样,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于是,聘请罗教头留在沙田石咀村做武术教练。

罗教头每天晚上带着李炳均两兄弟练习武术,从站桩、扎马步开始练习基本功,然后才教授少林拳。还有一些模仿龙、蛇、虎、豹、鹤等动物打斗动作的“形意拳”。

罗教头对李炳均两兄弟的感情确实师徒如父子了,他认定了两兄弟的人品端正,不会对社会造成损害,还能光大李家门庭,于是敞开心扉,用心施教,将自己一生的心血无私传授。

罗教头的“形意拳”好,好在哪里?这是一门高深学问,是一门传统文化顶尖的艺术,她源于少林龙形拳,但又添加了罗教头的自创套路,攻防兼备,虽然外在表现没那么好看,没有少林拳的舒展,没有太极拳的飘逸,但她是优秀的拳种,那种美存在于李炳均等修炼者的心里,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即使时隔70年后,我们观看李炳均的儿子李榕新的演练,也是很赏心悦目。

李炳均的父亲李成曾汇聚了6个股东,合股在清远县城上廓街渠坑口开了间“合祥”杂货铺,还兼营卖石灰、槟榔、水果。李炳均长大后“子承父业”,不但是个出色商家,还是一位隐世武林高手,他店中的伙记,个个调教得身手不凡,除了发薪水外,还每个人每年补贴6担大米。李炳均是个典型的儒商,对村人济世为怀,慈善友爱,经常扶贫济困、修桥补路,还对没钱殡葬的村人赠送棺材。

“合祥”杂货铺从1904年10月16日开业至1959年11月10结业,历时55年,李炳均最后因被评为地主身份,只好将杂货铺卖掉。李炳均的师傅罗教头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离开清远回到广州,分别之时,罗教头告知李炳均,他的俗家名字叫罗家材,他所创立的拳种叫“龙行拳”,李炳均是他的嫡传第二代弟子。

不知不觉,罗教头从1946年至1959年留在清远,转眼就做了13年师傅。然而,罗教头一个不经意的传播,却令清远诞生了一个新的拳种——清远龙行拳。

龙腾凤城 李榕传承

清远龙行拳第三代传承人李榕新,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现年77岁,3岁跟父学艺,武功基础扎实,深得其父武学真谛。1955年李榕新在沙田小学入学读书,读到四年级就回生产队参加劳动,赚取“工分”。

李榕新是个头脑灵活、记忆力超凡的后生哥,不管什么技艺,只要他看过几次,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样品。他最拿手的手艺就是做木工,无师自通的他利用农闲时间帮人做水桶、木盆、餐柜和衣柜。

邻村有一好事者,怎么也不相信李榕新懂得箍水桶,于是以10元为奖金,要求李榕新当众做个新水桶,待箍好后装满水检验,不漏、不散为合格,奖金照发。否则就要双倍罚款,当众认错。

20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以记“工分”发粮食,社员每天耕作大约10小时才能挣10个工分,每个工分折合成人民币大约1角至5角不等。10元在那个时代是人民币的最大面额,可以算是“天文算字”了,社员至少要做100天左右才能能挣到。

只见李榕新在大榕树下摆开阵势,扎好马步,在杉板上一轮锯、刨、凿、钻,然后镶嵌好水桶横梁提手,就叫人提水过来测试。有个眼尖的社员发现水桶未箍,就大声提醒说:“榕新,你的水桶未上箍啊!”李榕新信心百倍地说:“放心,我做的水桶不用箍也散不了。”于是,他手提盛满水的水桶绕行一圈,果然滴水不漏。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李榕新接过奖金,凯旋而归。

时光消逝,寒暑易节。李榕新在沙田石咀村每天晚上一如既往练习少林拳和龙行拳,不断模仿龙、蛇、虎、豹、鹤的五形动作,在“形意拳”基础上揣摩龙行拳的武学精髓。

龙行拳的步法稳健,“四平大马”马步稳如泰山,还可以迅速转为“子午马”。从步法上看,龙行拳已经融洽了洪拳、南拳、蔡李佛拳、白眉拳的“子午马”步法精华,特别是“狮子上楼台”招式,以脚指力聚千钧,稳步上楼,把广东舞狮最精湛的内容融会贯通。

1964年,李榕新已经成长为一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龙行拳已经练得炉火纯青,而且还是个大力士,有项羽“力拔山河”的遗风。有一次他在农村看见两只公牛打架,为了避免撞伤村民,李榕新勇敢地冲上去,摆开“四平大马”,拉住一只公牛的牛尾巴,硬生生将其分开,令村民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李榕新跟着父亲到县城下濠基参加打醮祈福活动,看见有个小偷偷了主人家100多元钱,于是就悄悄跟着小偷回到家里,喝令他交出被偷之钱。小偷见来者是个青年仔,就向外面发了个信号,瞬间就有十几个人追来,围住李榕新叫嚣:“你有本事打赢我们,就可以拿回钱”。血气方刚的李榕新一听立即火冒三丈,飞起一脚,将站在最前面的一个青年人踢倒,摔了几个跟头后,几乎跌落下濠基鱼塘,后来李榕新手急眼快拉了回来。小偷见状,知道打不过李榕新,于是乖乖交出赃款。

望看这群人退走的背景,李榕新一时感慨万千。拳艺虽然不是谋生手段,但也不是可以随意弃置的东西,真正的拳艺终究是高深的。他敬佩师公罗教头的慧眼,更感叹亦师亦友的父亲教诲,如何做人是无比重要的人生课题,父亲李炳均不追求名利,不在人前轻露绝世武功,默默一生,周围人大都不知道他是龙行拳真正的传承人。李榕新本来不想出手,但因为自己已经身处险境,才俯视那些骄傲轻狂之辈,出手教训一番,让其深刻反省。

沧海横流 英雄本色

龙行拳是集搏击、强身为一体的武术套路。她以“龙”为精神意念,“行”为运动指南;“拳”为武术法则,将龙的精神、龙的形象、龙的文化内涵寓于龙行拳套路之中,使习武者内在的精神意念与外在的肢体活动高度和谐统一,从而熔炼成拳术,达到“神形兼备,内外兼修”要旨。

龙行拳创始人罗教头亲身传授的“罗氏龙行拳”,将太极、形意、八卦、通背、少林长拳等拳种的精华熔于一炉,经过反复研究、练习,精雕细刻,日臻完善。其独特的飞舞盘旋、浪里翻身、翻江倒海、云游四海、呼风唤雨等动作;弹腿、踹腿、蹬腿、寸腿、后扫腿等五种腿法招式;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丁横裆步、骑龙步等八种步型;摆步、扣步、击步、跟步、过步、插步、纵身跃步等七种步法;配合冲、砸、抡、贯、劈、崩、钻、炮、横、连环三锤、四锤等十一种拳法;以及掖、插、穿、挂、推、托、拍、摔、摆、撩、云、抹等十二掌法和腾空飞脚的动作套路。

经过第三代传承人李榕新的不断发展完善,龙行拳整套拳术的演练仿如游龙戏水、变幻莫测于天地之间,攻防兼备的格斗图景壮观灿烂,把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榕新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向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时代,大跃进、人民公社、联产承包制等社会形式不断更新,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流毒,农村仍然存在恃强凌弱的霸凌人,而坚持正义的李榕新却遇到过不少挑战者。

某日,李榕新用自行车为生产队拉猪粪,经过沙寮风雨亭时,突然狂风骤起,眼看一场大雨就要降临,他刚支好车架,准备入风雨亭避雨时,恰好遇到县城某拳馆的师傅用大板车拉鱼草经过。农村机耕路本来就窄小,两车相遇,拳馆师傅小心翼翼而过,也许是因为猪粪太臭,拳馆师傅一手拉车,一手捂鼻,谁知道一阵狂风吹过,鱼草车失去平衡,连人带车跌落路边大水坑。拳馆师傅却说是榕新碰到他的车才跌下水坑的,要求榕新赔偿损失。榕新连忙否认,再三解释,出于好心,上前拉他起来。谁知道对方出其不意兜头一拳,直劈过来。榕新吓了一跳,急忙闪避,对方接着一个“鬼王拍蝇”,变拳为掌,直拍榕新脸庞。榕新见状,本能地闪电匍伏,并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后扫腿击中对方要害,令其霎时失去战斗力。过了一会儿,拳馆师傅艰难爬上路基,喘着大气摘下草帽。榕新仔细一看,原来是新桥村的一个远房老表,真是不打不相识。此事传开后,村民才知道榕新的功夫了得,并笑称为“一脚制伏碰瓷教头”。

有一次,李榕新经过县城中山公园榕树头,看见有两个人因下棋而争吵,继而打架,当时围观了不少人,李榕新见状便上前规劝。其中一个大个子骂榕新多管闲事,说自己是个“退伍军人”,正在火头上,再不走开就要揍他。被打的人见榕新劝架,迅速躲到他身后。大个子以为榕新是对方救兵,于是挥拳上前殴打榕新。榕新再三劝解不要动手,大个子仍然殴打,一拳、二拳、三拳,当打完第三拳时,榕新反手一掌,霎时将对方拍晕在地。大个子醒来后,才知道遇上了武林高手,连忙道歉认错。榕新怕自己出手太重,误伤人家,便叫大个子留下地址,自己回家配好跌打药送过去,最后医好了对方。有好事者笑称此事为“一掌拍晕‘退伍军人’”。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大个子“退伍军人”未必相信,为了安全起见,他将余下的一包跌打药拿到县医院化验,后来去询问结果时,才知道院长将他送来的跌打药煲来饮了,还问他是在哪里开的药?原来院长在办公时因圆珠笔跌落地下,弯腰拾笔时胸口不小心撞到台角上,击中要害穴位,虽然自己是医生,但怎么也治不好自己的病,正是这袋药意外治好了院长的病患。

中华医术闻名于世,有很多药剂的治疗功效千百年来大放异彩,在某些方面比西医强百倍。当年龙行拳的创立者罗教头带来清远的嵩山少林寺宋代福居禅师编写的十八家武术古拳谱,其中就包含了中医跌打刀伤药秘方。李榕新有一次被汽车撞伤,造成骨折,他自己上山寻药,一个星期就治好了,可见中医的神奇效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湖南籍民工来清远木器厂打工,因砍树时被大树压伤,到广州医院治疗了七个月未能痊愈,怕风、怕冷,即使是夏天也要盖棉被。恰好李榕新在木器厂做门卫,某日老板宴请员工聚餐,榕新将一瓶珍藏的药材泡浸酒拿出来分享,大家尽欢而散。

第二天一早,榕新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只见湖南民工冲进室内,抱住榕新问昨天晚上泡浸的是什么药酒?原来他因为昨晚因偶尔饮了一杯榕新泡的药酒,饮后觉得非常舒服,居然睡到出汗,下半夜不用盖棉睡觉了。榕新得知民工情况后,甚为欣喜,古道热肠的他利用休息日亲自上山寻找药材,洗净、晒干、配好剂量,然后让对方浸酒。民工饮完浸泡药酒,多年的病患也治好了,还送来1000元红包酬谢榕新。

龙行武馆 李雄扬威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武林英雄万古流芳。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武术门派众多,其武林宗旨基本是“抵御强敌、救国救民、惩恶除奸、锄强扶弱、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若论武林圣地,惟少林、武当、峨嵋等为首位。中华武术文化,或口耳相传,或秘籍教授,世代传承,不断发扬光大。得武术真传者,除非名师教诲,武学正宗,门徒自幼勤学苦练,天资之外更不避寒暑。进入21世纪,清远龙行拳掌门人正式由第四传承人李雄接任。

李雄,字伯坚,榕新之子,炳均之孙。自幼跟随父亲晨钟暮鼓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虽然不是魁梧大汉,但身长八尺,外貌与举手投足与我国功夫高手李小龙非常神似,有“翻版李小龙”之誉,深得清远武林同仁敬佩。

2017年3月25日,“清远龙行拳武术馆”在清城区汇样路举行揭幕仪式,正式成为清远龙行拳爱好者练拳习武的训练场馆,由李雄任馆长兼总教练。出身于武术世家、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全国首届咏春拳理论与技术研修班”的李雄,除了熟习龙行拳,还擅长咏春拳擒拿与反擒拿技术和实战运用,曾荣获第二届吉隆坡国际武术公开赛金银奖、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金银奖、第四届岭南精武传统武术精英赛金银奖等殊荣。

李雄借助“清远龙行拳武术馆”,决心以实际行动挖掘、整理从不外传的源出少林的龙行拳武术遗产,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为家乡培养造就武术人才。

当年李炳均跪拜武艺超群的罗教头为师傅后,接到家中执教,相敬如父,他俩朝夕相处,练拳习武十几年,承接了罗教头平生所学的功夫,成为龙行拳第二代传承人;第三代传承人李榕新武艺高强,还祈求修炼长进,继续深造龙行拳,经过数十个春秋的勤学苦练, 榕新的武艺更加高强,掌握了不少绝技,龙行拳理论也达到较高造诣,还学到了福居禅师的神效跌打驳骨医术。

李榕新七十大寿之日,正式授予李雄为龙行拳第四代传承人,吩咐他可以入城授徒传艺,并取出珍藏多年的少林龙形拳秘籍、少林寺拳论以及经三代师傅不断完善的龙行拳谱。

如今,经过四代传承,源出少林龙形拳的龙行拳功法独特,她以浮、沉、吞、吐、抽肩、摄肚、蝉羽、含胸、龟背等多角度不重复的招式扬名于世。

步入龙行武术馆,龙行拳的套路名称高挂墙壁:龙行十八摩、龙行二十四度断桥手、生龙活虎、严桥、猛虎跳墙、四门挑打、鹰爪、单刀匹马等拳类;陈列的兵器主要有少林双头棍、长棍、九手棍、大刀、双刀、单刀、耙头等。

李雄表示,经过多年磨砺,龙行拳在强身健体方面有良好效果,不仅适合男女老少参加训练,而且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大有裨益;龙行拳武术馆在习武的同时,用传统国学的礼仪培养尊师重道、仁义孝信的品德,既可增强体质,又能修身立德。李雄特别强调,武术运动近年来在清远方兴未艾,龙行拳武术馆今后将成为清远习武者训练、交流的平台,以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吸引广大市民习武健身,努力将清远打造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武术之乡。

[采访手记]:经过半年的追寻和采访,终于发现清远除了现行的咏春拳、少林拳、洪拳、大成拳、形意拳、莫家拳、蔡李佛拳等知名拳种之外,还有隐藏乡间一百多年的龙行拳,为清远武术百花园又增添了一道亮丽风采。期待龙行拳第四代传承人李雄以“雄踞粤北,百炼坚韧”的治学精神,带领广大武术学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乘风破浪,将龙行拳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