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弘扬李杜精神 搞好诗词创作

——在香山李杜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9-11-06 18:16: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任玉岭原国务院参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杜文学社名誉主席

大家知道,诗歌、词赋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由“诗经”开源,唐代之前留下的《关睢》《离骚》、《孔雀东南飞》、曹操的“七步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诗歌对中国影响几千年,至今我们仍耳熟能详。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更是迎来了创作高潮,唐诗留下来的就有5万首之多。诗歌各个国家都有,而靠文字发音的“平上去入”而约定成俗的律诗,是中国才有的。以唐朝李白、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历朝历代出现过一大批伟大诗人,包括毛泽东、郭沫若、陈毅、郭小川等,他们把中国诗词发展到极致。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两人并肩站立在中国诗歌的顶峰,他们成了万世不朽的丰碑。

李白、杜甫的诗作之所以沁人心脾、令人赞叹,长颂不衰,而在于他们的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他们的诗歌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实际,既饱含忧国忧民之情,能够对家国的山水人文报以博大精深的思想情感,又能够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太平盛世的黑暗和危机,给予揭示并抨击。他们这种直面社会、直面人生,为时为事而作,为民生苦乐而歌的诗人作风和情操,永远值得学习和弘扬。

李杜文学红色诗词研讨会在香山大学堂举行

正如柏盛美会长所讲,李杜文学社的成立,就是为了更好传播李杜诗作,更好弘扬李杜精神。李杜文学社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广为关注和支持。为了不辜负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期盼,李杜文学社一定要按照习主席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指示精神,系统挖掘和梳理好传统诗歌资源,让那些与诗词相关的广阔天地里的遗存、禁宫里的文物和书本里的文字都能活起来。同时需要本着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的原则,搞好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弘扬好主旋律、传播好正能量。尤其要对那些不忘初心、弥足珍贵的红色诗词进行大力度的传播和弘扬。

李杜文学社成立后,大家把我推到名誉主席的位置,这使我为之诚惶诚恐,同时也感到肩负责任的光荣和繁重。大家推我的理由,是前几年解放军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我的《中华三百名城颂》和《新编中华三百名城颂》两套诗集。这两套诗集出版后,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并被中国读书协会副会长甘其勋教授撰文推荐其走进校园。这里我就根据柏盛美同志的建议,简介下这两套诗集。这两套诗集是我在50多年的工作中,通过对300多个城市长期观察写成的。是以记事的方式,记述了中国300多个城市的山水、地理、人文和风光,并附有12万字的注释。大文豪老舍先生的后人、中国文学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同志在为该诗集作序中写道,《中华三百名城颂》是任玉岭对祖国大爱精神的写照,因其紧贴群众、紧贴实际、紧贴生活,一定会使百姓喜闻乐见,而且会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韵味引起读者关注并作为文化创新产品得以传承。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三百名城颂》共收集我对300个城市颂词。后来根据一些城市的要求又补充30多个城市,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时,并更名为《新编中华三百名城颂》。两次出版共11000册,现已售罄。最近,中国互联网新闻联播已将这套诗集全文播放。《人民日报》《中国报道》等媒体也已开始转载,前天,我发现《今日头条》这个媒体也在转载这部诗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没有想到的。

任玉岭在李杜文学研讨会上讲话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部诗集的大体内涵,这里我朗诵人民日报转载的前两首诗,供大家笑纳。

七言律诗·颂南阳

文化名城看南阳,历史厚重震四方。

医祠纪念张仲景,武祠纪念诸葛亮。

张衡发明地动仪,汉画馆里多宝藏。

雪垠巨著李自成,月河三书写帝王。

内乡南阳府衙古,山陕会馆社旗乡。

恐龙蛋多聚西峡,独山翠玉远名扬。

白河两岸景色美,桐柏淮源好风光。

地灵人杰名流多,英雄雪枫人不忘。

五言绝句·颂都江堰

天府众人赞,皆因都江堰。

城与堰同名,博得双遗产。

古堰两千年,景美青城山。

鱼嘴分岷江,宝瓶控水灌。

离堆二王庙,人把李冰念。

青城天下幽,古木刺破天。

野花开遍地,鸟语伴清泉。

道教发源地,景随步移换。

休闲好去处,游人多忘返。

什么是好诗?根据我的研究,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就是好诗,人民喜欢的就是好诗。而要写好诗歌,一要弘扬李白、杜甫的那种家国情怀,要为时为事而作,为人民苦乐而歌。二要深爱百姓,要对人民爱的真挚、爱的彻底、爱的全面。三要扎根人民,深爱祖国,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要歌颂真善美和鞭笞假丑恶。四要使创作接地气、增底气、灌生气,要重视塑造我国的文明形象,展示我国的历史底蕴,强化中国的风格和气魄。五要以辩证的思维,既相信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反对以洋为尊、以洋为贵、以洋为美,也要反对固步自封,僵化不前,善于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搞好传承和创新。而要做到以上五点,在当今十分需要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定对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四个自信。

我的《中华三百名城颂》之所以能两次印刷和被《人民日报》等多个重要媒体转发,我分析是因为这套诗集挖掘和汇集了中国优秀的人文古籍和传统文化,有利于向全国,全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我是学理工科的,总的讲,我还是一个真正的诗界外行。还要好好向今天到会的各位专家、诗人们学习。这次由李杜文学社推进的红色诗词系列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大力支持。我衷心祝愿大家团结起来把这项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为搞好红色诗词的弘扬,为中国诗词创作的健康发展和不忘初心传播好正能量,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