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第三届广东祠堂文化研讨会在清远英德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06 10:49:4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高参 彩云 黄肇欢报道)近日下午,由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清远市文联主办,清远市民协、英德市文联承办的第三届广东祠堂文化研讨会(祠堂文化与现代乡村建设)在英德连江口镇浈阳坊会议室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嘉宾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嘉宾

据悉,本次活动目的是促进广东省文化祠堂的建设工作,探讨乡村祠堂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介绍和推广各地祠堂及古建筑保护经验。

研讨会上,英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蓝兴强介绍,近年来英德在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在推动新村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积极做好乡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为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乡风文明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研讨会现场

会上,专家们就如何做好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对祠堂建筑的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关系,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等话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提出了“重视传承乡村传统节日,抓好祠堂文化转型落地”的观点;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实寄语当地政府“祠堂保护从制度上要有保障,对宗祠文化要有文化自信,把它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强调“祠堂建筑是崇宗敬祖的人性空间、契合自然的人性尺度、继往开来的人性智慧、天人合一的人性追求的具体体现,祠堂文化的价值值得珍视和进一步挖掘。”

出席研讨会的清远民协主席吴共建和副主席高峰、李敦平、范桂典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晓春,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苏桂宁,英德市政协副主席林超富等专家先后发言,他们认为,英德地区的祠堂文化传承得较好,祠堂有着十分显著的民族特征。希望大家能把祠堂保护与乡村文化建设、居民生活结合起来,让祠堂文化继续在乡村发挥其凝聚宗族、传承文化的作用。

本土文史专家、清远市民协副主席兼清新区民协主席高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个姓氏的开基始祖,都有一段艰辛创业史,为后人留下众多精神财富,保护好祠堂,可以增加乡村游资源,拓展村民创业空间,带动乡村经济繁荣,增强他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家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高峰特别强调,祠堂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果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和城市发展而忽视对祠堂的保护,将给后人留下千古遗憾!

会前,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先后到九龙镇金造村罗氏家庙、黄花镇寨山彭家祠、英城街道朝选林公祠和连樟村等地调研。

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粤海风》杂志社主编卢瑜,清远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林闻,清远市民协主席吴共建、英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陈瑶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