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高参 黄肇欢 报道)“广州有螺冲,清远有螺塘”——这是一句流传于北江流域的俗语。古代南来北往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商贾贩卒,在途经清远至广州的水路时,必定会品尝这两个地方出产的田螺。因此,清远至今仍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田螺姑娘》民间传说。
黄永强总裁(右五)与高峰主席以及文艺家们合影
近日,应清远鹅中鹅养殖公司总裁黄永强先生邀请,清远市清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文艺家前往螺塘采风,感受螺塘村螺文化氛围,品尝传统美食“螺塘炒螺”。
螺塘村,位于清远市区城东北28公里的江口镇(今飞来峡镇),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村,因村后山形田螺状,山下有水塘,故名。此地因盛产粒大肉脆清爽的优质田螺而闻名省港澳,田螺是村民餐桌上常备佳肴,每到晚上,家家几乎传出炒螺声,“螺塘炒螺”成为当地的美食品牌。
远眺螺塘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螺塘村鹅中鹅公司的百亩稻田迎来了田螺丰收的喜悦。来到村边,用竹网围着的稻田映入眼帘,远远望去,稻田里成熟的稻谷一片金黄,稻田边还有一大片浅水塘,里面除了水,没有种植农作物。当我们走近时,一大群白鹭从浅水塘里腾空而起,甚为壮观。
稻田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呢?走近一看,原来,稻田里有很多田螺。鹅中鹅公司总裁黄永强说,这就是螺塘的宝贝——已经有千年养殖历史的“螺塘田螺”。
“腩肉炒螺”是黄永强总裁的“拿手菜”
“螺塘田螺,它的特点是圆满肥美,鲜甜清爽,这是上天赐给我们螺塘人民的美食”,黄永强说,这些池水塘,原来是由滩涂改造而成的农田,后来丢荒了。看到这些丢荒的田地,本来在村中养殖黑鬃鹅的黄永强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就想办法把稻田租赁过来。于是将祖传稻田放养田螺技艺重新发扬光大,“螺塘田螺”经黄永强总裁提纯复壮后,恢复回归到品质和口感纯正,生长快、周期短、病害少、管理方便等优点。
黄总说,田螺吸收天地精华,从来不用喂饲料,一个人能轻松管理几十亩稻田,每天测试水源PH值就可以了。当然,管理轻松并不代表不需要技术,黄永强说,要想养出品质好的田螺,选用的水源非常关键。
原来,螺塘的优势是水源,北江流经此地,河网纵横,溪流遍布,村前屋后,溪水潺潺。当鹅中鹅公司喂鹅时吃剩的花生麸饲料流入浅水塘时,这样的水质养出来的田螺肉质就自然鲜美、鲜甜、清爽。
由于螺塘村养出来的田螺品质好,在上海市的专卖店,黄永强公司出产的“螺塘田螺”非常受欢迎,可以卖到10块钱1只。
现在螺塘田螺主要以酒店、大排档为主,每天有商贩前来采购。黄总特别强调,待逐步打开北方大城市市场之后,他将会带领村民发展养螺业,走共同致富道路。
来自清新的文艺家们说,我们从前经常食石潭“山坑螺”,想不到江口“螺塘田螺”却是如此好吃,如此美味,如果你没有吃过,一定要来螺塘品尝啊。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