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极品红田印 名臣左宗棠

发布时间:2019-10-13 21:36: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杨炎雳 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的词汇大多可以分解为一阴一阳两个部分,鉴赏一词便是如此。“鉴”的功能是定真伪,注重物质层面,是理性的,有形的,具象的,可确定的,是阳性的;“赏”的作用是分高下,注重精神层面,是感性的,无形的,抽象的,难确定的,是阴性的。

对于任何一件古代艺术品,只鉴不赏便会显得枯燥,只赏不鉴则会显得空虚,唯有采取鉴赏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完美诠释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本期《马越田黄说》将与您分享一方极品红田印章的考证故事。

777_副本_看图王_副本

田黄分七品

百年以来,色泽一直是衡量田黄品相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以林文举为代表的田黄专家按色泽的不同将田黄石分为极品、上品、正品、中上品、中品、中下品、下品等七个不同的等级,其中红色的田黄被评为极品,色若丹枣者为最上。红田不但罕见,而且材积多不盈两,堪称田黄中的凤毛麟角。田黄鉴赏大家龚纶先生在1933年出版的著作《寿山石谱》中写道:红者殆绝无仅有,数十年不一见。笔者笃信缘分的存在,并认为若能拥有一方五两以上的极品红田,除了今生的运气之外还要靠前生的福德。

色若丹枣_副本_看图王

百年难得一见的极品红田宝印

承蒙上天眷顾,多年前赐予笔者机会得见红田,现在回想起来,可以用十六个字形容当初的心理过程:光芒夺目,垂涎三尺,爱不释手,想入非非。

那是一方重达九两的巨型极品红田宝印,长宽寸半,高达两寸,色若丹枣,包浆厚重,造型端庄,宝气浓郁,温暖而祥和的气场如同黑洞一样吞噬着笔者的目光,美的让人直勾勾发愣。紧接着就感觉口腔津液涌起,急忙不停地咽下口水。待到上手之时,温润凝腻的上乘手感再次摧毁了故作的矜持,才知道自己远远没有修炼到能够控制贪念的境界。

三龙戏水_副本

东门派鼻祖巧夺天工

此方绝世红田印纽为上圆下方之态,寓意天圆地方,四平八稳。三条螭龙首尾相接在浪尖上嬉戏翻飞,取于《易经》乾卦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钮端呈前高后低之势,一条完全露出水面的螭龙下方刻有一枚战国齐法化刀币,寓意权利亨通。作品构思巧妙,刀法精湛,丰简有度,美轮美奂,极耐端详,令人心驰神往。凭借多年经验,笔者认出这方红田印纽应出于寿山石雕东门派鼻祖林谦培大师之手。此番话一出,便立刻得到了宝印主人的刮目相看,也算为刚刚的喜形于色挽回了一些颜面。事后知道,宝印主人的祖上与林谦培有些渊源,正是如此才不惜代价购得此物的。

水水_副本

寻找极品红田宝印的原始主人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渐渐地与红田宝印物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出于对笔者人品的信任与专业知识的认可,他多次请我帮忙考证此方印章的出处。笔者深知考证古代艺术品出处的难度要比证明我妈是我妈困难很多,是一件费累不讨好的事情。几经推辞,怎奈盛情难却,便硬着头皮应下了这门差事。

物主不缺钱,此举的目是为了让这方宝印能够找到根源而变得完整。在考证宝物历史背景之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权威机构进行官方鉴定,以便确定物料成分是地开石,在拿到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中心出具的寿山田黄石国检鉴定证书之后,便开始着手找出这方极品红田印章最初的主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条又一条线索告诉笔者,此方印章最早的主人极有可能是赫赫有名的晚清名臣左宗棠。

印与印文

红田宝印主人必是人中龙凤

考证此章的难点在于它只是一方闲章,除了制钮巨匠林谦培先生的暗记之外,篆刻者与使用者均没有留下任何名款,只能凭现有的素材来锁定印章主人的身份。一两田黄三两金,清朝的时候,红田与黄金的比值约为1:3,黄金与白银的比值为1:8,此枚红田印章重达9两,大约价值27两黄金,即216两雪花银,而清朝一品大员的年薪为180两白银。

即便是在清朝末年,能够有如此财力和能力以巨型极品红田作为印章的人可谓屈指可数。爱田黄胜过生命的金石大家吴昌硕的十二方自用田黄石印章,最重的一块也只有115克,还不到这方红田宝印的三分之一。由此推论,此方极品红田宝印的主人一定是有权有势的大富大贵之人。

 

考证红田宝印仅有的文字素材

三龙戏水红田宝印仅有的文字素材便是印文和印章两侧的边款。印章底部镌刻的是一副楹联,印文共十二个字,字体采用九叠篆体,内容为“月得二十八天,酒中三百六夜”。印章前后两面刻有边款,一面文字内容为“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经考证,文字内容出自左宗棠在婚后第二年(1833年)自创十六字楹联的前十二字。另一侧的边款共七个字,文字内容为“世事沧桑心事定”,出处为龚自珍所著《己亥杂诗》的第149首。

神交古人

构思绝妙的联中联

笔者通过查证王闿运主编的《湘潭县志》以及左焕奎著《左宗棠略传》得知,在湘潭隐山桂在堂的左宗棠书房,至今还挂着一副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楹联中的前半句与印章边款的前八个字毫无差异,下联的前半句为“读破万卷”,而宝印边款上则为“书破万卷”,有一字之差。资料记载,左宗棠在婚后40年重新撰写此联,并将此作为左家家训,想必在再次创作的时候将原来的“读”字改为“书”字的。笔者认为,楹联讲求对仗工整,“身”是名词,“读”是动词,略显不妥,故修改后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书破万卷,神交古人。”则显得更为工整。

原本十六字的上下联,却在雕刻空间足够的前提条件下仅仅写了前十二个字,这难道是笔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如此金贵的材料上出现低级笔误的概率基本趋近于零。经过长时间冥思苦想均未有结果,后经高人指点猛然发现“遗漏”的“神交古人”四个字恰恰是印文中楹联的横批!即上联“月得二十八天”,下联“酒中三百六夜”,横批“神交古人”!

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笔者愿意相信只有左宗棠本人才会对自己的作品理解的如此充分,运用的如此巧妙。只有在似醒非醒、似梦非梦、似醉非醉的状态下方可神交古人。文襄公真乃神人也!

龚自珍诗句锁定治印时间

边款“世事沧桑心事定”出自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诗集《己亥杂诗》的149首,乃虽经沧桑而报国之心不改的意思。龚自珍(1792--1841年)比左宗棠(1812--1885年)年长20岁,才高八斗德高望重的左宗棠为何要在自用闲章上刻上一句龚自珍的诗句呢?经考证,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是分别引领龚自珍与左宗棠走上政坛的大贵人,龚左二人可谓师出同门。另外,龚自珍是第一个提出在新疆设立行省的清朝官员,虽然未被采纳,仍然矢志不渝,并写下了“世事沧桑心事定”的诗句。

公元1873年,左宗棠上书总理衙门欲收复新疆,却遭到了巨大的阻力,直到1876年才被准许出兵。这段时间,左宗棠与20岁刚刚入赘时的境遇非常相似,故有感而发,治印明志。经考证推断,此枚红田印章的制成时间应在1873年至1876年之间。另据宝印物主介绍,治印时间与林谦培大师成名的时间也是吻合的。

需要说明的是,性格刚烈的龚自珍在朝廷为官时并不受人待见,没有特殊关系的人是不会采用他的诗文作为自用章上的警句的。

两爪龙_副本

翻江倒海两爪龙彰显赤子忠心

在考证过程中,笔者发现此枚红田印章上所刻的螭龙竟然是两爪龙。纵观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龙形,三爪龙、四爪龙、五爪龙最为多见,笔者查阅各种器型上的数千个龙形图案,从未发现有两爪龙。

龙是皇权的象征,虽然左宗棠是级别最高的汉族官员,未经允许也是不能擅自使用龙的图案的。所以,左宗棠在命林谦培制钮时特意要求要雕刻两爪螭龙,可见左宗棠的心思缜密。相传螭龙为龙之二子,而两爪螭龙原则上已经不属于龙,此举即可表明左宗棠誓要收复新疆的决心,亦可证明左宗棠的忠君赤子之心。

文襄公

致敬文襄公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又号朴存,湖南湘阴人,是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清末中兴名臣。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爱国将领,收复国土最多,相当于 8个湖南省面积,六分之一个中国领土面积。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早年家境贫寒, 入赘隐山,科场失利, 三试而落,宦途蹭蹬,四十出山。他的一生又是辉煌的:出山后,自建楚军, 独当一面,辅助王朝,平息义军,师夷长技,建设海防,收复新疆,开发西北,抗法战争,功绩恒彰,直至老死疆场。他的一生,是忠于大清王朝的一生,是维护国土完整的一生。

在对这方红田宝印的考证过程中,先后结识了众多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科学告诉我们,只要存在必有痕迹,在将近一年的考证时间里,笔者通过物料材质、人物特性、雕刻风格、印纽制式、文字内容等多方面线索终于找到了答案,完成了宝印物主多年的夙愿,也为中国田黄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倍感欣慰。再次向爱国将领文襄公左宗棠致敬。

马越田黄说照片_看图王_副本

作者简介

马越,字颢伦,号鹿鼎先生,1969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田黄文化学者,资深收藏家。现为中国国际艺术联盟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正能量课题组研究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艺术品评估师,北京鸿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马越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规律性研究,以田黄、翡翠、古玉、陨石、天珠等为收藏主项,主要著作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田黄专业书籍《一代大师雕百帝》。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