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大胆尝试,肆意生长

发布时间:2019-10-09 10:07:0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Lorella Brienza (意大利) 中文名字 刘星月

出生于多国籍家庭,成长在双语环境(意大利语与罗马尼亚语),从小经历着多元文化,我,逐渐学会了欣赏多样性的美并应对其带来的挑战。4岁,我开始学习英语,之后又学习法语和西班牙语,最终,我邂逅了汉语。11岁之前,我在罗马尼亚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此后随父母移居意大利比萨,在那里完成初高中学业,并考入比萨大学,攻读外国语言文学学位。本科期间,我曾赴美国,在北亚利桑那大学参加暑期美国土著文学研究项目。其实,早在我读书期间,比萨的华人社区就开始快速发展,我因此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他们虽然来自遥远的国度,但我们却拥有相似的生活观念和共同的愿望。

与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接触后,我的面前开启了一扇跨文化交际的新大门。我渴望学习汉语,希望亲身感受中国对外交流的进程。比萨大学未开设中文专业,于是我在学校的语言中心学习汉语。不久后,重庆大学与圣安娜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比萨孔子学院。我立刻报名,在比萨孔子学院学习一年。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我人生之旅的新起点。那一年,我克服学习汉语的种种困难,收获颇丰,有幸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在重庆大学交换学习一个学期。2014年2月至7月,我在重庆生活、学习。在那段日子里,我爱上了古都重庆厚重的历史和坚忍不拔的重庆精神。

我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重庆。重庆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是中国西南部唯一的直辖市,拥有超过3000万人口,在信息技术、摩托车、汽车制造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那半年,我再一次感叹外语学习带来的丰富机会——我可以阅读当地报纸、开展研究、与年龄各异的人交谈,徜徉在丰厚的文化遗产之中。

初识重庆半年后,我回到意大利,在比萨法院承担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英语口笔译工作。同时,我继续在比萨孔子学院参加夜校课程,精进汉语水平。经比萨孔子学院推荐,我来到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工作四个月,作为制片助理参与电影《命中注定》的拍摄。与众多才华横溢、兢兢业业的中国专业人士朝夕相处,我倍受鼓舞、更加努力,争取前往中国深造的机会。

2015年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年。我成功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有幸代表比萨孔子学院参加意大利汉语桥全国比赛,荣获“优秀奖”;获得了重庆大学国际贸易硕士专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在重庆大学读研的三年,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全国竞赛。在研三,我当选重庆大学留学生会主席。服务好重庆大学700多名留学生绝非易事,我尤其感谢国际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在享受着中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的大力支持的同时,我们却常常忘记那些站在背后的人们——他们努力为我们争取机会,为我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的教育政策,更离不开那些身体力行的政策践行者。虽然任何赞美之词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对在我学习期间给予过我帮助、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坐在一家咖啡馆里,试图在工作之余躲避重庆的酷暑高温。这一刻,我才意识到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才意识到学习汉语给我的人生之旅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如今已是2019年的夏天。一年前,我在重庆大学顺利毕业,并获得了“2018年重庆大学来华留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而现在,我在重庆从事着中意文化教育交流的工作。对我来说,重庆是一个可以称为“家”的城市。在为《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和华龙网等中国媒体的撰稿中,我最爱记录重庆。来渝已经超过4年,我慢慢熟悉了她的每一个角落,对这里逐渐产生了归属感。这座城市已经扎根在我的心底,所以我选择留下来,努力实现新的目标,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

恰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我的祖国也将庆祝意大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相信在双方的努力和支持下,两国友好关系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朋友们的祝福:希望中国和世界的明天的都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