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我的汉教成长之路

记我与孔子学院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09 09:27:4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Wahidullah Halimy,中文名字叫王西

我叫Wahidullah Halimy,中文名字叫王西,是一名阿富汗的本土汉语教师。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本土汉语教师征文比赛这样的项目,能有机会参加本次比赛,我感到无比荣幸。在这里我真诚地感谢孔子学院总部给我们本土汉语教师提供这样机会。

2015年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文系),我在讲课的时候院长突然进教室听我讲课,他进教室的时候因为正在写字我没有注意到,一转身就注意到院长坐在教室后听课,他听了一两分钟之后就走了,那时候虽然没有多久的教学经验但还是得到了院长的表扬。

中阿两国同是历史文明古国,更是友好邻邦,历史上也从未发生过矛盾和战争,中阿两国人民都有着共同的梦想,都希望自己富强。中国有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作为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本土汉语教师,我更有责任让我的国家变得富强,以及和中国保持更紧密的关系!这也许为我与孔子学院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小时候,说起中国我就知道李小龙和成龙,当时就特别喜欢他们的电影。虽然听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但是因为热爱再难我也会学习这门语言。高中毕业后,听说在喀布尔大学语言学院在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文系,可以学习汉语。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特别地高兴!因此,高考时我就报考了喀布尔大学中文专业并幸运地通过了考试被录取。

2013年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我跟同班同学一起去了长城,那是我们第一次去长城,我们玩儿得很开心,也觉得长城很雄伟壮观。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深深地记在心底,带着自己的梦想,我勇敢前行,希望有一天能够到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发达的经济等。

我还记得2010年带着这个梦想,进入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2011年在阿富汗学习汉语一年半之后,通过HSK考试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拿到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到中国留学两年,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亲身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最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大,中国文化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博大精深。

2017年我和我的硕士导师许老师在山东大学。我在山东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时候,我的导师对我的帮助很大,我永远不会忘记她。

2013年,我本科毕业,返回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文系),开始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促进更多阿富汗青年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必须进一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经过大约两年的汉语教学, 2015年,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推荐我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到中国山东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山东大学这段时间里,我很努力地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经济等。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以外,平时我还和同学们、朋友们、老师们讨论汉语学习的方法、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等,并且获得了2017年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和讲座,通过聆听学术大咖的见解,让我不断地拓宽眼界、汲取新思想。

2017年硕士毕业后参加一带一路国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本土汉语教师招聘项目,通过了孔子学院的本土汉语教师考试被聘为孔子学院的本土汉语教师,又回到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开始正式工作。

2018年我参加了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为期3 周的培训使我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2019年7月份参加了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项目,每次去中国不管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或项目,对我影响都很大,尤其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这段时间里从各位教授和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今后的发展和工作很有用。

与孔子学院的缘分从未停止,这是我们每一个喜欢汉语、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共同感受。中国就是我们汉学爱好者和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第二故乡,汉语如同我们的母语,已经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通过孔子学院不同的项目,我认识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汉教同行,认识了更多的中国优秀老师,更重要的是一次次踏上我的第二故乡的土地——我美丽的中国!作为一名阿富汗的汉教工作者,我今后还会积极参加各种各样和中国有关的活动,以更深入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

美丽的汉语和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不应该独享。我会让更多的阿富汗人了解中国,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汉语,鼓励更多的人来中国交流合作。

目前,我正在努力践行着我的理想,在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的每一天,我都觉得无比充实与自豪。我们的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8 年。这十余年来发展迅速,影响也越来越大,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希望孔子学院的事业越来越好、我的汉教之路越来越远!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