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宋寿平报道)16年的抗癌历程,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02年6月11日,对朱立新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那一天,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当他怀着惶恐的心情看到病理报告单上“胃癌中晚期”几个字时,尽管有些心理准备,但脑子里还是“嗡”的一下惊呆了:36!自已才36岁呀!
人生路上多磨难。朱立新本来在乡镇文化站任站长,2000年因检查出患有乙肝,离开了准备托付一生的群众文化工作岗位。这个打击让他的心如灌了铅般沉重。
朱立新在浙江海洋大学
2001年,他筹措了两万多元钱,在横店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公司刚有起色,他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天天拉肚子、没有食欲,身体不明不白消瘦下去。为了不使家人担惊受怕,他一个人悄悄地去医院检查。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脸色凝重地告诉他,病情很不好,需要尽快手术。在家人及朋友的相助下,他筹集了4万多元钱,前往浙江省肿瘤医院复诊。
省肿瘤医院的病床非常紧张,也许是命不该绝吧,他到杭城的第二天刚好有患者出院,得以及时住进了医院,检查、复诊,一晃三天过去了。住进医院的第三天刚好是他的生日,在杭钢工作的堂弟特意在家中烧了一桌菜,他们兄弟几个人为大哥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唱着唱着,一家人都哽咽起来。朱立新故作轻松地安慰他们:“你们别担心,欠了你们这么多债,阎王不会这么轻松让我走的。”在他的感染下,大家都端起了酒杯,重唱了一遍生日快乐歌。
朱立新考察先进的文化礼堂
第二天,朱立新被推进了手术室,走进手术室的路是那么的长,一重一重的门被打开,最后来到一个白花花的,没有其它颜色的大房间里,被固定在手术台上,一大群穿着白大褂的人围着他,给他打针、吃药,护士陪着他说话,没有亲人在旁,此刻的朱立新感觉很无助,他想念亲朋好友,想着妻子腹中的孩子,不觉流下了眼泪,迷迷糊糊中他听医生说可以了,那个护士就把面罩啪地一下罩在了他的脸上……
朱立新的妻子在老家开了个照相馆,那几天刚巧也是她临产的日子,知道丈夫要做胃切除手术,她毫不犹像关掉了照相馆,把大女儿托付给婆婆,挺着大肚子赶到杭州。到了医院,朱立新已被推进手术室,她与家人们寸步不离在门外等候,不时地趴手术室的门缝向里张望。下午五点,经过9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手术室的门开了,朱立新被护士推了出来。医生告诉她手术特别成功,切除的胃有一大盆,医生开玩笑说,你家老公的胃特别大,如果别人的话应该全部切除了,他留了三分之一。
醒来是在术后的第三天,妻子拉着他的手,哽咽着喊着:“立新,你终于醒来了……”其他家人也兴奋地围了上来。看着行动不便的妻子和一直守候在身边的家人,朱立新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心中一遍一遍默念道:我还年轻,我不能倒下,我要加倍报答他们。
也许老天被他的坚强感动了,一切进展顺利,术后恢复一周,朱立新就出院了,离开医院,朱立新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说:“真好,我又看到了新的日出!”
上天关上一扇窗,必定会打开一扇门
虽然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整个家庭处于崩溃边缘,可全家人紧咬牙关,陪伴朱立新跨过了一道道坎。因为无力承担化疗的钱,出院后就用亲戚朋友送来的中草药煎水服,连服三年。为了尽快摆脱家里的经济困境,他仅在家休养了3个月,就到妻子开的照相馆帮忙。
朋友们知道他的事情后,也都想着帮帮他。东川村要拍一个旅游宣传片,就把任务交给他。朱立新虽然还需好好休养,但他怀着感激之情欣然接受了。他在村干部的搀扶下翻山越岭,全力以赴。经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一部名为《五公山》的风景旅游宣传片呈现在村民面前,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之后,玉山古茶场、双溪金鸡岩、双溪禅院、卢坎头镜岩岭等美景都被他收进镜头,走上电视屏幕,走进了村民心中。
2006年春节刚过,有同学动员他到县城发展,说资金、场地由他来负责。老同学的提议正合了朱立新的意。其实朱立新早就有意去县城发展,只是苦于没有资金。于是,浙江第一家以写作谋生的“文书工作室”在磐安诞生。
朱立新不向病魔低头、自强自力的故事在小城不胫而走,加上8年多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功底,大家口碑相传,工作室的业务很快应接不暇。2009年,盘峰乡为了全面展示榉溪悠久灿烂的儒家文化,乡党委政府决定对榉溪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并把榉溪村文化旅游资料整理项目交给了他。接到任务后,他经过深入调研,提出编辑一本书、一本画册、一张光盘的“三个一工程”设想,半年后完成了15万字的《走进孔氏婺州南宗》初稿。
2012年5月,朱立新承接了尚湖镇岭干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任务,在没有任何范本及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从项目规划、资料搜集整理、文字组织及上墙,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磐安县第一个文化礼堂建设任务,为在该村举办的全市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赢得了时间,也使他刚刚注册完成的文化公司一下子有了知名度。
截至2018年底,磐安县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22家,其中朱立新参与了30家。在建设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农村文化礼堂“五有三型”标准进行建设外,他注重讲究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色”。比如,羊山头村深入挖掘“羊文化”,打造“江南第一羊村”;双峰乡大皿村注重与羊氏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羊氏的廉政文化,还上了中央纪委监察部推出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六十六:浙江磐安羊氏 ——训子孙以孝悌忠信 肃家政以敬慎勤俭》。
关上一扇窗,必定会打开一扇门。从此,朱立新拖着病躯,顽强而又自信地行走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乡村文化振兴路上。
20年的文化苦旅,让他对乡村有了更深层的热爱
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的磐安,九山半水半分田。朱立新这些年为了乡村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跋山涉水,撒播着一路心血,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步。
2011上半年,朱立新帮县规划局整理了磐安县28个古村落的历史资料。下半年,帮助规划站完成了磐安县的榉溪、管头、横路、大皿四个古村落申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的任务。
窈川古村有个裁缝师傅叫郑姚珪,是朱立新在窈川乡文化站工作时的好友,也是个传统文化的热心人,是《窈川郑氏宗谱》的主编。他不幸患了肝癌。因他无亲无戚,朱立新等人就充当起家人,隔三差五赶过去陪伴他。期间郑姚珪与他聊得最多的,是关于窈川村古村落保护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去世前他拉着朱立新的手说:“立新,你也清楚窈川古村的价值,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向往住洋房,懂得的人在外工作,没时间来关注,我走以后就拜托你了。”望着郑姚珪那深切的眼神,朱立新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流着眼泪使劲点头称是。
双溪乡梓誉村有一个退休老师叫蔡琪星,是朱立新在双溪乡文化站时的忘年交。朱立新患癌症的消息牵动着蔡老师的心,常给他找偏方找土草药,还不厌其烦地交待服用方法。蔡老师从双溪小学退休后,创办梓誉村理学研究会,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撰写梓誉故事,尽心尽力地为村民服务。这种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朱立新。蔡琪星老师自小学会做无骨架花灯,近年一直致力于无骨花灯制作技艺的恢复。朱立新知道后积极与县非遗中心联系,使该项目成功申报了县级非遗名录。
2017年春节刚过,县文化局来公司调研,朱立新汇报了近年来公司从事的业务发展情况,局领导由衷发出赞叹:想不到朱立新是如此多灾多难;想不到如此热爱乡村文化;想不到羸弱之躯能够承担如此生命之重,向你致敬!
2017年这一年,他与县文化馆干部一起完成了蓑衣制作技艺、婚嫁篾器制作技艺、土索面加工技艺和无骨花灯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为了让乡村文化事业后继有人,朱立新先后与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义乌工商职业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开展协作,兼任浙江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经常到学校开展讲座,带领学生到磐安、舟山等基地实习。
这个早在30年前就担任村支书的老党员,20多年来奔波于山村,行走在基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尽管赚不了什么钱,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对我们说,他过得很充实很幸福。他的坚强、超脱,让我们心生感动。
他说,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他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这里有他追求的风景。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