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高碑店:收官!多元共治2.0藏着这些惊喜

发布时间:2025-09-23 15:18: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居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基石和保障。高碑店乡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辖区重点工作,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精细化治理全面提升,为高碑店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水南庄社区 小院议事厅

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水南庄小院议事厅创新实施“六部工作法”,全链条规范议事流程,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民意收集机制,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整合居民同类需求,通过议事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由居民进行表决,真正实现群众满意才算数。

针对居民反复投诉的问题,水南庄小院议事厅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化解”,组建由社区干部、网格志愿者构成的调解队,深入矛盾根源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调解,成功解决西水590院私搭晾衣绳引发的邻里矛盾,组织双方签订和解协议,从根源化解矛盾。

下一步,水南庄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小院议事厅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结果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议事流程,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高碑店西社区 “阳台绿化堆肥桶”

自2016年起,高碑店西社区居民利用居住环境优势,延续村风传统,通过社区党建引领,号召居民积极参与到阳台种植中,拓展出了厨余垃圾堆肥、阳台菜园分享等参与型活动,将“绿色”与“生活”相结合,培养践行低碳环保行动的能力,持续打造了“高碑店西社区最美阳台”的品牌。

在参与绿化堆肥的过程中,居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有机肥料也成为了阳台绿植生长的“绿色动力”,助力居民打造生机勃勃的阳台小花园,让每一户家庭都能被绿意环绕。

“阳台绿化堆肥桶”项目不仅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也体现了社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共同价值追求。高碑店西社区将围绕“阳台绿化堆肥桶”项目,创新工作措施,形成共同维护、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展现社区生活之美。

康家园东社区 红色领航·垃圾分类新风尚

康家园东社区紧扣“党组织牵头抓总、党员示范带头、志愿者积极参与”的主线,推动红色力量深度融合基层环境治理全流程、各环节,通过分时段精准引导,“遛弯式宣导”,趣味活动+精准激励的形式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康家园东社区通过趣味竞技的形式,引导居民在互动交流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同时,社区充分发挥自身“智能化”设施优势,建立了有效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让居民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文明知识、在积分兑换环节践行环保理念。今年以来,社区已累计开展10余次活动,覆盖700余人次。

下一步,康家园东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纽带,探索环境治理共建共治新模式,持续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之中,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净”从愿景变为日常,让每一位居民在清爽舒心的家园里,稳稳收获幸福感。

高井社区 驿暖温情 新心相融

高井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针对辖区楼宇园区多、企业多的特点,聚焦辖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网格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暖心驿站”为支撑,优化服务供给、促进阵地建设,将流动资源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动能,让社区实现共治共荣。

聚焦阵地建设,推动港湾温“新”。高井社区融合辖区企业资源打造集休息、学习、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时驿站,配全微波炉、医药箱、饮水机等服务设施,同时推出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暖“新”活动,助力“新”发展,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系列活动惠及50余人次。

全时驿站和就业指导站为基层治理搭建了一个“共融”的平台,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让社区治理更加有温度、有活力。未来,高井社区将继续融合优质资源,深化“服务+参与”治理模式,发挥新质生产力“智慧”作用,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古街社区 “未诉先办”多元共治

古街社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采用“民情图+联系卡”等方式,搭建精准连心桥,构建“三网融合”立体化预警体系,将辖区细化为7个微网格单元,建立“发现-记录-协调-整改”闭环机制,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智能分析网络,建立“诉求预测-预案储备”双清单,实现民生问题前瞻性治理。

古街社区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由党员骨干、楼门长、志愿者构成的“民情前哨队”,通过“日日访、家家到”的常态化入户机制,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截至目前,社区通过“未诉先办”工作机制解决问题30余件,居民投诉量同比下降25%,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下一步,古街社区将继续紧扣“未诉先办”这一关键举措,全力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着力打造“矛盾化解在社区、服务精准送上门”的治理典范,以“绣花般的细致功夫”,精心绘就一幅饱含温情、富有质感的民生画卷。(文心)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