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马越田黄说 乾隆之最与乾隆之罪

发布时间:2019-01-24 14:46: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作者马越)曾经有人问我《马越田黄说》怎么改成马越说皇帝了,其实《马越田黄说》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围绕着田黄文化来说的。田黄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物料价值与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而中国帝王文化是田黄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不懂帝王文化是很难从根本上了解田黄文化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著名寿山石雕大师林元珠先生与末代帝师陈宝琛共同以绿泥石质玉型寿山九手田黄石为材料创造了一套空前绝后的田黄石雕艺术精品百帝圣像,其中包括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时期的一百位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皇帝,本期《马越田黄说》的主人公便是大名鼎鼎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清高宗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弘历,是大清进京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皇帝公元1711年出生于北京,公元1736年继位登基,1796禅让帝位给自己的儿子,1799年逝世。乾隆帝在整部中国帝王史中创造了很多个历史之最。

 

 

 

乾隆皇帝之最

 

要说中国皇帝之最,乾隆皇帝一定是当仁不让的。首先,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在男性国民平均寿命只有45岁的年代里,能活到89岁的确是一个奇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抽个时间研究一下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笔者只知道这位乾隆爷有服用田黄石粉的爱好,即便田黄石粉真的有益健康,估计是没什么人会有这等福分了。

乾隆皇帝是秘密立储法实施之后的最早受益者。任人唯才是秘密立储法的先进所在,作为最早也是最大受益者,乾隆皇帝的确没有辜负父皇雍正,总体上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有资料记载,乾隆皇帝虽然水平一般,但是酷爱写诗,其一生所做的古体诗多达40000多首,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有细心的人算过,即便是乾隆皇帝从降生第一天就会写诗,他活到89岁,共计32220天,那么每天大约要写两首诗。如果穿越到当下的朋友圈时代,乾隆一定会是一位网红诗人,但在清朝,乾隆写诗的水平充其量能算上一位秀才。

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25岁登基,85岁时禅让,之后又做了3年的太上皇。乾隆做太上皇的时候与唐太祖李渊等太上皇不一样,乾隆禅让但是并未交权。这就使得乾隆成了中国帝王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皇帝之罪

 

乾隆皇帝像大多数皇帝一样,是一位有争议的皇帝。有一些史学家罗列了一些乾隆皇帝的失误、错误或者是罪过。大概有如下几种:一、大兴文字狱;二、闭关锁国;三、铺张浪费;四、重用贪官;五、好大喜功。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乾隆四十五年之后发生了众多起大大小小的民间起义,最为著名的就是发生在乾隆刚刚当上太上皇时候的白莲教起义。中国人以内向型为主体,不到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举兵造反的,绝大多数的民间起义均与当时的政治腐败有关。仅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战争就打了九年,军费耗资两亿两,相当于四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总和。闭关锁国挥霍无度的乾隆后期成为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的拐点。

 

 

 

乾隆时期的中国为何没有爆发工业革命

 

公元1735年至1799年被史学家称为乾隆时代,正当乾隆同学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的时候,大洋彼岸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机器逐渐替代了手工,欧洲国家逐步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世界的格局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史学家认为,以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国的实力推动起一场工业革命并最终取得领先是理所当然的,并由此确定乾隆皇帝是错过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的第一责任人。

古人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的内部均有一个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即便是乾隆皇帝当时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不会在乾隆时代的中国发生,因为那个时代的条件还不成熟,换一句最简单的话,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没有让机器替代手工的意愿,甚至是强烈的反对。

康熙雍正时代为乾隆帝国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由于摊丁入亩制度的推行,大大的缓解了穷人的压力,于是乎大清帝国迎来了一个巨大的生育高峰。由于清朝人口爆炸,会导致清朝出现大量的剩余人口,也就是没事做的人,或者有事做,但他收入又不足以养活自己。这就造成清朝劳动力成本极低,再苦再累的活,你只要给一点钱有人干,甚至不给钱管饭有人干。

工业革命的基础是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的目的是节约人力,同时提高效率。而在乾隆时期一切以节省劳动力为前提的技术革新,都被廉价的劳动力所取代了,由此失去了内生自主性技术革新的动力。原因很简单,清朝最不缺的就是人,你发明一个技术,还来帮清朝节约人,那这个技术对清朝来说,没用啊!没人会自主的向技术研发领域投钱,投技术研发这种未知结果的事,还不如把钱用来多请几十号人。

中国是一个信奉中庸之道的老牌农业大国,人们一旦吃饱了饭就开始研究生孩子,况且中国从来不缺什么能工巧匠,更为具体的说,一切科研技术人员在中国均属于下九流,根本得不到统治高层的重视。中国在几千年里的改革多局限于政治改革,而工业革命需要的是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等全方位的配合,这是根本做不到的。直到现在,中国的科技水平仍然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对科学家没有足够的重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下提起歌星影星,大部分人张口就来,说道企业家,更是眉飞色舞。有朝一日,随便一个中国公民都能说出十几二十个中科院院士的姓名的时候,中国一定会是全球一流的科技大国,笔者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作者简介

 

马越,字颢伦,号鹿鼎先生,1969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田黄文化学者,资深收藏家。现为中国国际艺术联盟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正能量课题组研究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艺术品评估师,北京鸿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马越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规律性研究,以田黄、翡翠、古玉、陨石、天珠等为收藏主项,主要著作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田黄专业书籍《一代大师雕百帝》。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