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山子、大山子北里社区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单元楼道里的每一层多了一道亮黄色的“安全线”。崭新的靠墙扶手、显眼的地面警示贴,这些看似简单的改造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切实提高了小区里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出行便利度,真正解决了老人们的“心头病”。
社企共建!装上“安心扶手” 拥抱“稳稳幸福”
大山子社区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居民3400余户,常住人口超过万人,小区多为5-6层的单元楼,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也是以老年人为主,居民多次反应,楼道台阶高、老年人及特殊群体上下楼没有辅助支撑,出行不便。
街道、社区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作用,与辖区链家集团共建,促进区域内资源有机整合、有效利用,实现社区周边单位共建、共治、共享。2025年5月,社企联动,公益同行,携手北京贝壳公益基金会启动“稳当当计划”公益项目,共同推动扶手安装公益项目在社区落地,让老年人“上下楼”变得更加省力且安心。之后,社区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调研、实地勘测等方式,最终确定为小区所有76栋楼、204个单元安装防滑便民扶手和地面警示贴,覆盖超1000余层楼梯间,惠及居民3414户。
量身定制!“小改造”为老人上下楼“搭把手”
为确保工程真正便民利民,街道、社区、共建单位、居民代表等多方从方案设计到施工验收全程监督。针对老楼楼道狭窄、台阶坡度不一的特点,采用“单侧靠墙安装+转角缓冲设计”,既保证牢固性又避免占用通行空间,采用醒目黄色涂装,增强视觉辨识度。施工过程中采用无尘钻孔技术,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每层扶手衔接处进行圆角打磨,防止划伤,每层转弯处都多装了一截,方便换手。
“小扶手”筑牢“大安全”,居住在二层、今年80岁的徐凤英阿姨对此感触颇深。以前,这几级台阶是徐凤英阿姨的“心头大患”,她腿脚不便,每次出门回家都得紧紧扶着楼梯栏杆,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每次上下台阶都得沾一手灰,即便如此,她还是有过几次险些摔倒的惊险时刻。但自从有了这根扶手,徐凤英阿姨的生活有了明显变化。现在,她每天都能从容地扶着扶手出门买菜,傍晚还能约上老邻居们一起在院子里遛弯聊天。“这栋楼像我一样岁数的人很多,有了扶手以后,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会摔倒了,上下台阶心里踏实多了!”望着新安装的扶手,徐凤英阿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多点开花!聚合力解难题 串起民生幸福链
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不仅体现在为出行“搭把手”,更体现在日常为居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街道创新探索大山子社区物业引入模式,完善共建单位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探索“党建引领+社区共建”合作模式,引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链家集团旗下恋美家物业进驻大山子社区,聚合专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补足老旧小区治理、服务短板,让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大山子、大山子北里社区把党建协调委员会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搭建基层党建议事协商平台,将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与社区需求紧密对接,在物业服务、民生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在共建共治中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便民扶手安装虽是小工程,却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大文章。酒仙桥街道以党建引领“微改造”,整合资源力量,健全辖区各方参与社会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治合力,办好了这件“关键小事”,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为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小小扶手”托起稳稳幸福,切实打造居民想要的获得感。(文心)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