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开考。本次考试武汉共有7.28万名考生报考,相比去年同期的9.14万出现了显著回落,减少了1.86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考试的报考人数在经历了前些年的连续增长后,但近年来势头已逆转,本次已是连续第三年下降,且这一现象并非孤例,也在国内其他多个城市出现。
此前,“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证多不压身”、“多一个证多一条退路”、“考试难度较低”……让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把教资作为毕业后的出路。同时,教师资格证已经成为“父母开心证”,为了安抚爸妈,减少他们的唠叨,不少本没有当老师打算的高校毕业生,也被裹挟到教资这条路上,似乎不报名教资,就是“不追求进步”。所以,很多高校学生都是抱着“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的心态去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其获得资格证书后可能并未打算再进一步去应聘教师。
如今,“教资降温”的出现并非偶然,实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生源减少,出生人口大幅度下降,教师需求总量相对饱和,让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另一方面,当前就业市场转型,就业选择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规避风险,将工作稳定性置于优先位置,倾向于选择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岗位;另一部分毕业生开始改变就业观念,向新兴市场挑战,灵活就业、慢就业等现象也逐渐增多。
回过头看,教资热的“降温”未必是坏事。它更像一场理性的回归,一次群体的清醒。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前路的抉择,积极的行动力是解决问题的良药。与其迷恋考取那些“华而不实”的证书,为自己想好退路,不如保持行动力,专注提升自身能力,开拓职业前路,在人生旷野中勇敢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对于整个教资行业而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非顾全自己的风景。教师资格证考试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合理设置非师范专业学生的考试报名门槛,纾解对于“金饭碗”的盲目崇拜,给它降降温,让“教资热”切切实实地转变为“从教热”,教师队伍才能更强大,更有定力。(长沙理工大学 殷敏)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